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过举及小人,便蕃在中岁。

“过举及小人,便蕃在中岁。”诗句出处:《呈耿广州》;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作品。

惟昔迁乐土,迨今已重世。阴庆荷先德,素风惭后裔。
唯益梓桑恭,岂禀山川丽。于时初自勉,揆己无兼济。
瘠土资劳力,良书启蒙蔽。一探石室文,再擢金门第。
既起南宫草,复掌西掖制。过举及小人,便蕃在中岁。
亚司河海秩,转牧江湖澨。勿谓符竹轻,但觉涓尘细。
一麾尚云忝,十驾宜求税。心息已如灰,迹牵且为赘。
忽捧天书委,将革海隅弊。朝闻循诚节,夕饮蒙瘴疠。
义疾耻无勇,盗憎攻亦锐。葵藿是倾心,豺狼何反噬。
履险甘所受,劳贤恧相曳。揽辔但荒服,循陔便私第。
嘉庆始获申,恩华复相继。无庸我先举,同事君犹滞。
当推奉使绩,且结拜亲契。更延怀安旨,曾是虑危际。
善谋虽若兹,至理焉可替。所仗有神道,况承明主惠。

《呈耿广州》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过:

(一)①经过;走过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乘白马而过关。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西过高阳。”(高阳:地名)。②过去。杜甫《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》:“三伏适已过,骄阳化为霖。”(适:恰好。霖:甘雨。)③超过;胜出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大都不过参国之一。”(参国之一:国都的三分之 一。)④过分。张居正《答马总兵》:“一切事体,不必过虑。”⑤探访;拜访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臣有客在市屠中,愿枉车骑过之。”⑥过错;犯错误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《论语·学而》:“过则勿惮改。”⑦量词。遍;次。陆云《与兄平原书》:“前后读兄文一再过。” (二)guō 古国名。在今山东省掖县北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(寒浞)处浇于过,处豷于戈。” (三)huò 通“祸”。《墨子·鲁问》:“故大国之攻小国也,是交相贼也,过必反于国。”

过举:

①错误的举动。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:“人主无~~,不当有戏言。”②谓过分提拔。乐毅《报燕惠王书》:“先王~~,厕之宾客之中,立之群臣之上 ”

举:

①用两手举起。《新五代史·杨行密传》:“为人长大有力,能手举百斤。”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(武)王与孟说(yuè)举鼎。”(孟说:古代力士。)②泛指举起;抬起。曹操《却东西门行》:“举翅万余里。”李白《静夜思》: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③起;升起。陆机《前缓声歌》:“长风万里举。”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明月独举。”又飞翔。李白《古风五十九首》之十五:“方知黄鹤举,千里独徘徊。”④举动;行动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举行如此。”《宋书·吴喜传》:“喜是何人,乃敢作此举止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荀攸传》:“辅王命以号令天下,此桓、文之举也。”(桓:齐桓公。文:晋文公。)《隋书·刘炫传》:“五事同举,无有遗失。”⑤发起;发动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远方之能疑者,并举而争起矣。”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因以此发谋,欲举事。”《汉书·燕灵王刘建传》:“齐遂举兵西。”(齐:侯国名。)⑥推荐;选拔。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以廉举而以贪去,非士君子之志也。”(去:罢官。)⑦检举;揭发。柳宗元《时令论上》:“恤孤寡,举阿党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》:“密举非法。”⑧提出;举出。举一反三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主人不问,客不先举。”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十分而未得其一端,故不能遍举也。”⑨攻取;攻占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,五旬而举之。”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举赵亡韩。”(亡:灭。)⑩养育;生育。陈琳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生男慎莫举,生女哺用脯(fǔ)。”(慎莫举:千万莫养育。脯:干肉。)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“文以五月五日生,婴告其母曰:‘勿举也。’”(11)指科举考试。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上》:“举进士久矣,废之恐失其业。”(12)全;皆。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举座惊骇。”

及:

①赶上;追上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故不能推车而及。”《吕氏春秋·听言》:“往者不可及,来者不可待。”②至;到达。《左传·宜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”③如;比得上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也。”④趁着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彼众我寡,及其未既济也,请击之。”(济:渡河。)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虽少,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。”⑤介词。和;与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女心伤悲,殆及公子同归。”(殆:只怕。公子:指贵族之子。)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及父偕老,老使我怨。”

小:

①微小;细小。与“大”相对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此小大之辩也。”②低;低微。古乐府《陌上桑》:“十五府小史,二十朝大夫。”(府:太守官府。小史:小吏。朝:朝廷。)③狭小;狭隘。④轻视。《左传·桓公四年》:“秦师侵芮,败焉,小之也。”⑤年幼。《晋书·郗鉴传》:“时兄子(郗)迈、外甥周翼并小,常携之就食。”也指年幼的人。李白《长干行》:“同居长干里,两小无嫌猜。”(嫌猜:嫌疑。)又指排行最末的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。”(霍霍:磨刀声。)⑥稍微;略微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今病小愈。”⑦旧时特指妾。⑧谦词。1. 指与自己有关的事物。2. 自称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小小有母,皆尝小小之食矣。”⑨表示时间短暂。杨万里《夏夜追凉》:“开门小立月明中。”⑩副词。表示程度浅。相当于“稍微”。《后汉书 ·应劭传》:“制御小缓,则陆掠残害。”(制御:统治。陆掠:掳掠。)[小人]1. 平民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。”2. 指没有道德修养的人。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。”3.自称的谦词。

