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意无言处,高窗托素琴。
“此意无言处,高窗托素琴。”诗句出处:《病中二首》;是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。
三年婴酒渴,高卧似袁安。秋色鬓应改,夜凉心已宽。
风衣藤簟滑,露井竹床寒。卧忆郊扉月,恩深未挂冠。
私归人暂适,扶杖绕西林。风急柳溪响,露寒莎径深。
一身仍白发,万虑只丹心。此意无言处,高窗托素琴。
《病中二首》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。
【注释】:
此:
①代词。这;这个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此之谓大同。”②这样;这般。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天何为而此醉。”③副词。乃;则。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必待尧舜之君,此为志士终无时矣。”意:
①心意;意图。《公羊传·隐公三年》:“此非先君之意也。”贾思勰《齐民要术序》:“蔡伦立意造纸。”又意思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镕裁》:“善删者字去而意留。”②怀疑。《列子 ·说符》:“人有亡铁(fū夫)者,意其邻之子。”(亡:丢失。铁:斧子。)③意料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”[意者]想来大概是……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。”(想来天大概是运转而不会自己停止吧。)④通“抑”。表示选择。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还是”。《墨子·耕柱》:“子之义将匿耶? 意将以告人乎?”(匿:隐藏。)⑤yī(依)。通“噫”。叹词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意! 甚矣战,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!”无:
①没有。跟“有”相对。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。”②副词。表示否定,相当于“不”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民以此为教,则粟焉得无少,而兵焉得弱也?”③连词。表示条件,相当于“无论”、“不论”。《诗经·鲁颂·沣水》:“不小不大,从公于迈。”④通“毋”。不要。《古诗源·箜篌引》:“公无渡河,公竟渡河。堕河而死,当奈公何!”⑤非;不是。《管子·形势》:“则国非其国,而民无其民也。”⑥语气词。用于疑问句末,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否”。白居易《问刘十九》:“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言:
①说话。《诗经 ·卫风·氓》:“载笑载言。”(载:助词。)②议论;谈论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国人莫敢言。”③言语;言论。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无稽之言勿听。”(稽:根据。)④表达;宣说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诗言志,歌永言。”(永:同“咏”。唱。)⑤誓言;约言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初既与余成言兮,后悔遁而有他。”⑥一字称一言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一言均赋,四韵俱成。”⑦一句称一言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《诗经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‘思无邪’。”⑧助词。无义。《诗经·秦风·小戎》:“言念君子。”处:
(一)①停留;休息。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处若忘,行若遗,俨乎其若思,茫乎其若迷。”②居住。屈原《九章·涉江》:“幽独处乎山中。”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。”③安;存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,在所自处耳。”④交往;相处。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与贵酋相处二十日,争曲直,屡当死。”⑤处置;办理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处分适兄意,那得自任专!”⑥处罚。《晋书·食货志》:“人间巧伪渐多,竞湿谷以要(yāo)利,作薄绢以为市,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。”(要:求取。) (二)chù 处所;地方。《汉书·张骞传》:“知水草处,军得以不乏。”高:
①高。与“低”相对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厚也。”杜荀鹤《春宫怨》:“风暖鸟声碎,日高花影重。”(重:重叠。)②指高度。杜甫《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》之四:“新松恨不高千尺,恶竹应须斩万竿。”③高级;上等;优良。《对楚王问》:“是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④岁数大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且昔而高祖孙伯黶,司晋之典籍。”⑤高超;高明的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对策者百余人,唯错为高第。”(对策:对答写在简策上的考题。)⑥尊崇。《庄子· 盗跖》:“世之所高,莫若黄帝。”⑦高尚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轻辞天子,非高也,势薄也。”托:
①用手掌承举或附着。韩偓《咏手》:“依稀曾见托金车。”唐彦谦《题虔僧室》:“水月定中何所谓?也嚬眉黛托腮愁。”(嚬:同“颦”。皱眉。)②衬托;垫衬。洪迈《夷坚丁志·瑠璃瓶》:“徽宗尝以北流离胆瓶十付小侹,使命匠范金托其里。”(徽宗:北宋末皇帝。范金:用黄金作模型。)③承托某些器物的东西;托盘;托座。程大昌《演繁露·托子》:“托始于唐,前世无有也。”④依靠;寄托。元稹《鸳鸯传》:“旅寓惶骇,不知所托。”⑤托付;委托。辛弃疾《瑞鹤仙·赋梅》:“瑶池旧约,鳞鸿更仗谁托?”⑥推托。《宋史·礼志》:“有称疾托故不赴者。”素:
①生绢。古诗《上山采蘼芜》:“织缣(jiān)日一匹,织素五丈余。”(缣:细绢。)②本色;白色。《吕氏春秋·当染》:“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。’”(苍:青绿色。)③颜色单纯;不艳丽。特指凶丧之事所用的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子婴即系颈以组,白马素车。”④质朴;不加修饰。《吕氏春秋·知度》:“不雕其素。”⑤蔬菜瓜果等食物或不带荤腥的食品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居道上,不素食。”⑥真情;诚心。后作“愫”。苏轼《徐州谢上表》:“惟有朴忠之素,既久而犹坚。”⑦副词。1.向来;一向。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:“项羽亦素闻张耳贤。”2.空;白白地。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彼君子兮,不素餐兮!”素琴:
无饰的琴。《礼记·丧服》:“祥之日,鼓~~。”琴:
一种古琴,拨弦乐器,用梧桐等木料做成。开始为五弦,周初增至七弦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使师曹诲之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