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丈夫无特达,虽贵犹碌碌。”诗句出处:《华山歌》;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。
|
洪垆作高山,元气鼓其橐。俄然神功就,峻拔在寥廓。
灵迹露指爪,杀气见棱角。凡木不敢生,神仙聿来托。
天资帝王宅,以我为关钥。能令下国人,一见换神骨。
高山固无限,如此方为岳。丈夫无特达,虽贵犹碌碌。
《华山歌》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。
【注释】:
丈:
①量词。长度单位。十尺为一丈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千丈之堤,以蚁蝼之穴溃。”②丈量;测量。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巡丈城,缮守备。”③对老年男子的尊称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遇丈人以杖荷蓧。”(荷:担。蓧:竹编农器。)丈夫:
①成年的男子。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~~亦爱怜其少子乎?”②有气慨的男子。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:“若成~~,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?”③女子的配偶。《水浒传》回十七:“只见老婆问道:“~~,你如何今日这般嘴脸?”夫:
(一)①成年男子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内无怨女,外无旷夫。”②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。《诗经·周颂·噫嘻》:“率时农夫,播厥百谷。”③旧指服劳役的人。《北史·东魏静帝纪》:“发夫五万人筑漳滨堰。”④丈夫,妇女的配偶。古乐府《陌上桑》:“使君自有妇,罗敷自有夫。”(使君:称刺史。)⑤古代土地面积单位,等于一百亩。《管子·乘马》:“四聚为一离,五离为一制,五制为一田,二田为一夫,三夫为一家,事制也。”[夫人]1. 古称诸侯的妻和帝王的妾为夫人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有后,有夫人。”“天子之妃曰后,诸侯曰夫人。”2.唐以后称高级官员的妻为夫人。张祜《集灵台》:“虢(guó)国夫人承主恩,平明骑马入宫门。”(平明:天刚亮。)3.对已婚妇女的尊称。[夫子]1.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。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“夫子不远千里,将有为乎?”(有为:有所作为。)2. 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,后沿称老师为夫子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夫子时然后言。”(时:当其时。)(二)fú ①代词。1. 表示第三人称。相当于“彼”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夫将为我危,故吾得与之皆安。”2. 表示近指。相当于“这”、“此”。《论语 ·先进》:“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”3. 表示远指。相当于“那”、“彼”。《淮南子·齐俗》:“此一是非,隅曲也;夫一是非,宇宙也。”(隅曲:片面。)②句首语气词。表示发端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”③语气词。1.用于句尾,表示感叹或发议论。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驴》:“今若是焉,悲夫!”(是:此。)2.表疑问或反诘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吾歌,可夫?”无:
①没有。跟“有”相对。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。”②副词。表示否定,相当于“不”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民以此为教,则粟焉得无少,而兵焉得弱也?”③连词。表示条件,相当于“无论”、“不论”。《诗经·鲁颂·沣水》:“不小不大,从公于迈。”④通“毋”。不要。《古诗源·箜篌引》:“公无渡河,公竟渡河。堕河而死,当奈公何!”⑤非;不是。《管子·形势》:“则国非其国,而民无其民也。”⑥语气词。用于疑问句末,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否”。白居易《问刘十九》:“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特:
①公牛。张缵《南征赋》:“云怒特之奔来。”《本草纲目 · 兽部一·牛》:“牛之牡者曰牯、曰特。”②泛指雄性牲畜。《周礼·夏官·校人》:“凡马,特居四之一。”③三岁兽。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悬特兮?”④一头牲畜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二年》:“祭以特羊。”⑤单个;单独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君已食,彻焉,使之特馂。”⑥突出;杰出。《诗经 · 秦风·黄鸟》:“维此奄息,百夫之特。”(维:助词。奄息:人名。)⑦配偶。《诗经·鄘风·柏舟》:“髧(dàn)比两髦,实维我特。”(髧:头发下垂貌。髦:发辫。维:助词。)⑧副词。1. 表示动作为某种目的而专门进行,相当于“特地”、“特别”。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河东,吾股肱郡,故特召君耳。”2. 表示范围。相当于“只”、“仅仅”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然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。”达:
①畅通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公道达而私门塞矣,公义明而私事息矣。”②到达。李白《秋浦歌》:“遥传一掬泪,为我达扬州。”③通晓;明白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且俗儒不达时宜,好是古非今。”④周遍;全面。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六:“盖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;而达观古今,操行不轨者多富乐。”⑤豁达;旷达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高祖不修文学,而性明达。”⑥显达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”⑦表达。何景明《明月篇序》:“辞必托诸夫妇,以宣郁而达情焉。”(宣:宣泄。郁:郁闷。)又指送达。陈翰《异闻集》:“君以书授之,令达宫中。”虽:
①连词。1.表示转折。相当于“虽然”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”(若:如。)2.表示让步。相当于“即使”、“纵然”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。”②通“惟(wéi)”。副词。相当于“仅”、“只”。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决之则行,塞之则止,虽有明君能决之,能塞之。”③虫名,形似蜥蜴。《说文》:“虽,似蜥蝎而大。”贵:
①价钱高。与“贱”相对。杜甫《岁晏行》:“去年米贵缺军食,今年米贱太伤农。”《荀子·天论》:“籴贵民饥。”②地位高贵,显贵。韩愈《师说》:“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”③可贵;重要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④崇尚;重视。《尚书·旅獒》:“不贵异物贱用物,民乃足。”《论语·学而》: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。⑤欲;想要。《战国策·东周策》:“魏王以国与先生,贵合于秦以伐齐。”⑥敬辞,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事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其贵国之宾至,则以班加一等,益虔。”(虔:恭敬。)犹:
①兽名。也叫犹猢,形似麂。《水经注·江水一》:“山多犹猢,似猴而短足,好游岩树。”②如同;好像。《隆中对》:“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”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七:“月本无光,犹银丸,日耀之乃光耳。”③副词。1. 还;仍然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掘井九轫而不及泉,犹为弃井也。”(轫:仞。)2. 尚且。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赤壁之战》:“田横,齐之壮士耳,犹守义不辱,况刘豫州王室之胄。”(胄:后代。)④通“猷(yóu)”。1.计谋;谋划。《诗经·小雅·采芑》:“方叔元老,克壮其犹。”2.道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匪先民是程,匪大犹是经。”(匪:非。是:复指前置宾语。程:效法。)⑤通“由”。1.行。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:“杀亲益荣,犹义也夫!”2.从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纣之去武丁未久也……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,是以难也。”3.由于。《公羊传·庄公四年》:“纪侯之不诛,至今有纪者,犹无明天子也。”⑥通“摇”。摇动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咏斯犹,犹斯舞。”碌:
(一)①平凡。《隋唐演义》第五十三回:“何况庸碌之夫,小有才名,妄思非分。”②繁忙。王建《行见月》:“岂向天涯走碌碌。”[碌碌]1.平庸;无所作为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九卿碌碌奉其官。”2.形容车轮转动声。贾岛《古意》:“碌碌复碌碌,百年双辗毂。”3.玉石美好的样子。《文心雕龙·总术》:“碌碌之石,时似乎玉。” (二)liù[碌碡]石滚,可用以碾压场地或谷物的农具。范成大《四时田园杂兴》之六:“系牛莫碍门前路,移系门西碌碡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