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朅来从隐沦,式保羡门计。

“朅来从隐沦,式保羡门计。”诗句出处:《秋日望倚帝山》;是唐朝诗人吴筠的作品。

楚服多奇山,灵表先倚帝。孤秀白云里,青冥何崇丽。
秋天已晴朗,晚日更澄霁。远峰列在目,杳与神襟契。
倏忽遗世间,宛如再登诣。伊予抱斯志,代处人烟闭。
何事牵俗网,悠然负芝桂。朅来从隐沦,式保羡门计。

《秋日望倚帝山》唐朝诗人吴筠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朅:

①离去。《吕氏春秋·士容》:“富贵弗就而贫贱弗朅。”②勇武的样子。《诗经·卫风·硕人》:“庶士有朅。”③通“何(hé)”。颜延之《秋胡诗》:“高节难久淹,朅来空复辞?”(淹:淹留。辞:致辞。)

来:

(一)①小麦。《诗经·周颂·思文》:“贻我来牟。”②由彼至此,由远到近。跟“去”、“往”相反。《孙子兵法·九地》:“我可以往,彼可以来者,为交地。”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?”③使……来;招致;招来。也作“徕”。司马迁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:“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?”④某一时间以后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由孔子而来,至于今,百有余岁。”⑤将来;未来。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”(谏:改正。追:追求。)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如知其非义,斯速已矣,何待来年?”(斯:则。已:停止。)⑥句末助词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尝以语我来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盍归乎来!” (二)lài 慰劳。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:“东人之子,职劳不来。”(职:主管。劳lào:慰劳)

从:

(一)[从容]1.逍遥自在。欧阳修《浪淘沙》:“把酒祝东风,且共从容。”2.镇静安详。黄溍《日损斋笔记·文献黄公神道碑》:“俯仰从容,不大声色。” (二)cóng ①相随;跟随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子路从而后。”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。”②追逐;追赶。《孙子兵法· 军争》:“佯北勿从。”③听从;依从。《左传· 庄公十年》:“小惠未遍,民弗从也。”《荀子·天论》:“从天而颂之,孰与制天命而用之。”④听任;任凭。杜甫《屏迹》:“失学从儿懒,长贫任妇愁。”⑤做;参与。王安石《上皇帝万言书》:“及使之从政,则茫然不知其方……”⑥指跟随的人。《后汉书·单超传》:“其仆从皆乘牛车……”⑦副的。与“正”相对。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、从之分。《唐六典》:“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,凡有九等。一曰王,正一品,食邑一万户;二曰郡王,从一品,食邑五千户。”⑧次要的;附属的。《老残游记》第四回:“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。”⑨旧指堂房,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。《三国志· 蜀书·许靖传》:“(靖)少(shào)与从弟劭俱知名。”⑩介词。自;由。1.表示起点。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:“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。”2. 表示对象,相当于“向”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”(三) sǒng [从容(yǒng)]同“怂恿”。鼓动。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日夜从容(衡山)王密谋反事。”(反:反叛。)(四)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“从”,东西方向称“衡(横)”。《诗经·齐风·南山》:“衡从其亩。”(亩:田垄。)②特指“合纵”。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,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,称“合从”,省称“从”。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遂散六国之从。”③放纵。晁错《贤良文学对策》:“其行罚也,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。”

隐:

(一)①短墙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逾隐而待之。”②隐蔽;隐藏。《周易·乾卦》:“隐而未见,行而未成。”陈子昂《春夜别友人》:“明月隐高树,长河没晓天。”③隐讳;隐瞒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列侯诸将无敢隐朕。”④隐居;不出来作官。孟浩然《秋登万山寄张五》:“北山白云里,隐者自怡悦。”⑤隐约不清。杜甫《客从》:“珠中有隐字,欲辨不成书。”⑥精微深奥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探赜(zé)索隐,钩深致远。”(赜:深奥。)⑦忧伤;疾苦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是先王非务武也,勤恤民隐,而除其害也。”(务:致力。勤:尽力。)⑧怜悯;同情。刘向《九叹·惜贤》:“心隐恻而不置。”⑨琴上的装饰。《新论·琴道》:“琴隐长四十五分,隐以前长八分。”⑩威重貌。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:“吴公差强人意,隐若一敌国矣。” (二)yìn 凭依;倚靠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(孟子)不应,隐几而卧。”(几:矮桌子。)

