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又如石罅堆叶下,泠泠沥沥苍崖泉。

“又如石罅堆叶下,泠泠沥沥苍崖泉。”诗句出处:《李周弹筝歌》;是唐朝诗人吴融的作品。

古人云,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。乃知此语未必然,
李周弹筝听不足。闻君七岁八岁时,五音六律皆生知。
就中十三弦最妙,应宫出入年方少。青骢惯走长楸日,
几度承恩蒙急召。一字雁行斜御筵,锵金戛羽凌非烟。
始似五更残月里,凄凄切切清露蝉。又如石罅堆叶下,
泠泠沥沥苍崖泉。鸿门玉斗初向地,织女金梭飞上天。
有时上苑繁花发,有时太液秋波阔。当头独坐摐一声,
满座好风生拂拂。天颜开,圣心悦,紫金白珠沾赐物。
出来无暇更还家,且上青楼醉明月。年将六十艺转精,
自写梨园新曲声。近来一事还惆怅,故里春荒烟草平。
供奉供奉且听语,自昔兴衰看乐府。只如伊州与梁州,
尽是太平时歌舞。旦夕君王继此声,不要停弦泪如雨。

《李周弹筝歌》唐朝诗人吴融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又:

①副词。1.表示重复或继续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问,又如初。”2. 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。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既无老谋,而又无壮事,何以事君?”(壮事:指服力役。)3.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。”4.表示轻微转折。《聊斋志异·聂小倩》:“宁窃怜之,欲留宿别榻,又惧母嗔。”(窃:私下。)5. 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加强语气。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:“臣实不才,又谁敢怨?”6.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辛弃疾《美芹十论》:“盖历二十又三年。”。②通“有”。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淮阴少年又侮信曰。”③通“宥”。宽恕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王三又,然后制刑。”④通“祐”。福。《卜辞通纂》第三六九片:“伐邛方,帝受我又。”(邛方:地名。受:授。)

如:

①顺从;依照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唯所如之,无不如志。”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“毅如其言,遂至其宫。”②往;到……去。《汉书·燕王传》:“田生如长安,不见(刘)泽。”③似;像;如同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④及;赶得上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弗如也! 吾与女弗如也!”⑤奈。“如……何”,相当于“奈……何”,把……怎么样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一薛居州,独如宋王何?”(薛居州:人名,宋臣。)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其如土石何?”⑥介词。相当于“于”。引进比较对象。《吕氏春秋·爱士》:“人之困穷,甚如饥渴。”⑦连词。1. 相当于“如果”,表示假设。《诗经·秦风·黄鸟》:“如可赎兮,人百其身。”2. 相当于“和”。表示并列。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:“公如大夫入。”(大夫:官名。)3. 相当于“而”。表示转折。至于;却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如其礼乐,以俟君子。”4.相当于“或者”。表示选择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?”(安:怎。方六七十:指纵横六七十里。邦:诸侯封国。)⑧助词。形容词后缀,相当于“然”,表示“……的样子”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孔子于乡党,恂恂如也,似不能言者。”[不如]也作“弗如”。比不上。岑参《石犀》:“始知李太守,伯禹亦不如。”(伯禹:大禹。)

石:

(一)①石头;石块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且焉置土石?”②碑碣;石刻。陆机《文赋》:“被金石以广德,流管弦而日新。”③石磬,古乐器名,八音之一。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不听钟石之声。”④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(病)在肌肤,针石所及也。” (二)dàn (旧读shí) ①古代重量单位。一百二十斤为一石。《墨子·鲁问》:“而任五十石之重。”②容量单位。十斗为一石。韩愈《杂说》四:“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”

罅:

①裂;裂开。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炟栗罅发。”②裂缝;缝隙。姚鼐《登泰山记》:“多松,生石罅,皆平顶。”③漏洞;缺陷。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补苴(jū)罅漏。”(苴:补。)

