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波神自厌荒淫主,勾践楼船稳帖来。

“波神自厌荒淫主,勾践楼船稳帖来。”诗句出处:《和袭美馆娃宫怀古五绝》;是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作品。

三千虽衣水犀珠,半夜夫差国暗屠。
犹有八人皆二八,独教西子占亡吴。
一宫花渚漾涟漪,俀堕鸦鬟出茧眉。
可料座中歌舞袖,便将残节拂降旗。
几多云榭倚青冥,越焰烧来一片平。
此地最应沾恨血,至今春草不匀生。
江色分明练绕台,战帆遥隔绮疏开。
波神自厌荒淫主,勾践楼船稳帖来。
宝袜香綦碎晓尘,乱兵谁惜似花人?
伯劳应是精灵使,犹向残阳泣暮春。

《和袭美馆娃宫怀古五绝》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波:

①波浪,起伏波动的水面。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观沧海》:“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”②水流;水。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长桥卧波,未云何龙? 复道行空,不霁何虹?”③流转的目光。李白《长相思》:“昔日横波目,今成流泪泉。”④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。独孤及《壬辰岁过旧居》:“丈夫随世波,岂料百年身!”⑤跑。北朝乐府《企喻歌》:“鹞子经天飞,群雀两向波。”

神:

①天神。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祷尔于上下神祇。”②鬼神。《礼记·祭法》:“山林、川谷、丘陵,能出云,为风雨,见怪物,皆曰神。”(见:现。)③指人死后的魂灵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昔尧殛鲧于羽山,其神化为黄熊。”④玄妙;神奇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阴阳不测谓之神。”⑤心神;精神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形具而神生。”⑥表情;神态。《世说新语·简傲》:“(王恬)神气傲迈,了无相酬对意。”⑦形象;肖像。蒋骥《传神秘要》:“传神最大者,令彼隔几而坐,可远三四尺许,若小照,可远五六尺,愈小愈宜远。”⑧神韵。指文艺作品在境界上所表达出的情趣韵致。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辨》:“诗之极致有一,曰入神。诗而入神,至矣,尽矣,蔑以加矣!”(蔑:无;没有。)

自:

①自己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”(言:通“焉”。配命:合乎天命。)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②亲自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”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高祖自将。”③自然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谚曰:‘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。’”(蹊:小径;小路。)④介词。1.从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,自楚之滕。”(神农:传说为古代造耒耜、兴农业的帝王。许行:当时的农学家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。”2. 由于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。”《汉书·灌夫传》:“侯自我得之,自我捐之,无所恨。”⑤连词。表示假设。可译为假如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”⑥连词。表示假设的让步。可译为即使。《汉书·高祖纪下》:“高祖不修文学,而性明达,好谋能听,自监门戍卒,见之如旧。”又《杜周传》:“自京师不晓,况于远方?”

厌:

(一)①压;覆压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平王弱,抱而入,再拜,皆厌纽。”(弱:幼小。纽:指玉璧上的襻纽。)《荀子·强国》:“黭然而雷击之,如墙厌之。”(黭yǎn然:突然。黭,通“奄”。)②压制;抑制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举左案齐,举右案魏,厌案万乘之国。”(案:抑制。)《汉书·翼奉传》:“东厌诸侯之权,西远羌胡之难。”③镇压。《宋书·索虏传》:“进可以厌捍凶寇,覆其巢窟。”(捍:抵御。)④特指用迷信的方法镇压妖邪,驱避灾祸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秦始皇帝常曰‘东南有天子气’,于是因东游以厌之。”⑤堵塞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厌其源,开其渎,江河可竭。”(渎dú:沟渠。)(二)yàn ①饱;饱足。后来写作“餍”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原宪不厌糟糠,匿于穷巷。”(原宪:人名。穷巷:偏僻狭窄的小巷。)《清波杂志》卷八:“每食数斤,犹未厌饫。”(饫yù:饱足。)②满足。《吕氏春秋·尊师》:“好学而不厌,好教而不倦。”《聊斋志异·雨钱》:“(翁)乃顾语秀才:‘颇厌君意否?’曰:‘足矣。’”③服;信服。《汉书·景帝纪》:“诸狱疑,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,辄谳之。”(辄zhé:就。谳yàn:评议。)司马光《贺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》:“断狱必求厌人心。”④合;符合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克厌帝心。”(克:能。)《新唐书·乔琳传》:“琳年高且聩,每进对失次,所言不厌帝旨。”(聩kuì:聋。失次:错乱。)⑤厌恶;嫌弃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我龟既厌,不我告犹。”(犹:指吉凶。)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”⑥美盛的样子。《诗经·周颂·载芟》:“驿驿其达,有厌其杰。”(驿驿:禾苗生长的样子。达:生出地面。杰:指高大的禾苗。) (三)yǎn ①做恶梦。后来写作“魇(魘)”。《山海经 · 西山经》:“有鸟焉……名鵸䳜,服之使人不厌,又可以御凶。”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:“虨乃诈厌,良久不悟,声气转急。”(虨:人名。)②闭藏;掩蔽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其厌也如缄。”《春秋繁露·深察名号》:“而月之魄常厌于日光。”(魄:月初升时的微光。) (四)yān 安;安定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天下厌然犹一也。” (五)yì ①通“撎”。长揖。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:“宾厌介入门左,介厌众宾入。”(介:传宾主之言的人。)[厌浥]露水沾湿的样子。《诗经·召南·行露》:“厌浥行露。”(行háng:道路。)

