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漕与二宪僚,守连两通属。

“漕与二宪僚,守连两通属。”诗句出处:《长沙六快诗》;是唐朝诗人王揆的作品。

湖外风物奇,长沙信难续。衡峰排古青,湘水湛寒绿。
舟楫通大江,车轮会平陆。昔贤官是邦,仁泽流丰沃。
今贤官是邦,刳啖人脂肉。怀昔甘棠花,伤今猛虎毒。
然此一郡内,所乐人才六。漕与二宪僚,守连两通属。
高堂日暮会,深夜继以烛。帏幕皆绮纨,器皿尽金玉。
歌喉若珠累,舞腰如素束。千态与万状,六人欢不足。
因成快活诗,荐之尧舜目。

《长沙六快诗》唐朝诗人王揆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漕:

①水道运粮。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萧何转漕关中,给食不乏。”(给食:指供应军队。)②古邑名。在今河南滑县境。《诗经·鄘风·载驰》:“驱马悠悠,言至于漕。”

与:

(一)①给予;授予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原思为之宰,与之粟九百。”(原思:孔子弟子。宰:官名。粟:指俸禄。)②帮助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君不与胜者,而与不胜者。”③赞许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与其进也,不与其退也。”④结交;亲附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不欺其与。”(其与:指所结交的国家。)⑤盟国;友邦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王夺之人,霸夺之与,强夺之地。”(之:其。人:指贤士。)⑥党与;共事人。《后汉书·寇荣传》:“于人少所与,以此见害于权宠。”(权宠:权臣;宠臣。)⑦介词。相当于“跟”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蜩与学鸠笑之。”⑧连词。1. 相当于“和”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太子之善,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。”2.[与其]表示比较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与其奢也,宁俭。”⑨对付。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“庞煖易与耳。”(二)yú 语气词。1.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。《史记·樗里子甘茂列传》:“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?”(文信侯:指吕不韦。专:专权。)2. 用在句尾表示感叹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舜其大知也与!”(知:智。)以上意义后作“欤”。 (三)yù 参加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蹇叔之子与师。”(师:军队。)

二:

①数词。一加一的和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问一而告二谓之囋。”②第二。聶夷中《咏田家》:“二月卖新丝,五月粜(tiào)新谷。”(粜:卖粮食。)③不专一;不一致。魏徵《述怀》:“季布无二诺,侯嬴重一言。”(诺:许诺。)《汉书·王陵传》:“毋以老妾故持二心。”

宪:

①法令;法度。《汉书·韦贤传》:“明明群司,执宪靡顾。”②效法。《诗经·大雅·崧高》:“王之元舅,文武是宪。”③守其法制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仲尼祖述尧舜,宪宪文武。”

僚:

(一)①官吏;官职。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:“百僚是试。”(试:用。)②同官;朋辈,指同朝或同一衙门做官的人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:“遂奔僖子,其僚从之。”又泛指友人。孟郊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二首》之二:“懒朋寡新僚。”③属官;下属。李商隐《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》:“将军问故僚。”《新唐书·崔咸传》:“日与宾客僚属痛饮。”④古代奴隶的一个等级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隶臣僚,僚臣仆。”(臣:统治。隶、仆:奴隶的两个等级。) (二)liǎo 美好的样子。《诗经·陈风·月出》:“佼(jiǎo)人僚兮。”(佼:姣好。)

守:

①官吏的职责。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“官司之守,非君所及也。”②掌管;管理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山林之木,衡鹿守之。”(衡鹿:官名。)③守卫;防守;保卫。《周易 ·坎卦》:“王公设险,以守其国。”④守候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守株,冀复得兔。”(冀:希望。)⑤看守;守护。《国语·越语上》:“将免者以告,公令医守之。”⑥遵守;保持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守先王之道。”⑦操守;节操。《吕氏春秋·论人》:“喜之以验其守。”⑧官名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吴起为西河守。”

连:

