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近日居清近,求人在此人。”诗句出处:《送薛郎中赴江州》;是唐朝诗人张蠙的作品。
几州闻出刺,谣美有江民。
正面传天旨,悬心祷岳神。
尺书先假路,红旆旋烧尘。
郡显山川别,衙开将吏新。
散招僧坐暑,闲载客行春。
听事棋忘着,探题酒乱巡。
好编高隐传,多貌上升真。
近日居清近,求人在此人。
《送薛郎中赴江州》唐朝诗人张蠙的作品。
【注释】:
近:
①距离短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忘路之远近。”《列子·仲尼》:“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。”②历时短。张居正《与蓟辽总督》:“近屡得渠禀帖,极为感奋。”(渠:他的。)③接近;靠近。李商隐《乐游原》: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”张居正《闻警》:“初闻铁骑近神州,杀气遥传蓟(jì)北秋。”(蓟:地名,今北京市西南。)张先启《对菊》:“种菊丛丛傍石根,凌晨坐卧近黄昏。”④亲近的人。《韩非子·难言》:“昵近习亲。”⑤浅近;浅显。何景明《与李空同论诗书》:“辞艰者意反近,意苦者辞反常。”(常:寻常。)⑥相似。张俨《默记·述佐》:“昔子产治郑,诸侯不敢加兵,蜀相其近也。”(蜀相:指诸葛亮。)⑦副词。大概;恐怕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华佗传》:“此近难济,恒事攻治,可延岁月。”(济:成功。恒:经常。事:从事。)居:
(一)①坐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居,吾语女。”(语yù:告诉。女rǔ:汝。)《礼记· 曲礼上》:“居不主奥。”(奥:室内西南角。)②居住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?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仲子所居之室,伯夷之所筑与?”③住处。《诗经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正大夫离居。”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问其名居,不告而退。”④停;留。《新书·大政下》:“待士而以敬,则士必居矣。”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:“以其境过清,不可不居,乃记之而去。”⑤处于。《周易·乾》:“是故居上位而不骄,在下位而不忧。”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而孙子为师,居辎车中。”(辎zī车:有帷的车。)⑥闲居;闲处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居则曰:‘不吾知也!’”⑦当;任。戚继光《将官到任宝鉴》:“居官不难,听言为难。”⑧占;占据。《中说·天地》:“封域之制无广地,不居良田。”(封域:指墓地。)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其有中士、下士者,数各居其上之三分。”⑨收藏;积蓄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臧文仲居蔡。”(蔡:乌龟壳。)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:“此奇货可居。”⑩过了。用于“有顷”、“久之”、“顷之”等之前,表示相隔一段时间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居久之,孝景崩。”(孝景:汉景帝。崩:帝王死亡。)(二)jī语气词。相当于“乎”。《诗经·邶风· 日月》:“日居月诸,照临下土。”(诸:语气词。)清:
①水纯净透明,与“浊”相对。屈原《渔父》: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。”②洁净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京室密清。”③使洁净;使干净。陆云《盛德赋》:“泛时雨以清天,洒狂尘以肃地。”④清晰;清楚。张祜《酬凌秀才惠虎枕》:“八寸黄杨惠不轻,虎头光照簟文清。”⑤声音清亮;清脆。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南声函胡,北声清越。”(函胡:含糊,模糊。越:高扬。)⑥清爽;清凉;寒凉。辛弃疾《西江月》:“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”(别:另一。)⑦冷清;凄清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谢公宿处今尚在,渌水荡漾清猿啼。”⑧寂静;清静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寂乎若清。”⑨清平;安定;太平。唐太宗《咏风》:“劳歌《大风曲》,威加四海清。”(大风曲:汉高祖即位后曾回故乡,作《大风歌》。加:施。)⑩公正;廉洁;清白;清廉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举世皆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”(是以:因此。)(11)单纯;素雅。杜牧《沈下贤》:“斯人清唱何人和? 草径苔芜不可寻。”(12)肃清;使干净。梁启超《戊戌政变记·谭嗣同传》:“保护圣主,复大权,清君侧,肃宫廷。”(13)用完;用尽。《越绝书·荆平王内传》:“(伍子胥)乃发其箪饭,清其壶浆而食。”(荆:楚国的别称。)(14)中国封建朝代名称,公元1616~1911年。(15)厕所。后作“圊”。《风俗通·怪神》:“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。”(16)古代哲学用语。指冲和之气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故道之以礼,养之以清。”近:
①距离短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忘路之远近。”《列子·仲尼》:“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。”②历时短。张居正《与蓟辽总督》:“近屡得渠禀帖,极为感奋。”(渠:他的。)③接近;靠近。李商隐《乐游原》: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”张居正《闻警》:“初闻铁骑近神州,杀气遥传蓟(jì)北秋。”(蓟:地名,今北京市西南。)张先启《对菊》:“种菊丛丛傍石根,凌晨坐卧近黄昏。”④亲近的人。《韩非子·难言》:“昵近习亲。”⑤浅近;浅显。何景明《与李空同论诗书》:“辞艰者意反近,意苦者辞反常。”(常:寻常。)⑥相似。张俨《默记·述佐》:“昔子产治郑,诸侯不敢加兵,蜀相其近也。”(蜀相:指诸葛亮。)⑦副词。大概;恐怕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华佗传》:“此近难济,恒事攻治,可延岁月。”(济:成功。恒:经常。事:从事。)求:
①寻觅。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:“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。”(嘤:鸟鸣声。)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虑世事之变,讨正法之本,求使民之道。”②追求。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:“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”(寤:睡醒。寐:睡着。思服:想念。)③乞求;请求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故不若亟割地求和。”④要求;需求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”⑤选择;选取。《论衡·讥日》:“作车不求良辰,裁衣独求吉日,俗人所重,失轻重之实也。”⑥证讨。《诗经·大雅·江汉》:“匪安匪游,淮夷来求。”⑦通“逑”。聚。《诗经·小雅·桑扈》:“万福来求。”在:
①存在;在世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范缜《神灭论》:“岂容形亡而神在。”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。张华《情诗》:“处欢愒(kài)夜促,在戚怨宵长”。(愒:贪。)③处;处所。陶潜《饮酒》之二:“衰荣无定在,彼此共更之。”④在于;取决于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”⑤问候;慰问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寡人淹恤在外,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,吾子独不在寡人。”(寡人:卫献公自称。淹恤:久遭忧患。吾子:指卫大夫大叔文子。)⑥观察;审察。《尚书 ·舜典》:“在璇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”(璇玑玉衡: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。七政:日、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。)⑦介词。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情形、范围等。柳宗元《田家》诗:“迎新在此岁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将军禽操宜在今日。”(将军:指孙权。操:曹操。)⑧和“所”连用,表示强调,其下多连“不”等。⑨终结。《尚书·吕刑》:“非天不中,惟人在命。”⑩通“才”。仅仅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。”此:
①代词。这;这个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此之谓大同。”②这样;这般。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天何为而此醉。”③副词。乃;则。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必待尧舜之君,此为志士终无时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