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病怜王猛畚,愚笑隗嚣泥。”诗句出处:《南园题》;是唐朝诗人罗隐的作品。
|
搏击路终迷,南园且灌畦。敢言逃俗态,自是乐幽栖。
叶长春松阔,科圆早薤齐。雨沾虚槛冷,雪压远山低。
竹好还成径,桃夭亦有蹊。小窗奔野马,闲瓮养醯鸡。
水石心逾切,烟霄分已暌。病怜王猛畚,愚笑隗嚣泥。
泽国潮平岸,江村柳覆堤。到头乘兴是,谁手好提携。
《南园题》唐朝诗人罗隐的作品。
【注释】:
病:
①重病;重伤。古称轻病为疾,重病为病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病,则将杀之。”后泛指一般疾病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吾固愿见,今吾尚病;病愈,我且往见。”②患病。《后汉书·王充传》:“永元中,病卒于家。”③困苦;疾苦。白居易《寄唐生》:“惟歌生民病,愿得天子知。”④忧虑;担心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郑人病之。”⑤缺点;错误。《孔子家语·在厄》:“孔子圣贤,其所刺讥,皆中诸侯之病。”怜:
①怜悯;同情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(汉王)身居项王掌握中数(shuò)矣,项王怜而活之。”②爱;怜爱。韩愈《履霜操》:“母生众儿,有母怜之。独无母怜,儿宁不悲!”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?”王:
(一)①夏商周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。秦始皇以后改称皇帝。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王命众,悉至于庭。”(悉:都;全。)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好战,请以战喻。”③汉以后的最高封爵。《汉书·诸侯王表》:“武帝施主父之册,下推恩之令,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,不行黜涉而藩国自析。”(主父:人名。册:同“策”。析:削弱。)④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。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四夷来王。”⑤首领;同类中最特出或最大者。杜甫《前出塞》:“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。”⑥古代对祖父母辈的尊称。《尔雅·释亲》:“父之考为王父,父之妣(bǐ)为王母。” (二)wàng ①统治同家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沛公欲王关中。”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三代不同礼而王。”②成就王业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七十者衣(yì)帛(bó)食肉,黎民不饥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”猛:
①凶猛;凶残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小子识(zhì)之,苛政猛于虎也。”(识:记住。政:通“征”。赋税。)②勇猛;勇敢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安得猛士兮守四方。”③猛烈;气势壮;力量大。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此丹置猛火上,须臾成黄金。”④严厉;严格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宽以济猛,猛以济宽,政是以和。”⑤副词。忽然;突然。林逋《杏花》:“等莺期蝶猛成团。”畚:
①用蒲草、竹篾等编织的盛物器具。通称“畚箕”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,叩石垦壤,箕畚运于渤海之尾。”②用畚箕装载。《宋史·苏云卿传》:“披荆畚砾为圃。”愚:
①愚笨;无知。《论语 ·为政》:“回也不愚。”(回:颜回。)柳宗元《愚溪诗序》:“余以愚触罪。”又指愚笨的人。《论语· 阳货》:“古之愚也直。”(直:直率。)②蒙蔽;欺骗。《孙子·九地》:“能愚士卒之耳目,使之无知。”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于是废先王之道,燔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”(黔首:百姓。)③自称谦词。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。”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。”隗:
①倒塌。李华《言毉》:“江隗为潭。”②春秋时国名。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。《公羊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:“楚人灭隗。”嚣:
①喧闹;吵嚷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叫嚣乎东西。”②通“枵”。空腹;饥饿。嵇康《养生论》:“终朝未餐,则嚣然思食。”③傲慢;轻狂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彭羕传》:“形色嚣然,自矜得遇滋甚。”④愁苦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是以四海之内,嚣然丧其乐生之心。”泥:
(一)①古水名。泾水支流,在今甘肃省庆阳地区。②泥土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厥土惟涂泥。”③像泥一样的东西。《洞冥记》卷三:“帝令剉此草为泥,以涂云明之馆。” (二)nì ①涂抹。《世说新语·汰侈》:“王(恺)以赤石脂泥壁。”(赤石脂:一种风化的陶土。)②固执;拘泥。柳宗元《断刑论下》:“经非权则泥,权非经则悖(bèi)。”(悖:混乱。)③阻滞不通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,致远恐泥。”④软求;软缠。元稹《遗悲怀》之一:“顾我无衣搜荩箧,泥他沽酒拔金钗。”⑤通“涅”。用作黑色染料的矾石。《大戴礼记·曾子制言上》:“白沙在泥,与之俱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