①联合;集合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故善战者服上刑,连诸侯者次之。”《史记· 田单列传》:“乐毅畏诛而不敢归,以伐齐为名,实欲连兵南面而王(wàng)齐。”(王:称王。)②连接。陈子龙《寓山赋》:“是山也,峻削孤竦,无所连附。”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连辟公府,不就。”③连续。何景明《岁晏行》:“长官叫号吏驰突,府帖连催筑河卒。”(府帖:府的文书。)④牵连;连累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令民为什伍,而相收司连坐。”⑤同时得到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一钓而连六鳌。”⑥连同;连带。葛洪《神仙传》:“凡传三人,连子四矣。”⑦姻亲关系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“(吕嘉)及苍梧秦王有连。”⑧古代行政区划名。十国为连。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。”(方伯:一方诸侯之长。)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十国以为连”。⑨未炼的铅。后作“链”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长沙出连锡。”

两:

①[数]两只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则以刑法断其~足而黥之。”②[数]二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转轴拨弦三~声,未成曲调先有情。”③[数]双方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孤与老贼势不~立。”④[量]1. 双。《诗经·齐风·南山》:“葛屦五~。”(葛屦:葛布制成的鞋。)2. 重量单位。二十四铢为一两,十六两为一斤。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“去包里取出一锭十~银子放在桌上。”3.匹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归夫人鱼轩,重锦三十~。”⑤(liang)[量]计算车乘的单位。《古文观止·送杨少尹序》:“车数百~。”

通:

①通向;通到。陈寿《隆中对》:“西通巴蜀。”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。”②通行;通过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初极狭,才通人。”③贯通;没有阻碍的。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”④顺畅;畅通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。”⑤疏通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决通川防,夷去险阻。”《北史·宇文恺传》:“今录其疑难,为之通释,皆出证据,以相发明。”(发明:阐明。)⑥流通;交换。薛福成《变法》:“环大地九万里之内,罔不通使互市。”(罔:无。)⑦交往;沟通。《左传 · 桓公七年》:“卫孙桓子来盟,始通。”周密《齐东野语》卷十:“既贵,耻其家微,阴有所遗,而绝不与通。”⑧四通八达的。《晋书·列女传》:“恨不得枭(xiāo)汝首于通逵,以塞大耻。”(枭:斩首悬挂。逵:大路。)⑨知晓;通晓。《吕氏春秋·谨听》:“通乎己之不足,则不与物争矣。”嵇康《释私论》:“是故言君子,则以无措为主,以通物为美。”⑩开通;开明。《汉书·孝成赵皇后传》:“知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,仁孝子爱之恩。”(11)传达;通知。《周礼·天官·内竖》:“内竖掌内外之通令。”(12)全部;整个。曹植《与吴质书》:“时有所虑,至通夜不瞑。”(瞑:同“眠”。)(13)共同的;通常的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天下之通义也。”司马光《为庞相公再让宰相表》:“臣闻量能授职者,人主之通术。”(14)(马)粪。《后汉书·戴就传》:“乃卧就覆船下,以马通熏之。”(15)量词。1. 用于文书,表示一份。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无不传写,各有一通。”2. 用于击鼓。相当于“阵”、“遍”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传吏疑其伪,乃椎鼓三通。”

属:

(一)①连接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万物群生,连属其乡。”②会集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今君不察,盛怒属兵。”③跟随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渡淮,骑能属者百余人耳。”④撰写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衡少善属文。”⑤请托:委托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使人属孟尝君,愿寄食门下。”⑥嘱托;告诫。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“将死,而属其子曰。”⑦劝酒。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举酒属客。”⑧通“瞩”。看;注视。《齐民要术·园篱》:“盘桓瞻属。” (二)shǔ ①种类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废敬上畏法之民,而养游侠私剑之属。”②同辈;同伙。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张仪、苏秦之属,皆以其术鸣。”③亲属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?”④隶属;附属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“以其众属袁绍。”⑤官属;部属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百官之属,各展其物。”(展:陈列。)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