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锦书若要知名字,满县花开不姓潘。

“锦书若要知名字,满县花开不姓潘。”诗句出处:《梦游三首》;是唐朝诗人徐铉的作品。


魂梦悠扬不奈何,夜来还在故人家。香蒙蜡烛时时暗,
户映屏风故故斜。檀的慢调银字管,云鬟低缀折枝花。
天明又作人间别,洞口春深道路赊。
绣幌银屏杳霭间,若非魂梦到应难。窗前人静偏宜夜,
户内春浓不识寒。蘸甲递觞纤似玉,含词忍笑腻于檀。
锦书若要知名字,满县花开不姓潘。
南国佳人字玉儿,芙蓉双脸远山眉。仙郎有约长相忆,
阿母何猜不得知。梦里行云还倏忽,暗中携手乍疑迟。
因思别后闲窗下,织得回文几首诗。

《梦游三首》唐朝诗人徐铉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锦:

①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。《左传· 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夫人使馈之锦与马。”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“狐裘不暖锦衾薄。”(衾qīn:被子。)《礼记·玉藻》:“锦衣狐裘,诸侯之服也。”②鲜艳华美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沙鸥翔集,锦鳞游泳。”

锦书:

书信的美称。陆游《钗头凤》:“山盟虽在,~~难托。”

书:

①书写;用文字记录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”《左传·隐公七年》:“滕侯卒,不书名,未同盟也。”②书法。《新唐书·三宗诸子传》:“(李)范好学,工书。”③书法的字体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六体者,古文、奇字、篆书、隶书、缪篆、虫书。”④指文字。《南史·陈伯之传》:“伯之不识书。”⑤书籍。《论语· 先进》:“何必读书,然后为学?”⑥特指古代典籍《尚书》,为五经之一,内容主要是上古帝王的文诰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尽信《书》,则不如无《书》。”⑦书信。《左传· 昭公六年》:“叔向使诒子产书。”⑧公文;文书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民知争端矣,将弃礼而征于书。”(征:征引。书:指刑法。)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”⑨指帝王的诏书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上》:“立春之日,下宽大之书曰……”⑩臣下的奏章。岑参《寄左省杜拾遗》:“圣朝无阙事,自觉谏书稀。”(阙:缺点。)

若:

①从;顺从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邦国若否,仲山甫明之。”②选择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天子是若。”(是:指仲山甫。)③好像;如同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其翼若垂天之云。”④代词。1. 人称代词。相当于“你”、“你的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虞兮虞兮奈若何?”2.指示代词。相当于“此”、“这”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君子哉若人!”⑤连词。1. 表示假设关系,相当于“如果”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若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”2. 表示选择关系,相当于“或者”。《汉书·惠帝纪》:“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,皆免之。”⑥词尾。用在形容词后,表示“……的样子”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。”(沃若:润泽的样子。)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于是二子愀然改容,超若自失。”(愀qiǎo然:容色变动的样子。超若:怅惘的样子。)[若夫]至于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若夫霪雨霏霏,连月不开。”

要:

(一)①要点;关键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采儒、墨之善,撮名、法之要。”②重要的。《宋书 ·颜延之传》:“平生不喜见要人。”③需要;想要。刘禹锡《观棋歌送儇师西游》:“赌取声名不要钱。”于谦《石灰吟》: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④概括之辞。相当于“总”。《史记·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》:“要之以仁义为本。”⑤简要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故明主好要,而暗主好详。” (二)yāo ①腰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(宋)建故有要脊痛。”②系于腰间或物体的中间一段。汉《冯绲碑》:“一要金紫。”(金:金印。紫:紫绶。)赵翼《陔余丛考》卷三十:“(纸)反卷如箸,以红线要之。”以上意义后来通作“腰”。③结约;约定。《国语·晋语三》:“以要晋国之成。”(成:和约。)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令富给者以要期,贫穷者燔(fán)券书以捐之。”(富给:富有。燔:烧。券书:借据。捐:放弃。)④干求;求取;设法取得某人的信任和重用。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仁者不违义以要功。”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。”(有虞氏:指舜。)⑤要挟。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知武子谓献子曰:‘我实不德,而要人以盟,岂礼也哉?’”⑥半路拦截。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:“吴人要而击之。”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。”⑦邀请。《南史·阮孝绪传》:“南平元襄王闻其名,致书要之,不赴。”⑧应和;符合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凡先王之法,有要于时也。”⑨下裙的腰。后写作“䙅”。 《诗经·魏风·葛屦》:“要之襋之,好人服之。”(要:用如动词,缝衣腰。好人:美人。)

知:

①知道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王充《论衡·知实》:“不学自知,不问自晓,古今行事,未之有也。”(未之有也:没有这样的事。)②知觉;感觉。范缜《神灭论》:“手等有痛痒之知。”③见解;知识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有独知之虑者。”(虑:思虑。)④知识。《列子· 汤问》:“两小儿笑曰:‘孰为汝多知乎?’”(孰:谁。为:通“谓”,说。)⑤了解。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知我者鲍子也。”(鲍子:鲍叔牙。)⑥交好;相亲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绝宾客之知。”⑦知己;知心的人。鲍照《咏双燕》:“悲歌辞旧爱,衔泪觅新知。”(衔泪:噙着泪。觅:找寻。)⑧主持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子产其将知政矣。”

