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相约杏花坛上去,画阑红子斗摴蒱。

“相约杏花坛上去,画阑红子斗摴蒱。”诗句出处:《又湘妃诗四首》;是唐朝诗人湘妃庙的作品。

渺渺三湘万里程,泪篁幽石助芳贞。
孤云目断苍梧野,不得攀龙到玉京。
碧杜红蘅缥缈香,冰丝弹月弄清凉。
峰峦一一俱相似,九处堪疑九断肠。
玉辇金根去不回,湘川秋晚楚弦哀。
自从泣尽江蓠血,夜夜愁风怨雨来。
少将风月怨平湖,见尽扶桑水到枯。
相约杏花坛上去,画阑红子斗摴蒱。

《又湘妃诗四首》唐朝诗人湘妃庙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相:

(一)①互相;相互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不及黄泉,无相见也。”②递相;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。《吕氏春秋·疑似》:“为高葆祷于璐,置鼓其上,远近相闻。”③质地;实质。刘峻《辩命论》:“昔之玉质金相,英髦秀达,皆摈斥于当年,韫(yùn)奇才而莫用。”(髦:俊杰。韫:藏。)[相对]相向。元稹《与李十二夜饮》:“寒夜灯前赖酒壶,与君相对兴(xìng)犹孤。”(二)xiàng ①察看;仔细看。《诗经·大雅·公刘》:“相其阴阳,观其流泉。”②占视。迷信者看外形而断定人与事的吉凶祸福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相人之形状颜色,而知其吉凶妖祥。”③相貌;形貌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形相虽善而心术恶。”④辅佐;扶助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今由与求也,相夫子。”⑤官名。1. 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家贫则思良妻,国乱则思贤相。”2.汉代另指诸侯国的实际执政者,地位相当于郡太守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永和初,出为河间相。”又使为相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·宋仁宗至和二年》:“帝新相文彦博、富弼,意甚自得。”⑥司仪赞礼者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“口能言而行人称辞,足能行而相者先导。”(行人:古时的外交官。)⑦选择。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自古相女配夫,新状元花生满路。”

约:

①捆缚;套。《诗经·小雅·斯干》:“约之阁阁。”(阁阁:上下严紧的样子。)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,质于齐。”(百乘:百辆。质于齐:到齐国作人质。)又绳索。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:“人寻约。”(每人一根八尺长的绳子。寻:八尺为一寻。)②约束;束缚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约之以礼。”③简明;简要。《荀子·强国》:“约而详。”(详:详尽。)④节俭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荀彧传》:“约食畜谷。”(畜:积蓄。)⑤订约;约定。《史记· 高祖本纪》:“与诸将约,先入定关中者王之。”又约定的事;盟约。《盐铁论·和亲》:“匈奴数和亲,而常先犯约。”⑥大约(后起意义)。魏学洢《核舟记》: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(jī鸡)。”(奇:余数。)

花:

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。李煜《浪淘沙》: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”②可供观赏的植物;花朵。杨万里《李花》:“李花宜远更宜繁,惟远惟繁始足看。”③形状像花的东西。庾信《寒园即目》:“雪花深数尺。”④不只一种颜色,有花纹的。李白《将进酒》:“五花马,千金裘。”白居易《霓裳羽衣曲》:“四幅花笺碧间红”。⑤模糊迷乱。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:“知章骑马似乘船,眼花落井水底眠。”

坛:

(一)①土筑的高台。用于祭祀、朝会、盟誓及封拜等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子产相郑伯以如楚,舍不为坛。”《尚书·金滕》:“为坛于南方北面,周公立焉。”②其他土台式的东西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“又东五百里曰成山,四方而三坛。”③基址。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室不崇坛。”《庄子·则阳》:“观于大山,木石同坛。”④庭院。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“燕雀乌鹊,巢堂坛兮。”《淮南子·说林》:“腐鼠在坛,烧薰于宫。”⑤指某些领域或场所。欧阳修《答梅圣俞寺丞见寄》:“诗坛推子将。” (二)shàn ①同“墠”。清扫过的供祭祀的空地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大夫、士去国,逾竟,为坛位,乡国而哭。”②指清扫;清除。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:“暴内陵外则坛之。”③堂屋。屈原《大招》:“南房小坛,观绝霤只。”

