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易却纨绮裳,洗却铅粉妆。”诗句出处:《木兰歌》;是唐朝诗人韦元甫的作品。
|
木兰抱杼嗟,借问复为谁。欲闻所戚戚,感激强其颜。
老父隶兵籍,气力日衰耗。岂足万里行,有子复尚少。
胡沙没马足,朔风裂人肤。老父旧羸病,何以强自扶。
木兰代父去,秣马备戎行。易却纨绮裳,洗却铅粉妆。
驰马赴军幕,慷慨携干将。朝屯雪山下,暮宿青海傍。
夜袭燕支虏,更携于阗羌。将军得胜归,士卒还故乡。
父母见木兰,喜极成悲伤。木兰能承父母颜,
却卸巾鞲理丝簧。昔为烈士雄,今为娇子容。
亲戚持酒贺父母,始知生女与男同。门前旧军都,
十年共崎岖。本结弟兄交,死战誓不渝。今者见木兰,
言声虽是颜貌殊。惊愕不敢前,叹息徒嘻吁。世有臣子心,
能如木兰节。忠孝两不渝,千古之名焉可灭。
《木兰歌》唐朝诗人韦元甫的作品。
【注释】:
易:
①改变;更改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世易时移,变法宜矣。”②交换;交易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昭王闻之,使人遗(wèi)赵王书,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”(遗:送给。)③容易。与“难”相对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饥者易为食,渴者易为饮。”④简易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诸侯之来辱敝邑者,易则易,于则于。”(于:隆重。)⑤道路平坦。《淮南子·兵略》:“易则用车,险则用骑。”⑥轻视。柳宗元《童区(ōu)寄传》:“(寄)为儿恒状,贼易之。”(恒:常。)⑦和悦。《诗经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我心易也。”⑧整治田亩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。”(以:而;而且。)⑨《周易》的简称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《周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⑩通“埸”。疆界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。”却:
①退;使退却。《吕氏春秋·序意》:“马却不肯进。”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,却匈奴七百余里。”(蒙恬:秦名将。藩篱:比喻边疆上的屏障。)②避免。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勇士不却死而灭名。”③不前进,停止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:“马退而却,策不能进前也。”④拒绝;退还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却之却之为不恭,何也?”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王者不却众庶,故能明其德。”⑤回;回转。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:“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”(卷:收拾,收起。)⑥去;掉。多用在动词后表明动作了结,完成。聂夷中《咏田家》:“医得眼前疮,剜却心头肉。”⑦副词。1. 表示强调。相当于“正”。李商隐《有感》:“非关宋玉有微词,却是襄王梦觉迟。”2. 表示重复。相当于“再”、“又”。李白《送贺监归四明应制》:“借问欲栖珠树鹤,何年却向帝城飞。”3. 表示相反,相当于“倒”、“反”。李白《把酒问月》:“人攀明月不可得,月行却与人相随。”纨:
白色细绢;细洁的薄绸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下宫糅罗纨,曳绮縠。”班婕好《怨歌行》:“新裂齐纨素,鲜洁如霜雪。”纨绮:
①华美的绢织的衣服。《北史·张烈传》:“兄弟自供俭约,车马瘦弊,身服布裳,而婢妾~~。”②指富家的子弟。元稹《会真记》:“或时~~闲居,曾莫流盼。”绮:
①[名]有花纹的丝织品。古乐府《陌上桑》:“缃~为下裙,紫~为上襦。”②[形]华丽。仲长统《昌言·理乱》:“妖童美妾,填乎~室。”③[名][绮窗]雕有花纹的木窗。鲍照《代朗月行》:“朗月出东山,照我~~前。”裳:
古称下裙为裳。《诗经·邶风·绿衣》:“绿衣黄裳。”屈原《离骚》:“制芰(jì)荷以为衣兮,集芙蓉以为裳。”(芰:菱。)泛指衣服。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猿鸣三声泪沾裳。”却:
①退;使退却。《吕氏春秋·序意》:“马却不肯进。”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,却匈奴七百余里。”(蒙恬:秦名将。藩篱:比喻边疆上的屏障。)②避免。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勇士不却死而灭名。”③不前进,停止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:“马退而却,策不能进前也。”④拒绝;退还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却之却之为不恭,何也?”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王者不却众庶,故能明其德。”⑤回;回转。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:“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”(卷:收拾,收起。)⑥去;掉。多用在动词后表明动作了结,完成。聂夷中《咏田家》:“医得眼前疮,剜却心头肉。”⑦副词。1. 表示强调。相当于“正”。李商隐《有感》:“非关宋玉有微词,却是襄王梦觉迟。”2. 表示重复。相当于“再”、“又”。李白《送贺监归四明应制》:“借问欲栖珠树鹤,何年却向帝城飞。”3. 表示相反,相当于“倒”、“反”。李白《把酒问月》:“人攀明月不可得,月行却与人相随。”铅粉:
用于涂面的化妆品。李白《代美人愁镜》:“~~坐相误,照来空凄然。”妆:
①打扮;装饰。秦韬玉《贫女》诗:“共怜时世俭梳妆。”②打扮的样式。白居易《时世妆》:“时世妆,时世妆,出自城中传四方。”③妇女用的脂粉及饰物。《木兰辞》:“阿姐闻妹来,当户理红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