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直道未容淹屈久,暂劳踪迹寄天涯。”诗句出处:《寄永平友人》;是唐朝诗人牟融的作品。
|
故人千里隔天涯,几度临风动远思。贾谊上书曾伏阙,
仲舒陈策欲匡时。高风落落谁同调,往事悠悠我独悲。
何日归来话畴昔,一樽重叙旧襟期。
朔风猎猎惨寒沙,关月寥寥咽暮笳。放逐一心终去国,
驱驰千里未还家。青蝇点玉原非病,沧海遗珠世所嗟。
直道未容淹屈久,暂劳踪迹寄天涯。
《寄永平友人》唐朝诗人牟融的作品。
【注释】:
直:
①直,与“曲”相对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木受绳则直。”②跟地面垂直的。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牵衣顿足拦道哭,哭声直上干云霄。”(干:冲犯。)③竖,与横相对。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:“(章尾山)有神,人面蛇身而赤,直目。”郭璞注:“直目,从(zòng)目也。”(从:同“纵”。)④伸;挺直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且夫枉尺直寻者,以利言也。”(枉:屈。寻:八尺为寻。)⑤行为正直。《商君书·修权》:“君好法,则端直之士在前。”⑥坦率。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吾直性狭中,多所不堪。”(狭中:心胸狭隘。)⑦面对;遇到。《汉书·甯成传》:“宁见乳虎,无直甯成之怒。”(乳虎:幼虎。)《汉书·义纵传》:“无直宁成之怒。”(宁成:人名。)⑧值班;侍卫。特指在殿堂中值班,侍奉君主。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悉统宿卫入直殿中。”⑨价值。《史记·张汤传》:“汤死,家产直不过五百金。”⑩工钱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为官写书受直,以养老母。”(11)副词。1. 径直;一直。《汉书·陆贾传》:“(陈)平尝燕居深念,贾往,不请,直入坐。”(燕居:闲居。念:思。请:请见。)2.仅;只是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侯生摄敝衣冠,直上载公子上坐。”直道:
①直通的道路。《隋书·张衡传》:“帝上太行,开~~九十里,以抵其宅。”②正直的方法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~~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?”道:
(一)①道路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会天大雨,道不通。”②水流通行的途径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秋,晋侯会吴子于良,水道不可,吴子辞,乃还。”(会:约会。良:地名。)③取道。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道海安、如皋,凡三百里。”④方法;途径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”⑤技艺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。”⑥宇宙万物的本原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。”⑦规律;道理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循道而不贰,则天不能祸。”(循:遵照。贰:不专一。)⑧政治主张或思想学说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吾道一以贯之哉。”⑨好的政治局面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天下有道,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。”⑩道德;道义。徐阶《送司封仲芳杨子赴留都》:“古道日沦替,群谀纷追随。”(沦:沦亡。替:衰落。谀:阿谀,奉承。)(11)道家。上古思想流派之一。(12)指道术。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二:“子若学道,即有仙分。”(13)行政区划名。1.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,开元二十一年增至十五道。2. 清代和民国初年曾在省以下设若干分守道。(14)说;讲述。《盐铁论·遵道》:“饰虚言以乱实,道古以害今。”(15)量词。用于命令、题目等。《新唐书·选举志》:“进士试诗、赋及时务策五道。”(二)dǎo ①同“導”。1.疏通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决使道。”(决:河流决口。克:能。)2. 引导。《汉书·张骞传》:“唯王使人道送我。”②治理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。”(政:政令。齐:整顿。免:免于犯罪。)③介词。从;由。《汉书·淮南王安传》:“诸使者道长安来,为妄妖言。”未:
①十二地支之一。《春秋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六月辛未,朔,日有食之。”②十二时辰之一,即午后一时至三时。③十二生肖属羊。④副词。1.表示否定。a.相当于“不”。《诗经·周颂·小毖》:“未堪家多难。”b.相当于“没有”、“不曾”。《诗经 · 召南·草虫》:“未见君子,我心伤悲。”2. 用在句尾,表示疑问。相当于“否”。《后汉书·刘表传》:“言出子口而入吾耳,可以言未?”容:
①包含;容纳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地非不广且大也,人之所用容足耳。”②容忍;宽容。《史记·汲黯郑当时列传》:“不能容人之过。”③允许;许可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五降之后,不容弹矣。”④容颜;仪表。《宋史·田锡传》:“居公庭,危坐终日,无懈容。”⑤样子;状态。李白《古风五十九首》之一:“一百四十年,国容何赫然!”(一百四十年:指唐朝建国至天宝十四年共有一百四十年。)⑥修饰;打扮。《诗经·卫风·伯兮》:“岂无膏沐,谁适为容?”⑦副词。或许;可能。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宫省之内,容有阴谋。”[容与]1.自由自在、逍遥从容的样子。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:“聊逍遥兮容与。”2. 徘徊不前的样子。《楚辞· 九章·涉江》:“船容与而不进兮。”淹:
①古水名。在今四川省南部,即金沙江自发源地至攀枝花市的一段。②浸泡。韩偓《春尽日》:“榆荚堆墙水半淹。”③淹没。《北史·皇甫和传》:“宅中水淹。”④沉溺;濡染。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儒有委之以财货,淹之以乐好,见利不亏其义。”⑤久。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王师淹病矣。”⑥滞留;停留。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“船容与(yú)而不进兮,淹回水而凝滞。”(容与:缓慢。回水:回流的水。)⑦广博;深入。《新唐书·王义方传》:“淹究经术。”屈:
