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竭力不敢惮,惭戴天子恩。”诗句出处:《旱灾自咎,贻七县宰》;是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。
吾闻上帝心,降命明且仁。臣稹苟有罪,胡不灾我身。
胡为旱一州,祸此千万人。一旱犹可忍,其旱亦已频。
腊雪不满地,膏雨不降春。恻恻诏书下,半减麦与缗。
半租岂不薄,尚竭力与筋。竭力不敢惮,惭戴天子恩。
累累妇拜姑,呐呐翁语孙。禾黍日夜长,足得盈我囷。
还填折粟税,酬偿贳麦邻。苟无公私责,饮水不为贫。
欢言未盈口,旱气已再振。六月天不雨,秋孟亦既旬。
区区昧陋积,祷祝非不勤。日驰衰白颜,再拜泥甲鳞。
归来重思忖,愿告诸邑君。以彼天道远,岂如人事亲。
团团囹圄中,无乃冤不申。扰扰食廪内,无乃奸有因。
轧轧输送车,无乃使不伦。遥遥负担卒,无乃役不均。
今年无大麦,计与珠玉滨。村胥与里吏,无乃求取繁。
符下敛钱急,值官因酒嗔。诛求与挞罚,无乃不逡巡。
生小下里住,不曾州县门。诉词千万恨,无乃不得闻。
强豪富酒肉,穷独无刍薪。俱由案牍吏,无乃移祸屯。
官分市井户,迭配水陆珍。未蒙所偿直,无乃不敢言。
有一于此事,安可尤苍旻。借使漏刑宪,得不虞鬼神。
自顾顽滞牧,坐贻灾沴臻。上羞朝廷寄,下愧闾里民。
岂无神明宰,为我同苦辛。共布慈惠语,慰此衢客尘。
《旱灾自咎,贻七县宰》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。
【注释】:
竭:
①尽;完。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。”②竭尽;用尽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。”③枯竭;干涸。《老子》第三十九章:“神无以灵,将恐歇;谷无以盈,将恐竭。”④使……枯竭;使……干涸。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,而明年无鱼。”⑤全;都。《管子·大匡》:“诸侯之兵竭至,以待桓公。”竭力:
谓竭尽其力。《礼记·祭义》:“~~从事,以报其亲,不敢弗尽也。”力:
①力气,力量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有人于此,力不能胜一匹雏,则为无力人矣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力足以举百钧。”②能力;才能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。”元结《上〈时议三篇〉表》:“百姓劳苦,力用不足。”③权力;势力;威力。贾谊《新书·藩疆》:“欲天下之治安,天子之无忧,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;力小则易使以义。”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。”④功劳。《礼记· 夏官·司勋》:“治功曰力,战功曰多。”⑤功效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:“且譬之于天,其有五材,而将用之,力尽而敝之。”(五材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)⑥劳役;力役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有布缕之征,粟米之征,力役之征。”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任力以夫,而议其老幼。”也指役使。范仲淹《张公神道碑》:“公请增长堤二百里,旁锢巨石为十闼,以疏其横流,舍(shè)役伍于堤上,不力一民,而日广月高。”(闼:门,指闸。舍:止宿。)⑦努力;尽力;竭力。《后汉书· 桓帝纪》:“自忠贤力争,屡折奸锋,虽愿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。”(斟:夏太康被羿逐所居处;彘:周厉王流放处。)杜甫《往在》:“冗官各复业,土著还力农。”《吕氏春秋·上农》:“若民不力田,墨乃家畜。”(墨:通“没”。没收。)⑧甚;厉害。《汉书·汲黯传》:“今病力,不能任郡事。”不:
(一)①不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(悬)特兮。”(特:三岁的兽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无;没有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词。无实义。《逸周书·皇门》:“我不则寅哉寅哉!”[不禄]士死的讳称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曰崩,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禄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后作“柎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华,鄂不(wěi)。”(常棣:即棠梨树。 鄂:同“萼”。 :有光采。)敢:
①勇敢;有胆气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勇悍果敢,聚众率兵,此下德也。”《新唐书·石雄传》:“少为牙校,敢毅善战,气盖军中。”②敢于;有胆量做某事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用兵深入敢战者吉。”③谦词。有冒昧的意思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敢布腹心。”(布腹心:指讲出心里话。)④岂敢;怎敢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敬以待命,敢有贰心乎?”惮:
①畏惧;害怕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过则勿惮改。”《管子·乘马》:“民不惮劳苦。”②通“瘅”。劳苦;疲病。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:“契契寤叹,哀我惮人。”(契契:忧苦的样子。寤叹:难入眠而叹息。)惭:
羞愧。《史记· 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高帝不怿(yì)而有惭色。”戴:
①加在头上的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父之雠(chóu),弗与共戴天。”(雠:仇人。)《荀子·正名》:“乘轩戴絻。”②拥护;尊敬。《三国志· 吴书·朱桓传》:“士民感戴之。”天:
①人的头部。《吕氏春秋·论人》:“适耳目,节嗜欲,释智谋,去巧故……若此,则无以害其天矣。”(释:去除。巧故:伪诈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论衡·谈天》:“察当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与今无异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庐,笼盖四野。”(穹庐:毡帐。)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罚。)④天气;气候。《吕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则天多沉阴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国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凭;依靠者。《仪礼· 丧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天子:
统治天下的帝王。《礼记·曲礼》:“君天下曰~~。”子:
①孩子,兼指男女。《诗经·豳风· 七月》:“同我妇子,馌彼南亩。”(馌yè:送饭。南亩:指田地。)②儿子或女儿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?”此指儿子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卫人嫁其子。”此指女儿。③人的通称,或指男;或指女。《诗经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:“招招舟子,人涉印否?”(涉:过河。印āng:我。)《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(之:此。归:出嫁。)④尊称,多指男子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匪我愆期,子无良媒。”(匪:非。愆qiān:错,误。)⑤动物的卵或幼小的动物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宛》:“螟岭有子,蜾蠃负之。”(螟蛉mínglíng:一种吃禾心的害虫。蜾蠃guǒluǒ:细腰蜂。)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⑥植物的果实或种子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树在道边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”李绅《悯农》之一: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”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禄爵: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凡五等。”⑧地支的第一位,常与天干相配以纪日、纪年。《春秋 · 桓公十八年》:“夏四月丙子,公薨于齐。”韩愈《息国夫人墓志铭》:“元和七年甲子,日南至,以疾卒。”(元和:唐宪宗年号。日南至:指夏至。)又指十二时辰之一,即子时,自夜十一时至次日晨一时。⑨利息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子贷金钱千贯。”恩:
①恩惠;德惠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臣不胜受恩感激。”②有情义。苏武《诗四首》之三:“结发为夫妻,恩爱两不疑。”《韩非子·六反》:“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