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桥低竞俯偻,亭近闲夷犹。”诗句出处:《城南》;是唐朝诗人张籍的作品。
漾漾南涧水,来作曲池流。言寻参差岛,晓榜轻盈舟。
万绕不再止,千寻尽孤幽。藻涩讶人重,萍分指鱼游。
繁苗毯下垂,密箭翻回輈。曝鳖乱自坠,阴藤斜相钩。
卧蒋黑米吐,翻芰紫角稠。桥低竞俯偻,亭近闲夷犹。
目为逐胜朗,手因掇芳柔。渐喜游来极,忽疑归无由。
气状虽可览,纤微谅难搜。未听主人赏,徒爱清华秋。
《城南》唐朝诗人张籍的作品。
【注释】:
低:
①矮,与“高”相对。庾信《对宴齐使》:“沙迥(jiǒng)雁飞低。”(迥:远。)孟浩然《宿建德江》:“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”②泛指在一般水准之下。白居易《伤友》:“虽云志气在,岂免颜色低。”(颜色:脸色。)司空图《歌者十二首》之二:“一声初压管弦低。”③下垂。谢胱《游敬亭山》:“樛枝耸复低。”(樛:通“纠”。)竞:
①角逐;比赛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有竞有争。”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有山东学士与关中太史竞历。”(历:历法。)《吕氏春秋·分职》:“以其财赏,而天下皆竞。”②强;强劲。《吕氏春秋·审时》:“多枝数节,竞叶蕃实。”(数cù:密。蕃:多。)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彼宗竞于楚。”(宗:宗族。)③副词。争着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众皆竞进以贪婪兮。”俯:
①屈身;低头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十:“俯而泣沾襟。”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俯而纳屦(jù)。”(纳屦:穿鞋。)②蛰伏;卧伏。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耕田》:“季秋之月,蛰虫咸俯。”③尊称对方的行为的敬辞。《风俗通·愆礼》:“贤者俯就,不肖跂及。”④不整齐。《礼记· 月令》:“今夫新乐,进俯退俯。”俯偻:
谓弯着腰。《汉书·蔡义传》:“行步~~,常两吏扶夹乃能行。”偻:
(一)①驼背。《谷梁传·成公元年》:“(齐)使偻者御偻者。”《论衡·骨相》:“周公背偻。”②弯腰;曲身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正考父一命而伛,再命而偻,三命而俯。”(正考父:人名。伛yǔ:典身。)又泛指弯曲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虽有圣人之知,未能偻指也。”③疾速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卖之不可偻售也。”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夫人不偻,不可使人。” (二)lóu [佝偻]见“佝”。 (三)liǔ 盖在柩车上的饰物。《吕氏春秋·节丧》:“世俗之行丧……如云偻翣以督之。”(翣shà:用羽毛制成的伞形物。督:正。)亭:
①设在道旁供人停留食宿的处所。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送故吏数人,投钱唐亭住。”柳永《雨霖铃》:“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”②古代设在边塞供守望用的岗亭。《墨子·杂守》:“其甚害者,为筑三亭。”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(单于)见畜布野而无人牧者,怪之,乃攻亭。”③有顶无墙供入休息的亭子,多设在路旁或风景区、园林中。苏轼《喜雨亭记》:“亭以雨名,志喜也。”(志:记。)④秦、汉时的基层行政单位。《汉书· 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大率(shuài)十里一亭,亭有长。十亭一乡。”(大率:大略。)⑤直;正。《齐民要术·养牛马驴骡》:“亭行六百里。”⑥调和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味者,甘立而五味亭矣。”⑦养育。张九龄《奉和圣制喜雨》:“艰我稼穑,载育载亭。”(载:则。)近:
①距离短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忘路之远近。”《列子·仲尼》:“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。”②历时短。张居正《与蓟辽总督》:“近屡得渠禀帖,极为感奋。”(渠:他的。)③接近;靠近。李商隐《乐游原》: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”张居正《闻警》:“初闻铁骑近神州,杀气遥传蓟(jì)北秋。”(蓟:地名,今北京市西南。)张先启《对菊》:“种菊丛丛傍石根,凌晨坐卧近黄昏。”④亲近的人。《韩非子·难言》:“昵近习亲。”⑤浅近;浅显。何景明《与李空同论诗书》:“辞艰者意反近,意苦者辞反常。”(常:寻常。)⑥相似。张俨《默记·述佐》:“昔子产治郑,诸侯不敢加兵,蜀相其近也。”(蜀相:指诸葛亮。)⑦副词。大概;恐怕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华佗传》:“此近难济,恒事攻治,可延岁月。”(济:成功。恒:经常。事:从事。)闲:
