“况复苦时节,览景独踟蹰。”诗句出处:《野居》;是唐朝诗人张籍的作品。
贫贱易为适,荒郊亦安居。端坐无余思,弥乐古人书。
秋田多良苗,野水多游鱼。我无耒与网,安得充廪厨。
寒天白日短,檐下暖我躯。四肢暂宽柔,中肠郁不舒。
多病减志气,为客足忧虞。况复苦时节,览景独踟蹰。
《野居》唐朝诗人张籍的作品。
【注释】:
况:
①比拟;比较。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》:“以往况今,甚可悲伤。”《论衡·论死》:“案火灾不能复燃以况之,死人不能复为鬼明矣。”②情形;状况。高启《送丁孝廉之钱塘》:“若见故人询旅况,知君解说不烦书。”③副词。更加。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以众故,不敢爱亲,众况厚之。”《墨子·非攻》:“王况自纵也。”(王:指殷纣王。纵:放纵。)④连词。何况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困兽犹斗,况国相乎!”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况复秦兵耐苦战,被驱不异犬与鸡!”⑤通“贶”。赐;赐予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遭天地况施,著见景象,屑然如有闻。”(屑:轻微,微小。)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君以诸侯之故,况使臣以大礼。”复:
①返回;回归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宣子未出山而复。”崔颢《黄鹤楼》:“黄鹤一去不复返。”②恢复。《吕氏春秋·慎大》:“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。”③报复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为匹夫匹妇复仇也。”④回报;回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有复于王者曰。”⑤副词。再;又。曹植《送应氏》:“侧足无行径,荒畴不复田。”⑥免除赋税徭役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下之下》:“裁什一之税,复三日之役。”苦:
(一)①苦菜。《诗经·唐风·采苓》:“采苦采苦,首阳之下。”(首阳:山名。)②苦味。与“甘”、“甜”相对。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言之大甘,其中必苦。”(大:太。)③辛苦;劳苦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劳苦而功高如此,未有封侯之赏。”佚名《衣铭》:“桑蚕苦,女工难。”④痛苦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妇啼一何苦。”⑤苦于。佚名《忼慨歌》:“贪吏常苦富,廉吏常苦贫。”⑥刻苦;勤学。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盖以苦学力文所致。”(盖:大概。)⑦甚;很。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” (二)gǔ 通“盬”。粗劣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辨其功苦。”(功:坚固。)时:
①季节;指四季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四时行焉。”②特指农时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。”③光阴;时光;时候。《吕氏春秋·首时》:“天不再与,时不久留。”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。南卓《羯(jié)鼓录》:“黄幡繟亦知音,上尝使人召之,不时至,上怒,络绎遣使寻捕。”⑤时辰;时候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时。”⑥其时;当时。魏禧《大铁椎传》:“时座上有健啖者,貌甚寝。”(健啖:食量过人。寝:丑陋。)⑦机会;时机;时运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好从事而亟失时,可谓知乎?”《新唐书·武平一传》:“时不再来,荣难人借。”(荣:荣华富贵。)⑧合时;应时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。”⑨时代;时世。《吕氏春秋· 察今》:“世易时移,变法宜矣。”⑩时势;时尚。朱庆余《近试上张籍水部》:“妆罢低声问夫婿:画眉深浅入时无?”(11)副词。用以表示时间。1.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,相当于“常常”、“经常”。韩愈《行难》:“圣人不世出,贤人不时出。”(不世:罕有。)2.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,相当于“有时”、“时而”。杜甫《自阆(làng)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》之三:“行色递隐见,人烟时有无。”(12)通“伺(sì)”。等候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孔子时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”时节:
①四时的节序。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白露沾野草,~~忽复易。”②时候。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:“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~~又逢君。”③合时,有节律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是以其俗风雨~~,谷糴常贱,少盗贼,有和气之应。”节:
①竹节。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竹,外有理节,中直空虚。”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苞笋抽节。”泛指木节或骨节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。”②季节;节气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寒暑易节,始一反焉。”《淮南子·天文》:“十五日为一节。”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阴阳四时、八位、十二度、二十四节各有教令。”③节日。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④礼节。《周易·家人》:“象曰:妇人嘻嘻,失家节也。”《论语·微子》:“长幼之节,不可废也。”⑤准则;法度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礼不踰节。”⑥节操;气节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此悉贞良死节之臣。”文天祥《正气歌》:“时穷节乃见。”《人物志·七缪》:“达有劳谦之称,穷有著明之节。”⑦节制。《吕氏春秋·论人》:“适耳目,节嗜欲。”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富民之要,在于节俭。”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人情莫不欲逸,三王节其力而不尽也。”《管子·心术下》:“节怒莫若乐,节乐莫若礼。”杜甫《往在》:“君臣节俭足,朝野欢呼同。”⑧符节。《左传·文公八年》:“司马握节以死。”《淮南子·道应》:“田鸠持节使秦。”苏轼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:“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。”(云中:郡名。)⑨一种用竹编成的打击乐器,用来调节乐曲的节拍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抚节悲歌。”(抚:击。)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巴姬弹弦,汉女击节。”也指节奏、节拍。屈原《九歌·东君》:“展诗兮会舞,应律兮合节。”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十五拍兮节调促,气填胸兮谁识曲?”⑩高峻的样子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节彼南山。”(11)量词。段。《淮南子·说林》:“一节见而百节知也。”览:
①观察;考察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览余初其犹未悔。”(初:初心。)②阅读。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,对之抆泪。”(抆:擦。)③看;眺望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览物之情,得无异乎?”④同“揽”。1.采纳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大王览其说,而不察其至实。”2. 拿着。《后汉书·文苑传·祢衡》:“衡览笔而作,文无加点。”3.摘取。李白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:“欲上青天览明月。”景:
(一)①日光;光亮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至若春和景明。”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流景曜之(wěi)晔。”(晔:光辉灿烂。)也指太阳。潘岳《杨仲武诔》:“日昃(zè)景西,望子朝阴。”(昃:日偏西。朝:宫室。)②光阴;时光。傅玄《九歌曲》:“岁莫景迈群光绝,安得长绳系白日?”③风景;景物。《汉书· 梅福传》:“此何景也?”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四时之景不同。”④情形;景况。李白《赠僧崖公》:“昔往今来归,绝景无不经。”⑤大。成公绥《啸赋》:“游崇岗,陵景山。”(陵:登上。)《淮南子·天文》:“龙举而景云属。”(属zhǔ:连接;跟随。) (二)yǐng 阴影;影子。后作“影”。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“景从云合。”《过秦论》:“赢粮而景从。”(赢yíng:背。)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照日光而无景。”独:
①单一;单独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。”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:“盖高树靡阴,独木不林。”②独自。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。”③没有子孙的老人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矜(guān)寡孤独废疾者,皆有所养。”(矜:通“鳏”。)④独特;特异;与众不同之处。《论衡·实知》:“有独见之明,独听之聪。”⑤专断;独裁。《荀子·臣道》:“故明主好同,而闇主好独。”(闇:同“暗”。)⑥副词。1. 相当于“只”、“仅仅”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独五人之皎皎,何也?”2.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岂”、“难道”。司马迁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虽驽,独畏廉将军哉?”[独夫]1. 独身男子。2. 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。踟:
[踟蹰][踟踌]1. 徘徊,犹豫。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步踟蹰于山隅。”《聊斋志异·张鸿渐》:“日既暮,踟踌旷野,无所归宿。”2.相连的样子。王延寿《鲁灵光殿赋》:“西厢踟蹰以闲宴,东序重(chóng)深而奥秘。”(宴:同“晏”,安。东序:东厢。奥:深藏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