叶:

①叶子。《楚辞· 九歌·少司命》:“秋兰兮青青,绿叶兮紫茎。”②世;时期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:“李势在蜀既久,承藉累叶。”(李势:人名。)萧统《文选序》:“自炎汉中叶。”(炎汉:指汉朝。)③书页。一张为一叶。王彦泓《寓夜》诗:“鼠翻书叶响,虫逗烛花飞。”这个意义又写作“页”。

下:

①位置在低处的。与“上”相对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庞涓死于此树之下。”②等级低的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能谤议于市朝,闻寡人之耳者,受下赏。”③谦词。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三回:“蔡福听了,心中暗喜:如此发放,正中下怀。”④质量低的。陆羽《茶经·五之煮》:“其水用山水,上;江水,中;井水,下。”⑤时间在后的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奋乎百世之上,百世之下,闻者莫不兴起也。”⑥次序靠后的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上称帝喾,下道齐桓。”⑦低于;少于。《吕氏春秋·雍塞》:“此不下九石。”⑧表示属于一定的范围、情况、条件等。⑨当某个时间或时节;时下。⑩由高处往低处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孔子下,欲与之言。”(11)去;往。常指由西往东,由北往南,由上游往下游。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:“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。”(12)攻克。《吕氏春秋·慎大》:“一朝而两城下。”(13)退让。(14)颁布;下达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令下而人皆疾习射,日夜不休。”(15)用;施行。苏轼《西江月 ·昨夜扁舟京口》:“此景百年几变,个中下语千难。”(16)动作的次数。林嗣环《口技》:“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。”

泠:

①古河流名。即今安徽省东南部的青弋江。②轻妙;轻柔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夫列子御风而行,泠然善也。”③同“零”。落。秦醇《谭意歌传》:“或勉为笑语,不觉泪泠。”[泠泠]1.清凉的样子。东方朔《七谏·初放》:“上葳蕤(wēi ruí)而防露兮,下泠泠而来风。”(葳蕤:茂盛的样子。)刘基《苦斋记》:“或降而临清泠。”2.形容声音清脆。刘长卿《听弹琴》:“泠泠七丝上,静听松风寒。”《文赋》:“音泠泠而盈耳。”

沥:

①过滤了的酒。《楚辞·大招》:“吴醴白蘖(niè),和楚沥只。”(吴醴白蘖:吴人酿酒,和以白米做的酒曲。和:调和。只:助词。)②液体一滴一滴地下落。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漱飞泉之沥液兮。”③清酒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侍酒于前,时赐馀沥。”④披露;表露。《南齐书·何昌寓传》:“昌寓非敢慕慷慨之士……沥肠纾愤,仰希神昭。”(纾:排除。)

苍:

①深蓝色。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诗:“谢公行处苍苔没。”(谢公:谢灵运。)②灰白色。杜甫《洗兵行》:“张公一生江海客,身长九尺须眉苍。”③指天。袁康《越绝书·越绝清籴内传》:“昔者上苍以越赐吴,吴不受也。”[苍苍]1.深蓝色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天之苍苍,其正色邪?”2. 灰白色。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”3. 茂盛貌。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:“蒹葭(jiān jiā)苍苍,白露为霜。”(蒹葭:芦苇。)

崖:

(旧读ái) ①山或高地陡直的侧面。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超洞壑,越峻崖。”②边际;边缘。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。”

泉:

①泉水,一种地下水。《周易·蒙卦》:“山下出泉。”②泉下;墓穴。钱孙贻《虔台寒食怨诗》:“几人江上共招魂,瘴海青蝇吊泉户。”(瘴海:旧指岭南有瘴雾的海域。户:门。)③阴间。骆宾王《乐大夫挽辞》:“忽见泉台路,犹疑水镜悬。”④古钱币名。《管子·轻重丁》:“凡称贷之家,出泉参千万,出粟参数千万钟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