沦:

①水面上的小波纹;微波。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河水清且沦猗。”(猗:语气词,同“啊”。)②沉没;坠落。马融《广成颂》:“沦灭潭渊。”③消失。白居易《赠樊著作》:“每惜若人辈,身死名亦沦。”④陷没;陷落。陆游《感兴》:“遗民沦左衽,何由雪烦冤?”(左衽:衽,衣襟。衣服前襟向左掩,古代中原地区人民以为受异族统治的代称。)⑤进入;渗入。《汉书·邹阳传》:“德沦于骨髓,恩加于无穷。”

式:

①法式;楷模。《诗经·大雅·下武》:“成王之孚,下土之式。”(成王:周武王之子。孚:诚信。)②榜样。《尚书·微子之命》:“万邦作式。”③站在车上,俯身扶轼(车前横木),表示敬意。《尚书·武成》:“释箕子囚,封比干墓,式商容闾。”④车前横木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舆人》:“以揉其式。”⑤句首助词。《诗经 ·邶风·式微》:“式微式微,胡不归?”(微:衰败。胡:为什么。)

保:

①养育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上之于下,如保赤子。”②指替人抚育幼儿的保姆。李德林《天命论》:“幼在乳保之怀。”③安抚。《孟子·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保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。”④保护;保卫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行收兵复入保成皋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“(曹)公急击之,(淳于)琼退保营。”(营:营寨。)⑤保全;保持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引《魏氏春秋》:“(曹)公云:‘当(袁)绍之强,孤尚不能自保,而况众人乎?’”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耕田》:“立春保泽,冻虫死,来年宜稼。”(泽:湿润。稼:种庄稼。)⑥担保;保证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:“人言若不可信,朕为诸君破家保之。”⑦保释被囚禁的人。《红楼梦》第八十六回:“弄人保出他来。”⑧指保人。《红楼梦》第八十六回:“余令原保领出,退堂。”⑨仆役。《史记·栾布传》:“布穷困,赁(lìn)佣于齐,为酒人保。”(赁佣:为人雇用。)⑩小城。后作“堡”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大国守城,小国入保。”(11)旧时户籍编制单位,户数历代不尽相同。《隋书·食货志》:“制五家为保,有长,保五为闾。”(12)通“褓”。襁褓。《后汉书·桓郁传》:“昔成王幼小,越在襁保。”(越:助词。)

羡:

(一)①羡慕,因喜爱而希望得到。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”②丰饶有余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以羡补不足,则农有余栗,女有余布。”③超过。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功羡于五帝。”④漫溢;泛滥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然河灾之羡溢,害中国也尤甚。”(河:黄河。中国:指黄河流域。)(二) yán ①通“延”。邀请;引进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乃羡公侯卿士,登自东除。”(除:台阶。)②墓道。后作“埏”。《史记·卫康叔世家》:“共伯入釐侯羡自杀。卫人因葬之釐侯旁。”

门:

①建筑物的进出口。《诗经·小雅 ·何人斯》:“不入我门。”《木兰诗》:“开我东阁门。”②关键。《老子》第一章: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”《商君书·君臣》:“臣闻道民之门,在上所先。”③家;家族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“汝勿妄语,灭吾门也。”④门类;类别。《旧唐书·杜佑传》:“凡书九门,计二百卷。”⑤派别;学派。《后汉书·郑玄传》:“仲尼之门,考以四科。”⑥门第。《北史·刘昶传》:“唯能是寄,不必拘门。”

计:

①算账;计算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今吾日计之而不足,岁计之而有余。”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愿陛下亲之信之,则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。”②账簿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受计于甘泉。”(甘泉:地名。)③盘算;谋划。《盐铁论·论诽》:“好须臾之说,不计其后。”④计议;商量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”⑤计划;策略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谁为大王为此计者?”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惠王用张仪之计,拔三川之地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