小人:

①道德低下的人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亲贤臣,远~~。” ②地位低微的人。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:“其市井~~昔与敬亭尔汝者,从道旁私语。”③对上自称的谦词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~~有母。”

便:

(一)①有利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必法古。”②指利益。《汉书·娄敬传》:“臣愿见上言便宜。”③方便;便利。韩愈《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》:“归来得便即游览。”杜牧《赤壁》: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”(周郎:周瑜。铜雀:台名。二乔:指大乔、小乔。)④顺便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却因人舟未便,一面收拾起身,一面寻觅便人。”⑤熟习。《淮南子·齐俗》:“胡人便于马,越人便于舟。”(胡:指北方。越:指江浙一带。)⑥简便的;平常的。徐珂《清稗类钞·冯婉贞》:“以枪上刺刀相搏击,而便捷猛鸷终弗逮。”⑦副词。就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旬日便退。”(旬日:十天。)⑧连词。即使。表示让步的假设。[便宜]1.相机作某事。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牵招传》:“帝乃招招,使从便宜讨之。”2. 有利,特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情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。”(条:分列条目。田:耕种。事:件。)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第一折:“你正是得便宜翻做了落便宜。”(翻:反。落:失。) (二)pián ①安适;妥帖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食不甘味,卧不便席。”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百姓皆得暖衣饱食,便宁无忧。”②巧于言辞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便言多令才。”(令:美好。)[便嬖(bì)]指君主身边亲信的小臣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观其便嬖,则其信者悫(què),是明主也。”(悫:诚实。)

蕃:

(一)①草木茂盛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繁启蕃长于春夏,畜积收藏于秋冬。”(启:萌芽。)②滋生;增多;繁殖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以衣食为主,蕃息畜藏。”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以蕃鸟兽。”③众多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今农事弃捐,而采铜者日蕃。”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”(二)fān ①通“藩”。1.屏障。《诗经·大雅·崧高》:“四国于蕃,四方于宣。”2.护卫。《尚书·微子之命》:“以蕃王室。”②通“番”。1.古代对少数民族的通称。杜甫《后出塞五首》之四:“两蕃静无虞。”(虞:忧虑。)2. 古代对外族的通称。《周礼·秋官·大行人》:“九州之外,谓之蕃国。” (三)bō[吐蕃]我国古代藏族所建立的地方政权。在今西藏自治区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“吐蕃本西羌属,盖百有五十种。”

在:

①存在;在世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范缜《神灭论》:“岂容形亡而神在。”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。张华《情诗》:“处欢愒(kài)夜促,在戚怨宵长”。(愒:贪。)③处;处所。陶潜《饮酒》之二:“衰荣无定在,彼此共更之。”④在于;取决于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”⑤问候;慰问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寡人淹恤在外,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,吾子独不在寡人。”(寡人:卫献公自称。淹恤:久遭忧患。吾子:指卫大夫大叔文子。)⑥观察;审察。《尚书 ·舜典》:“在璇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”(璇玑玉衡: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。七政:日、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。)⑦介词。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情形、范围等。柳宗元《田家》诗:“迎新在此岁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将军禽操宜在今日。”(将军:指孙权。操:曹操。)⑧和“所”连用,表示强调,其下多连“不”等。⑨终结。《尚书·吕刑》:“非天不中,惟人在命。”⑩通“才”。仅仅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。”

中:

(一)①中间。《墨子·经上》:“中,同长也。”(同长:同样长的半径。)柳宗元《天说》:“浑然而中处者,世谓之元气。”②内;在一定的范围内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国中无伪。”《考工记·巨人》:“国中九经九纬。”③位置、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。《列子·力命》:“中涂遇东郭先生。”(涂:同“途”。)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金有三等,黄金为上,白金为中,赤金为下。”④正;适中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头颈必中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汤执中。”(汤:殷商国君。)⑤宜于;合于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,斥出归之。” (二)zhòng ①符合;适合。《吕氏春秋·怀宠》:“必中理,然后说。”《荀子·赋篇》:“圆者中规,方者中矩。”②诬蔑;诬蔑别人使受损害。《汉书·何武传》:“显怒,欲以吏事中商。”(显、商:人名。)③遭受;感受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援亦中病。”

岁:

①星名。即木星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岁在星纪。”②年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期,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闰月定四时成年。”③光阴;时间;时光。元稹《遣春十首》之七:“莫倚颜似花,君看岁如水。”④年龄。崔颢《江畔老人愁》:“少年欲知老人岁,岂知今年一百五。”⑤年景;年成;收成。《盐铁论·力耕》:“丰年岁登,则储积以备乏绝。”(登:庄稼丰收。)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