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朝廷重英彦,时辈分圭璧。

“朝廷重英彦,时辈分圭璧。”诗句出处:《东林精舍见故殿中郑侍御题诗》;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。

仲月景气佳,东林一登历。中有故人诗,凄凉在高壁。
精思长悬世,音容已归寂。墨泽传洒馀,磨灭亲翰迹。
平生忽如梦,百事皆成昔。结骑京华年,挥文箧笥积。
朝廷重英彦,时辈分圭璧。永谢柏梁陪,独阙金门籍。
方婴存殁感,岂暇林泉适。雨馀山景寒,风散花光夕。
新知虽满堂,故情谁能觌。唯当同时友,缄寄空凄戚。

《东林精舍见故殿中郑侍御题诗》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朝:

(一)①朝见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昧爽而朝。”②拜访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临邛(qióng)令缪为恭敬,日往朝相如。”(临邛:地名。令:县令。缪:诈。)③朝廷。《诗经·齐风·鸡鸣》:“鸡既鸣矣,朝既盈矣。”④朝代。杜甫《诸将》:“汉朝陵墓对南山。”⑤政事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一:“上(汉武帝)时服此裘以听朝。”(服:穿。)⑥官府大堂。《后汉书·刘宠传》:“山谷鄙生,未尝识郡朝。”⑦介词。面对;向。[朝歌]古地名。在今河南省。商朝曾在这里建都。 (二)zhāo ①早晨。《诗经·小雅·北山》:“偕偕士子,朝夕从事。”②日;天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天生丽质难自弃,一朝选在君王侧。”

朝廷:

①帝王接受朝拜和处理政事的地方。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~~之臣,莫不畏王。”②借指帝王。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:“~~幼小,恃我而已。”

廷:

①朝廷,君主接受朝拜和处理政事的地方。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无能之士在廷。”《汉书·陆贾传》:“贾以此游汉廷公卿间,名声籍甚。”(籍甚:盛大。)②官署,古时地方官办理政事的地方。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:“(郭)解执恭敬,不敢乘车入其县廷。”(执:保持。)③通“庭”。庭院;堂前空地。《诗经·唐风· 山有枢》:“子有廷内,弗洒弗扫。”《吕氏春秋·过理》:“乃触廷槐而死。”

重:

(一)①厚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夫茅之为物薄,而用可重也。”②重量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更造大钱,径寸二分,重十二铢。”(径:直径。铢:二十四铢为一两。)③分量大;程度深。与“轻”相对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千金,重币也。”④重要;贵重。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任重而道远。”⑤重视;敬重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一:“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。”(禄:做官的俸禄。)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尊贤重士。”⑥加上;加重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遂令天下父母心,不重生男重生女。”屈原《离骚》:“纷吾既有此内美兮,又重之以脩能。”⑦庄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君子不重则不威。”⑧慎重。《六韬·论将》:“命在于将,将者国之辅,先王之所重也。” (二)chóng ①重叠;重复。程垓《摸鱼儿》:“重门深锁,犹有夜深月。”②量词。层。李白《早发白帝城》: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③副词。1. 重新;再次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乃重修岳阳楼。”(乃:于是)2. 加上,表示更进一层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纷吾既有此内美兮,又重之以脩能。”(纷:多的样子。脩能:修饰的美态。脩,同修。)

英:

①花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夕餐秋菊之落英。”②美好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程昱传》:“刘备有英名。”③精华;文采;辞藻。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含英咀华。”④杰出的;超众的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。”⑤杰出的人物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异姓并起,英俊乌集。”⑥通“瑛”。玉的光泽。张衡《四愁诗》之一:“美人赠我金错刀,何以报之英琼瑶。”⑦古国名。在今安徽省六安市西南。⑧皮衣上的装饰物。《诗经·郑风·羔裘》:“羔裘晏兮,三英粲兮。”(晏:鲜艳华美。)

彦:

才学和德行出众的人。《尚书·太甲上》:“旁求俊彦,启迪后人。”(旁:广泛。)《诗经·郑风·羔裘》:“彼其之子,邦之彦兮。”

时:

①季节;指四季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四时行焉。”②特指农时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。”③光阴;时光;时候。《吕氏春秋·首时》:“天不再与,时不久留。”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。南卓《羯(jié)鼓录》:“黄幡繟亦知音,上尝使人召之,不时至,上怒,络绎遣使寻捕。”⑤时辰;时候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时。”⑥其时;当时。魏禧《大铁椎传》:“时座上有健啖者,貌甚寝。”(健啖:食量过人。寝:丑陋。)⑦机会;时机;时运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好从事而亟失时,可谓知乎?”《新唐书·武平一传》:“时不再来,荣难人借。”(荣:荣华富贵。)⑧合时;应时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。”⑨时代;时世。《吕氏春秋· 察今》:“世易时移,变法宜矣。”⑩时势;时尚。朱庆余《近试上张籍水部》:“妆罢低声问夫婿:画眉深浅入时无?”(11)副词。用以表示时间。1.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,相当于“常常”、“经常”。韩愈《行难》:“圣人不世出,贤人不时出。”(不世:罕有。)2.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,相当于“有时”、“时而”。杜甫《自阆(làng)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》之三:“行色递隐见,人烟时有无。”(12)通“伺(sì)”。等候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孔子时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”

辈:

①队列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一辈大者数百,小者百余人。”②成批。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:“使者往十余辈,辄死,若何以能得王。”③同类;同等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马有上、中、下辈。”④辈分;行辈。《晋书·吐谷浑传》:“当在汝之子孙辈耳。”

分:

(一)①分开;划分。与“合”相对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分国以为五乡,乡为之师;分乡以为五州,州为之长。”(国:都城。)②从主体分出的部分;分支。《元史·顺宗纪五》:“立中书分省于济宁。”(中书省:中央总管国家政事的机关。济宁:在山东省。)③分成;分出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故孔墨之后,儒分为八,墨离为三,取舍相反不同。”④离开;分散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呜呼!远哉,其分于道也。”⑤分配;给与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广廉,得赏赐辄(zhé)分其麾(huī)下,饮食与士共之。”(辄:总是。麾下:部下。)⑥分担;分享。扬雄《解嘲》:“分人之禄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瑁传》:“陈国陈融……等皆单贫有志,就瑁游处,瑁割少分甘,与同丰约。”(割:分给。约:节俭。)⑦区分;辨别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周与蝴蝶必有分矣。”⑧量词。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大禹圣者,乃惜寸阴,至于众人,当惜分阴。” (二)fèn ①名分;职分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故礼达而名定。”②资质;资历。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一:“性灵关天分,书卷关学历。”③福分;缘分。刘禹锡《寄乐天》:“幸免如斯分非浅,祝君长咏梦熊诗。”④情分;关系或感情。《北齐书·封孝琬传》:“晚相逢遇,分好遂深。”⑤料想。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附苏武》:“自分已死久矣。”⑥甘心;服气。李肩吾《清平乐》:“燕子可怜人去,海棠不分春寒。”

圭:

①一种玉器,长条形,上圆下方,古代帝王或诸侯举行典礼时拿在手里。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“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。”《说苑·修文》:“诸侯以圭为赞。”②古代测量日影的天文仪器。石座上的横尺叫圭,南北两端的标杆叫表,用以测量日影的长短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土圭测景,不缩不盈。”(景:“影”本字。)③古代的容量单位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序例·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》:“量之所起为圭,四圭为撮,十撮为勺,十勺为合,十合为升,十升为斗。”《孙子算经》卷上:“量之所起,起于粟,六粟为一圭,十圭为一撮。”④古代的重量单位,一两的二百四十分之一。《后汉书·律历志上》“量有轻重”刘昭注引《说苑》云:“十粟重一圭,十圭重一铢,二十四铢重一两,十六两重一斤。”

璧:

①平而圆,中心有孔的玉器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我持白璧一双,欲献项王。”②用以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。孔子龙《杂诗》之一:“浮云诚易阻,白璧终见珍。”③指归还赠礼或借物。张居正《答廉宪王凤洲》:“厚惠概不敢当,仍璧诸使者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