① 养马的圈。《周礼· 夏官·校人》:“天子十有二闲,马六种。”(有:又。)②一定的范围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。”③防止。《周易·文言》:“闲邪有其诚。”④清闲;空闲。李绅《惘农》之一:“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”⑤安静。孟浩然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:“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”(轩:窗。)⑥通“娴。”1. 熟练;熟习。李白《豫章行》:“斩虏素不闲。”(虏:指敌人。)2. 文雅;闲静。曹植《美女篇》:“美女妖且闲。”夷:
①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族的泛称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大陆既作,岛夷皮服。”(作:耕作。皮服:以兽皮为衣。)②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族的通称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用夏变夷者,未闻变于夷者也。”③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。魏源《海国图志叙》:“夷烟流毒。”④平;平坦。《老子》:“大道甚夷。”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;险以远,则至者少。”⑤使平坦。曹操《分租与诸将掾属令》:“幸赖贤人不爱其谋,群士不遗其力,是以夷险平乱。”(爱:吝惜。遗:留。)⑥平定。柳宗元《献平淮夷雅表》:“平夏州,夷剑南,取江东,定河北。”⑦灭族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将军马茂等图逆,夷三族。”⑧平辈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。”(故:原先的。等:同等。)⑨铲平;消除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堕坏城郭,决通川防,夷去险阻。”⑩创伤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子反命军吏察夷伤。”此义后写作“痍”。(11)平和;喜悦。《诗经·郑风·风雨》:“既见君子,云胡不夷。”[夷然]泰然镇定的样子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安夷然无惧色。”[夷犹]迟疑不行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:“君不行兮夷犹。”夷犹:
①迟疑,犹豫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:“君不行兮~~,蹇谁留兮中州。”②从容不迫的样子。张耒《泊长平晚望》:“川稳~~棹,春归杳霭天。”犹:
①兽名。也叫犹猢,形似麂。《水经注·江水一》:“山多犹猢,似猴而短足,好游岩树。”②如同;好像。《隆中对》:“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”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七:“月本无光,犹银丸,日耀之乃光耳。”③副词。1. 还;仍然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掘井九轫而不及泉,犹为弃井也。”(轫:仞。)2. 尚且。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赤壁之战》:“田横,齐之壮士耳,犹守义不辱,况刘豫州王室之胄。”(胄:后代。)④通“猷(yóu)”。1.计谋;谋划。《诗经·小雅·采芑》:“方叔元老,克壮其犹。”2.道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匪先民是程,匪大犹是经。”(匪:非。是:复指前置宾语。程:效法。)⑤通“由”。1.行。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:“杀亲益荣,犹义也夫!”2.从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纣之去武丁未久也……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,是以难也。”3.由于。《公羊传·庄公四年》:“纪侯之不诛,至今有纪者,犹无明天子也。”⑥通“摇”。摇动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咏斯犹,犹斯舞。”犹。:
“犹。”诗句出处:《哨遍》;是宋朝诗人李曾伯的作品。 大块赋形,皇览揆予,俾尔昌而寿。嗟壮游。岁月老征裘。向秋来、顿如蒲柳。桂开又。鲈莼蟹橙正美,故人应忆传杯手。想薜荔岩峦,梧桐庭院,当时风景依旧。对斜阳、极目倚危楼。问一舸、何时过吴头。乘下泽车,戴华阳巾,锦衣游昼。犹。客有名流。交情金石襟期厚。双湖烟艇里,剑锋紫气冲斗。剩妙墨淋漓,清歌发越,未应独步诗千首。待挂了衣冠,来寻杖履,陪君此乐须有。到如今、不愿酒泉侯。愿生入、玉门早归休。任远人、从问安否。梁园宾客虽富。谁出相如右。相逢身健,时平无事,是处溪山明秀。与君举斝若为酬。有年年、人月长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