上:

(一)①位置在高处的。与“下”相对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。”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。《天工开物·饴饧》:“色以白者为上。”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虽上世之圣王,岂能使五谷常收,而旱水不至哉?”古乐府《日出东南隅行》:“东方千余骑,夫婿居上头。”④在上位的君主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长上。”⑤由低处往高处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抟(tuán)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⑥去;往。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:“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。”⑦向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三鼓之而卒不上。”(卒:终。)⑧进呈;进献;送上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。”⑨出场。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楔子:“正旦扮莺莺上。”⑩加;添加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草上之风必偃。”(11)涂染。《天工开物·造竹纸》:“先以白矾水染过,后上红花汁云。”(12)通“尚”。崇尚。《吕氏春秋·长见》:“尊贤上功。” (二)shǎng 上声,汉语四声之一。钟嵘《诗品序》:“至平上去人,则余病未能。”

去:

(一)①离开。《诗经·魏风·硕鼠》:“逝将去女,适彼乐土。”②距离。《谷梁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梁丘在曹邾之间,去齐八百里。”③失去;失掉。孟云卿《悲哉行》:“孤儿去慈亲,远客丧主人。”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一:“郡县守巡各至,问所失,吏部曰:‘吾家无一物,独去破毡具一床耳。’”④除去;舍弃;丢弃。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。”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何有去圣人之道,舍先王之法,而从夷狄之教,以求福利也。”⑤婉称去世;死亡。古诗《孤儿行》:“居生不乐,不如早去,下从地下黄泉。”⑥往;到。辛弃疾《摸鱼儿》:“休去倚危栏,斜阳正在、烟柳断肠处。”⑦过去的;从前的。《新语·至德》:“斯乃去事之戒,来事之师也。”⑧助词。用于形容词后,相当于“啊”、“了”。白居易《盐商妇》:“绿鬟富去金钗多,皓腕肥来银钏窄。”(绿鬟:比喻女子乌黑的发髻。)⑨去声。汉语四声之一。⑩往;到……去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卿可去成婚。”李白《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》:“一为迁客去长沙,西望长安不见家。”(迁客: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。)(11)通“驱”。驱逐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三去之馀,获其雄狐。” (二)jǔ 收藏。《左传·昭公十九年》:“纺焉以度而去之。”(纺线搓绳量了城墙的高度然后收藏起来。)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龙亡而漦在,椟而去之。”(漦lí:涎沫。椟dú:放在木匣中。)这个意义后来写作“弆”。

画:

①划分;划分界线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芒芒禹迹,画为九州。”(芒芒:辽远的样子。)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。”②绘画;作画。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请画地为蛇,先成者饮酒。”《后汉书·宗室传·齐武王佖》:“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,旦起射之。”(伯升:刘縯字。)③图画;画成的艺术品。沈括《梦溪笔谈·书画》:“书画之妙,当以神会,难可以形器求也。”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拾视之,非字而画。”④有彩画的;用彩画装饰的。韦应物《郡斋中雨与诸文士燕集》:“兵卫森画戟,宴寝凝清香。”⑤谋划;筹划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良曰:‘谁为陛下画此计者?’”《商君书· 更法》:“孝公平画。”(平:评议。)⑥计策;计谋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言不听,画不用。”⑦书法的横笔叫画;汉字的一笔叫一画。魏学洢《核舟记》:“细若纹足,钩画了了。”

阑:

①门前栅栏。《论衡·谢短》:“画虎于门阑。”②栏杆。李煜《浪淘沙令》:“独自莫凭阑,无限江山,别时容易见时难。”③擅自(出入)。《史记·汲黯传》:“阑出财物于边关。”④残;尽。柳永《迎新春》:“更阑烛影花阴下。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酒阑,吕公因目固留高祖。”(目:使眼色。)⑤衰退;衰落。鲍照《园中秋散》:“流枕商声苦,骚杀年志阑。”⑥无休止的;无穷尽的。杜甫《秋雨叹三首》之二:“阑风伏雨秋纷纷。”⑦晚。蔡琰《胡茄十八拍》:“更深夜阑兮,梦汝来斯。”

红:

①本义为浅红;桃红;粉红。后泛指红色。宋祁《玉楼春》:“红杏枝头春意闹。”(闹:浓盛。)②花的代称。张先《天仙子》:“明日落红应满径。”③通“工(gōng)”。指妇女所做的纺织、刺绣等工作。《汉书·郦食其传》:“农夫释耒(lěi),红女下机。”(释:放下。耒:农具名。)

子:

①孩子,兼指男女。《诗经·豳风· 七月》:“同我妇子,馌彼南亩。”(馌yè:送饭。南亩:指田地。)②儿子或女儿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?”此指儿子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卫人嫁其子。”此指女儿。③人的通称,或指男;或指女。《诗经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:“招招舟子,人涉印否?”(涉:过河。印āng:我。)《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(之:此。归:出嫁。)④尊称,多指男子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匪我愆期,子无良媒。”(匪:非。愆qiān:错,误。)⑤动物的卵或幼小的动物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宛》:“螟岭有子,蜾蠃负之。”(螟蛉mínglíng:一种吃禾心的害虫。蜾蠃guǒluǒ:细腰蜂。)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⑥植物的果实或种子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树在道边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”李绅《悯农》之一: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”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禄爵: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凡五等。”⑧地支的第一位,常与天干相配以纪日、纪年。《春秋 · 桓公十八年》:“夏四月丙子,公薨于齐。”韩愈《息国夫人墓志铭》:“元和七年甲子,日南至,以疾卒。”(元和:唐宪宗年号。日南至:指夏至。)又指十二时辰之一,即子时,自夜十一时至次日晨一时。⑨利息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子贷金钱千贯。”

斗:

①古代酒器名。《诗经·大雅·行苇》:“酌以大斗,以祈(qí)黄耈(gǒu)。”(祈:求。耇:老寿。)②量器名。可容一斗。《庄子·胠箧》:“掊(pǒu)斗折衡,而民不争。”(掊:击打。衡:称量轻重的器具。)③容量单位。十升为一斗,十斗为一石。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十升为斗,十斗为斛。”④星宿名。1. 二十八宿之一。又称南斗,有星六颗。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”2. 北斗星,有星七颗。《淮南子·齐俗》:“夫乘舟而惑者,不知东西,见斗极则寤矣。”⑤斗形的器具。高适《燕歌行》:“杀气三时作阵云,寒声一夜传刁斗。”(阵云:战云。三时:指时间长。刁斗:行军中煮饭的铜器,有柄,如斗。)⑥用同“陡”。《徐霞客游记·游雁宕山日记》:“望岩下斗深百丈。”[斗拱]也作“枓栱”(dǒu gǒng)。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支承构件,位于立柱与横梁的交接处。从柱顶探出的弧形肘木叫拱,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。[斗室]喻狭小的房间。余集《聊斋志异》序:“把卷坐斗室中,青灯睒睒(shǎn),已不待展读,而阴森之气,逼人毛发。”(睒:同“��”。 眨眼。)[斗筲]喻才识短浅,气量狭窄。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六回:“囊瓦乃斗筲之辈,贪功侥幸。”(囊瓦:春秋时期楚国令尹。)

股:

①大腿。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遂拔以击荆轲,断其左股。”②古代算学名词,指不等腰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。《周髀算经》卷上:“周髀长八尺,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,髀者股也,正晷者勾也。”③事物的一部分;事物的分支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钗留一股合(盒)一扇。”[股肱]喻辅佐之臣。《尚书·益稷》:“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