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边境渐无虞,旅宿常待月。

“边境渐无虞,旅宿常待月。”诗句出处:《送李殷游边》;是唐朝诗人刘驾的作品。

十年梦相识,一觏俄远别。征驾在我傍,草草意难说。
君居洞庭日,诗句满魏阙。如何万里来,青桂看人折。
行装不及备,西去偶然诀。孟夏出都门,红尘客衣热。
荒城见羊马,野馆具薇蕨。边境渐无虞,旅宿常待月。
西园置酒地,日夕簪裾列。壮志安可留,槐花樽前发。

《送李殷游边》唐朝诗人刘驾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边:

①侧畔;旁边。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先生不知何许人也,亦不详其姓字,宅边有五柳树,因以为号焉。”②边缘。苏涣《毒蜂成一窠》诗:“长安大道边,挟弹谁家儿?”③边境。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思念北边之未安。”④指边防。《宋书·裴松之传》:“裴松之廊庙之才,不宜久尸边务。”(廊庙:指朝廷。尸:主管。)⑤靠近;接壤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齐边楚。”

境:

①疆界;边界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臣始至于境,问国之大禁,然后敢入。”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今境内之民,皆曰农战可避,而官爵可得也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。”②地域;处所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。”③环境;境况。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:“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”《宋史·舒璘传》:“敝床疏席,总是佳趣;栉(zhì)风沐雨,反为美境。”(敝:破。疏:粗。栉:梳头。)④境域;疆域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“武帝征伐四夷,开地广境。”⑤佛教指成为心意对象的世界。

渐:

(一)①水名。②渐进,逐步发展。《周易· 渐》:“鸿渐于干。”(鸿:鸿鹄,天鹅。干:水滨,岸边。)③端倪,开端。苏轼《教战守》:“士大夫亦未尝言兵,以为生事扰民,渐不可长。”④加重。《列子·力命》:“季梁得疾,七日大渐。”(季梁:人名。)⑤副词。逐渐;慢慢发展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故淫乱之渐,其变为篡。”《徐霞客游记·黄山游日记》:“日渐暮,遂前其足,手向后据地,坐而下脱。”⑥次序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今以渐致焉。”《宋史·河渠志二》:“御河自怀、卫经北京,渐历边郡。”⑦《周易》卦名。卦形为艮下巽上。《周易·渐》:“渐,女归吉。”⑧通“潜(qián)”。潜伏。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意岂将军忘湛渐之义,委曲从顺。”(湛chén:沉密。)⑨通“巉(chán)”。[渐渐]高峻的样了。《诗经·小雅·渐渐之石》:“渐渐之石,维其高矣。” (二)jiān ①浸;沾湿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淇水汤(shāng)汤,渐车帷裳。”(汤汤:水势很盛的样子。帷裳:车上的布幔。)②薰染,影响。《论衡·本性》:“一岁婴儿无争夺之心,长大之后,或渐利色,狂心悖行由此生也。”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俗之渐民久矣。”③流入;入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东渐于海。”《法言·学行》:“满而后渐者其水乎?”④疏导。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禹之功大矣,渐九川,定九州。”⑤诈;欺诈。叶适《〈东溪先生集〉序》:“不步曲捷以渐巧取之。”(曲捷:曲线,捷径。)《荀子·不苟》:“知则攫盗而渐,愚则毒贼而乱。”(知:智。)《韩非子·诡使》:“下渐行如此,入则乱民。”

无:

①没有。跟“有”相对。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。”②副词。表示否定,相当于“不”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民以此为教,则粟焉得无少,而兵焉得弱也?”③连词。表示条件,相当于“无论”、“不论”。《诗经·鲁颂·沣水》:“不小不大,从公于迈。”④通“毋”。不要。《古诗源·箜篌引》:“公无渡河,公竟渡河。堕河而死,当奈公何!”⑤非;不是。《管子·形势》:“则国非其国,而民无其民也。”⑥语气词。用于疑问句末,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否”。白居易《问刘十九》:“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

虞:

①预料;料想。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“谨尔侯度,用戒不虞。”(侯:君;诸侯。度:法度。)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不虞君之涉吾地也。”(涉:指进入。)②事先有准备;防备。《孙子·谋攻》:“以虞待不虞者胜。”叶适《叶岭书房记》:“补楼船器甲之坏,以虞寇至。”③忧虑;忧患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君若苟无四方之虞。”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前虞跋胡,后恐疐尾。”(跋:踏;踩。胡:兽颈下的垂肉。疐zhì:压着;绊倒。)④企望;期待。《左传·桓公十一年》:“且日虞四邑之至也。”又《昭公六年》:“始吾有虞于子,今则已矣。”⑤欺骗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⑥通“娱”。快乐。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:“故主虞而安。”《汉书· 王褒传》:“皆以此虞说耳目。”(虞、说:都用如使动。使快乐喜悦。)⑦古代一种祭祀名。葬后举行的祭祀,有安神灵之意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,反,日中而虞。”(有司:主管官吏。反:返回。)⑧古代掌管山泽田猎的官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序》:“虞不出则财匮少。”(匮:缺乏。)[虞人]掌山泽田猎的官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齐侯田于沛,招虞人以弓。”(田:打猎。沛:泽名。)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赵简子大猎于中山,虞人道前,鹰犬罗后。”(道dǎo:引导。罗:罗列。)⑨传说中舜所建的朝代。《左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虞、夏、商、周皆有之。”⑩周代诸侯国,武王所封,开国君主为古公亶父之子虞仲的后代,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。”(假:借。虢guó:周代诸侯国。)