名:

①名字;名称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讳名不讳姓,姓所同也,名所独也。”(讳:避讳。)②取名;命名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三》:“宋人有学者,三年反而名其母。”③名号;名分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。”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。”④名声;声誉。卓尔堪《明遗民诗序》:“死事者名垂青史,固无论已。”(死事:效忠国事而死。垂:留传。固:本来。无论:不用说。)⑤著称;闻名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名世者。”陆游《书愤》:“《出师》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?”(《出师》:指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。伯仲间:可以相提并论。)⑥古代名家的简称。名家以正名辨义为主,战国百家之一。⑦说出;陈述。林嗣环《口技》:“人有百口,口有百舌,不能名出一处也。”⑧占有。《论衡·骨相》:“不名一钱。”⑨大的;重要的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名山三百,支川三千,小者无数。”⑩文字。《仪礼·聘礼》:“百名以上书于策。”

字:

①生子。王充《论衡·气寿》:“妇人疏字者子活。”(疏:稀。)②怀孕。《周易·屯》:“女子贞不字,十年乃字。”(贞:占卜。)③爱。《左传·成公四年》:“楚虽大,非吾族也,其肯字我乎?”④女子许嫁。叶适《林伯和墓志铭》:“邻女将字而孤,养视如己子,择对嫁之。”(孤:失去父母。)⑤表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诸葛亮,字孔明。”⑥文字。《汉书·刘歆传》:“分文析字。”⑦养育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一年》:“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。”

县:

(一)①古代行政区划之一,原指王畿之地,其后也用以称诸侯境内之地。周代县大于郡,秦代以后县小于郡,隋唐以后隶属州府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天下之县内,方百里之国九。”②天下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法正传》:“县远之众,粮各无储。” (二)xuán ①悬挂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邾人获公胄,县诸鱼门。”②悬梁自缢。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骊姬请使申生主曲沃以速县。”(骊姬:晋献公的后一个夫人。申生:晋献公的长子,前夫人所生。曲沃:晋的别都,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。速:加速。)③维系;属系。《吕氏春秋· 知分》:“鹿生于山,而命县于厨。”④昭示;颁布。《后汉书 ·桓谭传》:“夫张官置吏,以理万人,县赏设罚,以别善恶,恶人诛伤则善人蒙福矣。”⑤相差大;距离远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夫王者之与亡者,制人之与人制之也,是其为相县也亦远矣。”

花:

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。李煜《浪淘沙》: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”②可供观赏的植物;花朵。杨万里《李花》:“李花宜远更宜繁,惟远惟繁始足看。”③形状像花的东西。庾信《寒园即目》:“雪花深数尺。”④不只一种颜色,有花纹的。李白《将进酒》:“五花马,千金裘。”白居易《霓裳羽衣曲》:“四幅花笺碧间红”。⑤模糊迷乱。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:“知章骑马似乘船,眼花落井水底眠。”

开:

①开门。《吕氏春秋·爱类》:“昔上古龙门未开。”《老子》第二十七章:“善闭,无关楗而不可开。”(关楗:门闩。)②打开;张开。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:“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”(轩:窗。)③舒展;开放。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”引申为舒展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。”④伸展。杜甫《往在》:“京都不再火,泾渭开愁容。”(火:战火。)崔珏《哭李商隐》:“一生襟抱未曾开。”(襟抱:抱负。)⑤分开;分离。《吕氏春秋·贵信》:“地不刚,则冻闭不开。”阮籍《大人先生歌》:“天地解兮六合开。”(六合:天地四方。)引申为散开。杜甫《梅雨》:“云雾密难开。”杜甫《雨》:“蛟龙斗不开。”⑥切;割。⑦开辟;开发。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开地数千里,此其大功也。”《晋书· 羊祜传》:“辟土开疆。”又为开通。《汉书·张骞传》:“骞开外国道。”李白《望天门山》:“天门中断楚江开。”引申为扩大,扩展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节其流,开其源。”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武皇开边意未已。”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开地千里。”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十一》:“南逾山脊,为新开道。”⑧开创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为后世开业。”⑨开始。《诗经·周颂· 武》:“允文文王,克开厥后。”(允文:确实有文德。克:能够。厥:其。)《论衡·书解》:“商鞅相孝公,为秦开帝业。”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开岁发春兮,百卉含英。”⑩发动或操纵。杜甫《登白马潭》:“水生春缆没,日出野船开。”魏源《道光洋艘征抚记上》:“关天培开炮应之,击断洋船头鼻,西兵多落海死。”(11)消散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若夫淫雨霏霏,连月不开。”

不:

(一)①不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(悬)特兮。”(特:三岁的兽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无;没有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词。无实义。《逸周书·皇门》:“我不则寅哉寅哉!”[不禄]士死的讳称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曰崩,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禄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后作“柎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华,鄂不(wěi)。”(常棣:即棠梨树。 鄂:同“萼”。 :有光采。)

潘:

①[名]淘米水。《左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使疾,而遣之~沐。”②(pan)[名]回旋的水流。《列子·黄帝》:“流水之~为渊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