荒:

①荒芜。《商君书·算地》:“胜敌而草不荒。”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狱讼繁则田荒,田荒则府仓虚。”②荒地;荒野。陶潜《归园田居五首》之一:“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田园。”③荒年。《韩非子·六反》:“天饥岁荒。”④废弃;荒废。曹植《送应氏》:“侧足无行径,荒畴不复田。”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非予自荒兹德。”⑤逸乐过度;放纵。白居易《杂兴三首》之一:“(楚王)色禽合为荒,刑政两已衰。”(禽:田猎。)⑥僻远的地方。钟嵘《诗品·上品》:“言在耳目之内,情寄八荒之表。”(表:外。)屈原《离骚》:“忽反顾以游目兮,将往观乎四荒。”⑦遮蔽;覆盖。《诗经·周南·樛木》:“南有樛木,葛藟荒之。”[荒服]边远地区。《论衡·恢国》:“唐虞国界,吴为荒服。”

荒淫:

荒废,淫乱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:“欲以奢侈相胜,~~相越,此不可以扬名发誉,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。”

淫:

①浸渍;浸润。《逸周书·时训》:“水潦淫漫。”②沉溺;沉迷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曜少而淫酒,末年尤甚。”③过分;无节制。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罔游于逸,罔淫于乐。”(罔:不要。)④邪恶;奸邪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善人劝焉,淫人惧焉。”⑤淫乱;淫荡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男女淫乱。”⑥特指奸淫。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(斗伯比)淫于䢵子之女,生子文焉。”⑦好色;纵欲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今纳夏姬,贪其色也,贪色为淫。”⑧大。《列子·黄帝》:“朕之过淫矣。”[淫淫]1.滴落、流淌不止的样子。《楚辞·九章·哀郢》:“涕淫淫其若霰。”柳宗元《天对》:“黑水淫淫。”2.行进的样子。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车按行,骑就队,纚乎淫淫。”(纚xǐ乎:连续不断的样子。)3.悠扬的样子。李贺《相劝酒》:“歌淫淫,管愔愔。”(管:管乐。愔愔yīnyīn:和悦安舒的样子。)[淫雨]连绵不断地下雨。也作“霪雨”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(季春之月)行秋令,则天多沉阴,淫雨蚤降。”(蚤:通“早”。)

主:

①君;国君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主能治近,则远者理;主能治明,则幽者化;主能当一,则百事正。”(理:治理。幽:暗处。化:感化。当:主管。)《商君书·君臣》:“故国治而地广,兵强而主尊。”②皇帝的女儿。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:“弘被引见,帝令主坐屏风后。”③春秋战国时称大夫为主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赵孟曰:‘谁当良臣?’对曰:‘主是谓矣。’”(赵孟:晋国卿大夫。当:相当于。)④主人。杜甫《秋兴八首》之四:“王侯第宅皆新主。”(第:贵族的大宅子。)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简傲》:“主已知子猷当往,乃洒扫施设,在听事坐相待。”(子猷:王徽之字。)⑤死者的牌位。《春秋·文公二年》:“作僖公主。”⑥根本;首要的。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文以气为主。”⑦掌管;主持。《墨子·备高临》:“十人主此车。”⑧预兆。范仲淹《奏乞宣谕大臣定河东捍御》:“河东地震数年,占书亦主城陷。”

