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即事同岩隐,圣渥良难违。

“即事同岩隐,圣渥良难违。”诗句出处:《和吴舍人早春归沐西亭言志》;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。

晓漏戒中禁,清香肃朝衣。一门双掌诰,伯侍仲言归。
亭高性情旷,职密交游稀。赋诗乐无事,解带偃南扉。
阳春美时泽,旭霁望山晖。幽禽响未转,东原绿犹微。
名虽列仙爵,心已遣尘机。即事同岩隐,圣渥良难违。

《和吴舍人早春归沐西亭言志》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即:

①走近;靠近。《论语· 子张》: “望之俨(yǎn)然,即之也温。”(俨然:庄重。温:温和。)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匪来贸丝,来即我谋。”②至;到。《仪礼·聘礼》:“宾即馆。卿大夫劳宾,宾不见。”(馆:宾馆。劳:慰问。)③就着(某种事物)。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即山铸钱,煮海水为盐。”④就在(某时,某地);就(某物)。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“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,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。”⑤当下;当时。《汉书·龚遂传》:“(盗贼)闻遂教令,即时解散。”⑥副词。1. 就是。《汉书·原涉传》:“(王)游公母即祁太伯母也。”2.立即;马上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即遣兵三万以助备。”⑦连词。1.假如;假使。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将军能听臣,臣敢献计;即不能,愿先自刭(jǐng)。”(臣:谦称。敢:谦词。自刭:自杀。)2.相当于“则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吾闻先即制人,后则为人所制。”《盐铁论·本议》:“贱即买,贵则卖。”3.即令;即使。方苞《狱中杂记》:“其伤于缚者,即幸留,病数及瘳,或竟成痼疫。”

事:

①职位;职务;官职。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:“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。”②职业。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:“舞阳侯樊哙(kuài)者,沛人也,以屠狗为事。”(沛:江苏沛县。)③事情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言不顺则事不成。”④变故;意外事故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秦有荆轲之事。”苏轼《徐州上皇帝书》:“今臣于无事之时,屡以盗贼为言……不然,事至而图之,则已晚矣。”(图:谋。)⑤实行;从事;做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”⑥侍奉;服事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欲与大叔,巨请事之 ”⑦从师求学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[非]与李斯俱事荀卿,斯自以为不如非。”⑧量词。用于器物或衣服,相当于“件”。白居易《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》:“管弦三两事。”

同:

①会合;聚集。《诗经·小雅·吉日》:“兽之所同,麀(yōu)鹿麌(yǔ)麌。”(麀:母鹿。麌麌:兽群聚貌。)庾信《燕射歌辞·角调曲》:“泾渭同流,清浊异能。”②古代诸侯按时朝见天子之礼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宗庙之事,如会同,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”(如:或者。端:玄端;诸侯祭服。章甫:黑色冠名。相:主持赞礼者。)③相同;与“异”相对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古今一也,人与我同耳。”④共;共用;同一个。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岂曰无衣? 与子同袍。”文天祥《正气歌》:“牛骥同一皂。”(皂:通“槽”。牛马槽。)⑤统一;同一。《三国志 · 吴书 ·吴主传》:“同船济水。”《礼记·中庸》:“车同轨,书同文,行同伦。”(轨:车子两轮间的距离。伦:伦常纲纪。)⑥偕同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同行十二年。”⑦参与。《武经总要》前集:“不知三军之权,而同三军之任,则疑。”(任:责任;职位。)⑧和谐;安定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(谋闭:停止用计谋。外户:从外面关的门。)⑨整齐。《诗经 ·小雅·车攻》:“我马既同。”⑩古代土地面积单位,方百里为同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且昔天子之地一圻,列国一同。”(11)古代乐律中的阴律,又称“吕”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同》:“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。”

岩:

①崖岸,水边高地或山崖。《后汉书·丁鸿传》:“夫坏崖破岩之水,源自涓涓。”(涓涓:细流。)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批岩冲拥。”(批:击。拥:山崖弯曲处。)②山岩,泛指高山。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。”③山峰。许浑《行次虎头岩酬路中丞》:“樟亭去已远,来虎头岩。”④山中洞穴;岩洞。杜甫《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》:“盛论岩中趣。”⑤险峻;险要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制,岩邑也。”[岩岩]山石堆积的样子。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节彼南山,维石岩岩。”(节:高峻的样子。维:语气词。)

隐:

(一)①短墙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逾隐而待之。”②隐蔽;隐藏。《周易·乾卦》:“隐而未见,行而未成。”陈子昂《春夜别友人》:“明月隐高树,长河没晓天。”③隐讳;隐瞒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列侯诸将无敢隐朕。”④隐居;不出来作官。孟浩然《秋登万山寄张五》:“北山白云里,隐者自怡悦。”⑤隐约不清。杜甫《客从》:“珠中有隐字,欲辨不成书。”⑥精微深奥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探赜(zé)索隐,钩深致远。”(赜:深奥。)⑦忧伤;疾苦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是先王非务武也,勤恤民隐,而除其害也。”(务:致力。勤:尽力。)⑧怜悯;同情。刘向《九叹·惜贤》:“心隐恻而不置。”⑨琴上的装饰。《新论·琴道》:“琴隐长四十五分,隐以前长八分。”⑩威重貌。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:“吴公差强人意,隐若一敌国矣。” (二)yìn 凭依;倚靠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(孟子)不应,隐几而卧。”(几:矮桌子。)

圣:

①通达事理;事事精通;超越常人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充实之谓美,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,大而化之之谓圣,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。”(大而化之:既表现出了光辉,又能融会贯通。)②圣明;品德智慧极高的人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孔子,圣之时者也。”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作者之谓圣,述者之谓明,圣明者,述作之谓也。”③对某门学问、技艺有很高成就的人。《抱朴子·辨问》:“善刻削之尤巧者则谓之木圣。”④神通。佚名《锁齐天大圣》第二折:“奉上帝敕令,着吾神统领十万天兵,与此妖魔斗圣,走一遭去。”⑤封建时代称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大圣作治,建定法度,显箸纲纪。”

渥:

①沾湿;沾润。《诗经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益之以霡霂,既优既渥。”(霡霂:小雨。优:丰厚。)②优厚。谢灵运《伤己赋》:“丁旷代之渥惠。”(丁:遭逢。旷代:当代没有可比的。)③恩泽。杜甫《览柏中丞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》:“高名入竹帛,新渥照乾坤。”[渥洼]水名。在甘肃省。阎尔梅《赠孟依之》:“岂有渥中骏.甘为辕下驹?”

良:

①善良;贤良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父慈、子孝、兄良、弟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爱。)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:“民所以安而无怨者,政平吏良也。”(平:安定。)②善良、贤良的人。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尚前良之遗风兮。”(尚:崇尚。)③优良;精美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天下之良工也。”④副词。1.的确;果然。《汉书·李寻传》:“良有不得已,可赐以财货,不可私以官位。”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。”2. 甚;很。《汉书·冯唐传》:“上既闻廉颇、李牧为人,良悦。”[良人]1.妇女称丈夫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良人者,所仰望而终身也。”2.善良的人。韩愈《原毁》:“是足为良人矣。”(是:这就。)3.有才能的人。《诗经·秦风·黄鸟》:“彼苍者天,歼我良人。”

难:

(一)nán 困难;艰难。与“易”相对。《老子》第二章:“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。”李白《蜀道难》: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” (二)nàn ①灾难;祸患。《孙子·谋攻》:“三军既惑且疑,则诸侯之难至矣。”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坚甲厉兵以备难。”(厉兵:磨快兵器。)特指兵难,反抗或叛乱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一夫作难而七庙隳。”(七庙:天子的宗庙。隳 :毁坏。)苏轼《晁错论》:“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,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,以求成大功。”②怨仇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以与周武为难。”(周武:周武王。)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楚尝与秦构难,战于汉中。”③责备;责难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于禽兽又何难焉?”又诘问;反驳。《论衡·问孔》:“造难孔子,何伤于义?”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辟邪说,难壬人。”(壬人:佞人,巧言谄媚的小人。)又辩驳的观点,论点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(汉王)以问张良,良发八难。” (三)nuó ①茂盛的样子。《诗经·小雅·隰桑》:“隰桑有阿,其叶有难。”(阿:通“婀”,柔美的样子。)②驱逐疫鬼。后来写作“傩”。《周礼·夏官·方相氏》:“帅百隶而时难,以索室驱疫。”

违:

①离开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违榖七里,榖人不知。”(榖:地名。)《论语 · 里仁》: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(造次:仓猝。是:此。)②避开。王充《论衡·知实》:“当早易道,以违其害。”③违背;背离。《论衡·问孔》:“案圣贤之言,上下多相违。”(案:考察。)④过失。葛洪《抱朴子·外篇·良规》:“君有违谬,据理正谏。”⑤邪恶;违礼的行为。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昭德塞违。”(昭:发扬。塞:杜绝。)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