旅:

①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。一般以五百人为旅。《孙子·谋攻》:“全旅为上,破旅次之。”(全旅:指降服全旅。破旅:指击溃敌旅。)又泛指军队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。”②众;众多。《说苑·辨物》:“不群居,不旅行。”③共同;一齐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今夫古乐,进旅退旅。”④旅行;寄居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羁旅之臣。”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商旅不行,樯(qiáng)倾楫(jí)摧。”(樯:桅杆。楫:桨。)⑤陈列;排列。《仪礼·燕礼》:“宾以旅酬于西阶上。”⑥祭祀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季氏旅于泰山。”

宿:

(一)①住宿;过夜。《诗经·邶风·泉水》:“出宿于泲。”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止子路宿。”(止:留。)②住宿的地方;住所。《周礼·地官·遗人》:“三十里有宿,宿有路室。”③夜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不出宿夕,人必危之矣。”④隔年的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夕揽洲之宿莽。”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劝有水灾郡种宿麦。”⑤素来;一向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权既宿服仰备,又睹亮奇雅。”(权:孙权。备:刘备。)⑥年老的;久于其事的。《战国策·魏第二》:“田朌,宿将也。”⑦有名望的人。《后汉书·朱浮传》:“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王岑之属。”(辟bì:征召。) (二)xiù星宿,特指二十八宿。《论衡·祀义》:“天有列宿。”

常:

①恒久不变的;固定的。《孙子·虚实》:“四时无常位。”(四时:四季。)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。”②一定的准则或制度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动静有常。”《国语·楚语上》:“民不废时务,官不易朝常。”③指由习惯而形成的常规、惯例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明法审数,立常备能,则治。”④特指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。《论衡·问孔》:“五常之道,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也。”⑤平凡的;普通的。《史记·扁鹊传》:“扁鹊,非常人也。”⑥日常;平时。《晋书·何曾传》:“未尝闻经国远图,惟说平生常事。”(经:治理。)⑦副词。经常;常常。《列子·天瑞》:“常生常化者,无时不生,无时不化。”⑧古代长度单位。八尺为寻,两寻为常。《韩非子·扬权》:“上失扶寸,下得寻常。”⑨通“尝”。曾经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夫日月之有蚀,风雨之不时,怪星之党(tǎng)见(xiàn),是无世而不常有之。”(党:偶然。)

待:

①等;等候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必自毙,子姑待之。”②对待。《三国志· 吴书·吴主传》:“吾待蜀不薄。”③依赖;倚仗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,不待爵禄而民从事,不待刑罚而民致死。”(上:君主。致死:效命。)④防御;防备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今城郭不完,兵甲不备,不可以待不虞。”⑤须;需要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传其人,不待告。”[待年]1.等待年长。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“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,少者待年于国。”2.指女子待嫁。颜延年《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》:“爰自待年,金声夙振。”

月:

(一)①月球;月亮。《诗经·陈风·月出》:“月出皎兮。”②月光;月色。陶潜《归田园居》之三: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”③月份。一年的十二分之一。从朔至晦为一月,大月三十日,小月二十九日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”(火:星名。)④形状或颜色像月亮的。李贺《昌谷》:“泉樽陶宰酒,月眉谢郎妓。”⑤指妇人的月经。王建《宫词》:“密奏君王知入月,唤人相伴洗裙裾。”⑥指妇女怀胎的月份。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:“诞弥厥月,先生如达。”(诞:助词。弥:满。厥:其。先生:初生。达:通“羍”,小羊。)[月氏(zhī)]我国古代西域国名。 (二)ròu 同“肉”。古乐府《孤儿行》:“拔断蒺藜肠月中,怆欲悲。”(肠:指小腿肚子。)

月。:

“月。”诗句出处:《一七令·赋月》;是唐朝诗人李绅的作品。 月。光辉,皎洁。耀乾坤,静空阔。圆满中秋,玩争诗哲。玉兔镝难穿,桂枝人共折。万象照乃无私,琼台岂遮君谒。抱琴对弹别鹤声,不得知音声不切。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