勾:

(一)①弯曲。元稹《论讨贼表》:“及夫勾曲角觡。”②用笔画钩,表示删除或截取。《魏书·司马叡传》:“文成,字辄勾点,令更治改。”③捉拿;逮捕。《北齐书·毕义云传》:“令普勾伪官,专以车辐考掠。”④勾结;招引。《魏书·獠传》:“勾引萧衍军围逼晋寿。”⑤数学名词。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旁的短边。《周髀算经》卷上:“勾股之法,先知二数,然后推一,见勾股,然后求弦。”(二)gòu ①通“彀”。张弓。《诗经·大雅·行苇》:“敦弓既勾。”[勾中]即“彀中”。圈套。②通“够”。宋·秦观《满园花》:“从今后,休道共我,梦见也不能得勾。”

践:

①踩;踏。《诗经·大雅·行苇》:“敦彼行苇,牛羊勿践履。”(敦:聚貌。行苇:路旁的芦苇。)《庄子·马蹄》:“马蹄可以践霜雪。”②登上;到。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然后践华为城。”(华:华山。)《吕氏春秋·离俗》:“无道之世,不践其土。”③承袭;继承。《尚书·蔡仲之命》:“王命蔡仲,践诸侯位。”④实行;履行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二年》:“往践乃职。”(乃:你的。)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修身践言,谓之善行。”⑤因袭;遵照。顾炎武《日知录·不践迹》:“服尧之服,诵尧之言,行尧之行,所谓践迹也。”⑥通“翦(jiǎn)”。灭掉。《尚书·蔡仲之命》:“成王东伐淮夷,遂践奄。”

楼:

①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屋。杜甫《登岳阳楼》:“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”②设在高处的建筑,多用作瞭望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登诸楼车,使呼宋而告之。”

稳:

①安稳;平稳。《晋书·顾恺之传》:“行人安稳。”②稳当;妥当。杜甫《长吟》:“赋诗新句稳。”③匀称。薛能《杨柳枝》:“柔娥幸有腰肢稳。”

稳帖:

稳当,妥帖。苏轼《与孙知损运使书》:“所条上数事,亦甚~~,不至张皇。”

帖:

(一)①安定。《隋书·河间王弘传》:“时河东多盗贼,民不得安,弘奏为盗者百余人,投之边裔,州境帖然。”(边裔:边远荒凉之地。)②顺从。王安石《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》:“遂贴服,皆为用。”③通“贴”。粘贴。王谠《唐语林》卷七:“目为风掠,不堪其苦……裂红巾方寸帖脸,以障风掠。”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对镜贴花黄。”④贴近;靠近。苏轼《复官北归再次前韵》:“已出网罗羽毛在,却寻云迹帖天飞。”⑤贴补;增添。白居易《和东川杨慕巢尚书〈府中独坐感戚在怀〉见寄十四韵》:“老将荣补帖,愁用道销磨。”⑥典当。《新唐书·李峤传》:“有卖舍、帖田供王役者。” (二)tiě ①官府文告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”②试帖。科举时代明经科以帖经取士,即从经文中帖出数字作为试题,称“帖”。王谠《唐语林》卷八:“唐初时,明经取通两经,先帖文,乃案章疏,试墨策十道。”③证券;单据。《南史·循吏传·范述曾》:“后有吴兴丘师施亦廉洁称,罢临安县还,唯有二十笼簿书,并是仓库券帖。”(三)tiè供临摹的范本。亦指石刻、木刻的拓本。陆游《独意》:“偶读书终卷,闲临帖数行。”龚自珍《跋某帖后》:“于塾中日展此帖临之。”

来:

(一)①小麦。《诗经·周颂·思文》:“贻我来牟。”②由彼至此,由远到近。跟“去”、“往”相反。《孙子兵法·九地》:“我可以往,彼可以来者,为交地。”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?”③使……来;招致;招来。也作“徕”。司马迁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:“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?”④某一时间以后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由孔子而来,至于今,百有余岁。”⑤将来;未来。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”(谏:改正。追:追求。)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如知其非义,斯速已矣,何待来年?”(斯:则。已:停止。)⑥句末助词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尝以语我来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盍归乎来!” (二)lài 慰劳。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:“东人之子,职劳不来。”(职:主管。劳lào:慰劳)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