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邻翁不可告,尽日向田哭。”诗句出处:《锄草怨》;是唐朝诗人司马扎的作品。
|
种田望雨多,雨多长蓬蒿。亦念官赋急,宁知荷锄劳。
亭午霁日明,邻翁醉陶陶。乡吏不到门,禾黍苗自高。
独有辛苦者,屡为州县徭。罢锄田又废,恋乡不忍逃。
出门吏相促,邻家满仓谷。邻翁不可告,尽日向田哭。
《锄草怨》唐朝诗人司马扎的作品。
【注释】:
邻:
①古代居民组织。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:“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”②邻近的;接近的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死生相与邻。”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祸与福邻。”翁:
①鸟颈的毛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(鸟)黑文而赤翁。”(文:花纹。)②指父亲。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:“必是逢我翁也。”③指祖父。杜甫《示从孙济》:“阿翁懒惰久。”④丈夫或妻子的父亲。⑤泛指老年男子。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中。”⑥敬称。《宋史·苏云卿传》:“无良贱老稚皆爱敬之,称曰苏翁。”(良贱:贵贱。)不:
(一)①不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(悬)特兮。”(特:三岁的兽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无;没有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词。无实义。《逸周书·皇门》:“我不则寅哉寅哉!”[不禄]士死的讳称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曰崩,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禄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后作“柎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华,鄂不(wěi)。”(常棣:即棠梨树。 鄂:同“萼”。 :有光采。)可:
(一)①同意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公曰:不可。”②正确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使以臣之言为可,愿行而利其道;以臣之言为不可,久留臣无为也。”(使:如果。)③值得。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”④能够;可以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朽木不可雕也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庶曰:‘此人可就见,不可屈致也。’”⑤着实。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:“吾惧燕(yān)人掘吾城外冢墓,僇(lù)先人,可为寒心。”(僇:通“戮”。杀。此指戮尸。)⑥适合;适宜。张翰《杖赋》:“方圆适意,洪细可乎。”李渔《笠翁一家言·笠翁偶集·种植部》:“芙蕖则不然:自荷钱出水之日,便为点缀绿波;及其茎叶既生,则又日高日上……此皆言其可目者也。”⑦痊愈。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瘦得浑如削,百般医疗终难可。”(浑:简直。)⑧当着,对着。周邦彦《南柯子》:“晓来阶下按新声,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。”(按:击,奏。一方:一块。)⑨副词。1.表示估计,相当于“大约”。王维《洛阳女儿行》:“洛阳女儿对门居,才可容颜十五余。”2. 表示转折,相当于“却”。李白《相逢行》:“相见情已深,未语可知心。”3. 表示反诘,相当于“岂”“哪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骓不逝兮可奈何!”方干《山中言志》:“潜夫自有孤云侣,可要王侯知姓名?”(潜夫:隐居的人。) (二)kè [可汗(hán)]亦作“可罕”。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”(军帖:军中文告。)告:
①上报;报告。《列子·杨朱》:“不告而娶。”②告诉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(项伯)私见张良,具告以事。”③举报;告发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不告奸者腰斩。”④布告;告谕。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“远犹辰告。”(远犹:远大计谋。辰:按时。)⑤请求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此四者,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。”⑥休假。汪懋麟《送力臣都谏假归扬州》:“勇退人所难,告归君独惺。”⑦宣告:宣示;表现。《管子·桓公问》:“舜有告善之旌,而主不蔽也。”⑧告诫;规劝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忠告而善道之。”⑨通“鞠”。审讯判罪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其刑罪……亦告于甸人。”尽:
(一)①完毕;没有了。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肴核既尽,杯盘狼藉。”《左传·襄公八年》:“粮食将尽。”②终结;结束。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年寿有时而尽。”李咸用《遣兴》:“雨尽晚云轻。”又终极;达到极点。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仁之至,义之尽也。”成语有“仁至义尽”。李白《游太山六首》之三:“凭崖览八极,目尽长空闲。”(八极:极边远之地。空闲:空旷。)③竭尽;竭力完成。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飞裂裳以背示(何)铸,有尽忠报国四大字。”④全;所有的。潘岳《笙赋》:“乐声发而尽室欢。”⑤副词。皆;都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。”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一坐尽倾。”(满坐的人都很倾慕。) (二)jǐn 尽量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虚坐尽后,食坐尽前。”(空坐着尽量往后,饮食就坐尽量往前,以免油污弄脏座席。)向:
①朝北的窗户。《说文》:“向,北出牖也。”②对着;朝向。《孙子·军争》:“故用兵之法,高陵勿向。”③趋向;奔向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(西伯)修义而人向之,卒为天下患。”④方向;目标。柳宗元《送兄序》:“进不知向,退不知守。”⑤将近;接近。陶潜《岁暮和张常侍》:“向夕长风起,寒云没西山。”⑥仰慕;归向。沈作喆《寓简》卷二:“朝者君子所会,市者小人所集,义欲向君子而背小人也。”⑦偏爱;偏袒。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八回:“行者道:‘八戒生得夯,你有些偏向他。’”⑧原先;从前。《庄子· 山木》:“向也不怒,而今也怒。”⑨原来的;旧的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。”(志:记。)⑩副词。相当于“刚才”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向者休来,吾告之以至人之德。”(休:人名。至人:有至德之人。)(11)介词。表示方向、对象。李煜《虞美人》: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(12)连词“假使”。相当于“如果”。《论衡·定贤》:“向令韩信用权变之才,为芳叔通之事,安得谋反诛死之祸哉?”田:
①种植作物的土地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”②耕种田地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故秦苑囿园池,令民得田之。”③通“畋”。打猎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焚林而田,偷取多兽,后必无兽。”④春季打猎和习兵之礼。《周礼 · 春官 · 甸祝》:“甸祝掌四时之田。”⑤古代主管农事的官员,即田峻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王命布农事,命田舍东郊。”⑥大鼓。《诗经 · 周颂·有瞽》:“应田县鼓。”(应:小鼓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