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同行十日程,僮仆性亦敦。”诗句出处:《答窦知言》;是唐朝诗人姚合的作品。
冬日易惨恶,暴风拔山根。尘沙落黄河,浊波如地翻。
飞鸟皆束翼,居人不开门。独我赴省期,冒此驰毂辕。
陕城城西边,逢子亦且奔。所趋事一心,相见如弟昆。
我惨得子舒,我寒得子温。同行十日程,僮仆性亦敦。
到京人事多,日无闲精魂。念子珍重我,吐辞发蒙昏。
反复千万意,一百六十言。格高思清冷,山低济浑浑。
尝闻朋友惠,赠言始为恩。金玉日消费,好句长存存。
倒篚别收贮,不与俗士论。每当清夜吟,使我如哀猿。
《答窦知言》唐朝诗人姚合的作品。
【注释】:
同:
①会合;聚集。《诗经·小雅·吉日》:“兽之所同,麀(yōu)鹿麌(yǔ)麌。”(麀:母鹿。麌麌:兽群聚貌。)庾信《燕射歌辞·角调曲》:“泾渭同流,清浊异能。”②古代诸侯按时朝见天子之礼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宗庙之事,如会同,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”(如:或者。端:玄端;诸侯祭服。章甫:黑色冠名。相:主持赞礼者。)③相同;与“异”相对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古今一也,人与我同耳。”④共;共用;同一个。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岂曰无衣? 与子同袍。”文天祥《正气歌》:“牛骥同一皂。”(皂:通“槽”。牛马槽。)⑤统一;同一。《三国志 · 吴书 ·吴主传》:“同船济水。”《礼记·中庸》:“车同轨,书同文,行同伦。”(轨:车子两轮间的距离。伦:伦常纲纪。)⑥偕同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同行十二年。”⑦参与。《武经总要》前集:“不知三军之权,而同三军之任,则疑。”(任:责任;职位。)⑧和谐;安定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(谋闭:停止用计谋。外户:从外面关的门。)⑨整齐。《诗经 ·小雅·车攻》:“我马既同。”⑩古代土地面积单位,方百里为同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且昔天子之地一圻,列国一同。”(11)古代乐律中的阴律,又称“吕”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同》:“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。”行:
(一)①路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行有死人。”②排列而成的行列。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:“昔别君未婚,儿女忽成行。”又为成行的东西的量词。李群玉《九日》:“一行斜雁向人来。”③行辈;辈份。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附苏武》:“汉天子,我丈人行也。”④古代军事编制。二十五人为行。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各按行伍。”(伍:五人为伍。) (二)xíng ①行走;两脚交替前进。《列子·说符》:“譬之出不由门,行不从径也。”(径:路。)泛指运行;前进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②引申为离开;离去。《左传· 僖公五年》:“宫之奇以其族行。”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。”又指与出门在外有关的事物。杜甫《奉简高三十五使君》:“行色秋将晚。”③行程;路程。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④疏通;疏导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水逆行,泛滥于中国。”又指流动的或临时的。⑤做;实施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夫人幼而学之,壮而欲行之。”(夫:语气词。)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。”⑥行为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听其言而观其行。”⑦品行。屈原《九章·橘颂》:“行比伯夷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陆逊陈其素行。”⑧唐、宋官制,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,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。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。”(特进:官名。)⑨古诗诗体之一。属乐府诗类。⑩汉字字体之一行书的省称。字体较楷书简易,较草书规范,汉代以来即流行。陆游《作字》:“书成半行草。”(11)副词。将要。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感吾生之行休。”(休:指死。)日程:
①日行的路程。李廌《师友谈记》:“公署前立一旗,曰:占风旗,使人日候之,置籍焉,令诸漕纲~~,亦各记风之便逆。”②逐日安排的工作程序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“戊申,诏以治事~~谕中外官吏。”程:
①度量衡的总称。《荀子·致仕》:“程者,物之准也。”②衡量;考量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武帝既招英俊,程其器能。”(器能:才能。)③准则;规则。《吕氏春秋·慎行》:“始而相与,久而相信,卒而相亲,后世以为法程。”④限期;限量。陈琳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官作自有程。”(作:工程。)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昼断狱,夜理书,自程决事。”⑤路途;路程。权德舆《送台州崔录事》:“扁舟山水程。”白居易《同李十一醉忆元九》诗:“计程今日到梁州。”韩愈《食曲河驿》:“孑(jié)孑万里程。”(孑孑:孤单。)⑥展示;展现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程巧致功。”(致功:极尽功夫。)僮:
①未成年的男子;泛指儿童。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:“公为与其嬖僮汪錡乘,皆死,皆殡。”(公为、汪錡:人名。嬖bì:宠爱。)《论衡·偶会》:“僮谣之语当验。”②无知。《太玄·童》:“阳气始窥,物僮然,咸未有知。”③奴婢;奴仆。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:“不韦家僮万人。”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我区氏儿也,不当为僮。”[僮僮]盛美的样子。《诗经·召南·采蘩》:“被之僮僮,夙夜在公。”(被:通“髲bì”,古代妇女的发饰。)仆:
①向前倾跌;倒伏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有碑仆道。”②扑灭。《汉书·邹阳传》:“卒仆济北。”(卒:终于。济北:济北王兴居,以谋反被诛。)性:
①人的本性。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人有异同之性。”②事物的本质。《孙子·势》:“木石之性,安则静,危则动。”③性情;性格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忿狷》:“王蓝田性急。”④生命;性命。《左传· 昭公八年》:“莫保其性。”⑤身体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留侯性多病。”(留侯:张良。)亦:
①副词。1. 相当于“也”、“也是”。《诗经·郑风·将仲子》:“仲可怀也,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。”(仲:老二。怀:怀念。)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亦不以城予赵,赵亦终不予秦璧。”2. 表示语气的减弱。相当于“不过”、“只是”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王亦不好士也,何患无士?”(好:喜欢。患:担忧。)②语气词。《诗经·召南·草虫》:“亦既见止,亦既觏止。”(止:语气词。觏gòu:相遇。)[不亦]用于反问句。表示委婉语气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?”敦:
(一)①恼怒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有离俗不顺其上,则百姓莫不敦恶。”②督促;勉励;敦促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使虞敦匠。”③厚道;淳厚。《老子》第十五章:“敦兮其若朴。”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增益德行,敦厉风俗。”(厉:同“励”。)④丰厚;结实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知之而不行,虽敦必困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杨戏传》:“将军敦壮,摧锋登难,立功立事,于时之干。”⑤注重;崇尚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乐者敦和。”⑥通“屯”(tún)。驻扎。扬雄《甘泉赋》:“敦万骑(jì)于中营兮,方玉车之千乘(shèng)。”⑦劝勉。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敦众神使式道兮。” (二)duī ①独处不动的样子。《诗经·豳风·东山》:“敦彼独宿,亦在车下。”②逼近。《诗经·邶风·北门》:“王事敦我,政事一埤遗我。”③治理。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:“敦商之旅,克咸厥功。”④投掷。《庄子·说剑》:“今日试使士敦剑。”(三)duì 古时盛黍稷的器具。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:“上佐食取黍稷于四敦。” (四)dùn ①竖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敦枚蹙之乎颐。”②土堆。后作“墩”。《尔雅·释丘》:“丘一成为敦丘。” (五)tuán ①丛聚的样子。《诗经·大雅·行苇》:“敦彼行苇,牛羊勿践履。”②通“团”。圆形的。《诗经·豳风·东山》:“有敦瓜苦,烝在栗薪。”(六)tún 通“屯”。屯聚。《礼记·礼乐志》:“车千乘,敦昆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