(一)①弯曲,与“伸”相对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尺蠖(huò)之屈,以求信也。”(尺蠖:虫名。信:通“伸”。)②屈服;屈从;折服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威武不能屈。”③委屈;冤屈。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:“于是屈身下士,先礼郭隗以招贤者。”④压抑;屈抑。《论衡· 自纪》:“才高见屈,遭时而然。”(见:被。)⑤治理;征服。《诗经·鲁颂·泮水》:“顺彼长道,屈此群丑。”(长道:大道。丑:指敌人。)⑥古邑名。春秋时晋地。在今山西省吉县北。 (二)jué ①竭;尽。《孙子·作战》:“攻城则力屈。”②同“倔”。倔强;不顺从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杨信为人刚直屈强。”③短小。《淮南子·说山》:“飞不以尾,屈尾飞不能远。”久:
①时间长。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久与贤人处则无过。”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怅恨久之。”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。”②久留。《左传·文公十二年》:“秦不能久,请深垒固军以待之。”③久战。《商君书·战法》:“攻不若者勿与战,食不若者勿与久。”暂:
①短时间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暂劳永逸。”②副词。表示时间。1. 表示权宜性的。相当于“暂且”、“姑且”。李白《对月独酌》:“暂伴月将影,行乐须及春。”(将:与。)2. 表示不常有的。相当于“偶尔”或“突然”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如听仙乐耳暂明。”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(李)广详(yáng)死,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,广暂腾而上胡儿马。”(详:通“佯”。假装。)3. 初;刚。庾信《春赋》:“玉管初调,鸣弦暂抚。”劳:
(一)①劳动;劳作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有事弟子服其劳。”又劳动者或劳动力的简称。②劳苦;操劳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师劳力竭。”③功劳;功绩。《贞观政要·择要》:“赏当其劳,无功者自退。”④费;烦。《诗经·邶风·燕燕》:“瞻望弗及,实劳我心。”⑤慰劳;慰问。《仪礼·觐礼》:“(侯氏)北而立,王劳之。”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然陵一呼劳军,士无不起。” (二)lào 通“耢”。一种耙地的农具。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耕田》:“春耕寻手劳。”踪:
①踪迹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蹑三皇之高踪。”②痕迹;事迹。灵一《静林精舍》:“静林西路远,萧帝有遗踪。”(静林:寺名。)③追随;跟踪。《新唐书·桓彦范传》:“如普思等方伎猥下,安足继踪前烈。”踪迹:
①行踪,痕迹。柳永《八声甘州》:“叹年来~~,何事苦淹留。”也作“从迹”。《汉书·淮南王安传》:“~~连王,王使人候司。”②追踪,追查。《史记·孟尝君传》:“湣王乃惊,而~~验问,孟尝君果无反谋,乃复召孟尝君。”迹:
①脚印;足迹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绝迹易,无行地难。”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。”②痕迹。杜甫《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》:“贵戚权门得笔迹,始觉屏障生光辉。”(屏障:指屏风。)又指前代遗留下来的事物。张羽《清口》:“遗迹不可问,但见荒榛丛。”(但:仅。)③事迹;功业。《荀子·正名》:“迹长功成,治之极也。”④追踪;搜寻。《新唐书·李密传》:“转匿大侠王季才家,为吏迹捕,复亡去。”⑤考察;观察。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然后圣人听其言,迹其行,察其所能而慎予官。”寄:
①寄居;依附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蟹六跪而二螯(áo),非虵(shé)蟺(shàn)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”(跪:腿。螯:钳夹。虵:同“蛇”。蟺:同“鳝”。)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使人属孟尝君,愿寄食门下。”②托付;委托。《汉书·丙吉传》:“受襁褓之属(zhǔ),任天下之寄。”(属:委托。)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”③借。《战国策·东周策》:“寡人将寄径于梁。”天:
①人的头部。《吕氏春秋·论人》:“适耳目,节嗜欲,释智谋,去巧故……若此,则无以害其天矣。”(释:去除。巧故:伪诈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论衡·谈天》:“察当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与今无异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庐,笼盖四野。”(穹庐:毡帐。)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罚。)④天气;气候。《吕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则天多沉阴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国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凭;依靠者。《仪礼· 丧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天涯:
天的边际,喻极远的地方。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海内存知己,~~若比邻。”涯:
①水边;崖。《尚书·微子》:“若涉大水,其无津涯。”(津:渡口。)②边际;尽头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”③止境。袁枚《祭妹文》:“然则抱此无涯之憾,天乎,人乎,而竟已乎!”④方面;区域。古诗《行行重行行》:“相去万余里,各在天一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