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龟留闲去问,僧约偶来寻。

“龟留闲去问,僧约偶来寻。”诗句出处:《陈情上李景让大夫》;是唐朝诗人刘得仁的作品。

一被浮名误,旋遭白发侵。裴回恋明主,梦寐在秋岑。
遇物唯多感,居常只是吟。待时钳定口,经事压低心。
辛苦文场久,因缘戚里深。老迷新道路,贫卖旧园林。
晴赏行闻水,宵棋坐见参。龟留闲去问,僧约偶来寻。
望喜潜凭鹊,娱情愿有琴。此生如遂意,誓死报知音。
上德怜孤直,唯公拔陆沉。丘山恩忽被,蝼蚁力难任。
作鉴明同日,听言重若金。从兹更无限,翘足俟为霖。

《陈情上李景让大夫》唐朝诗人刘得仁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龟:

(一)①乌龟。 属爬行动物。腹背均有甲壳,头尾四肢能缩入甲壳之内,耐饥渴,寿命长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麟、凤、龟、龙,谓之四灵。”②龟甲。1.古代用来占卜的龟甲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卜人定龟。”(卜人:占卜者。)2. 秦以前用作货币的龟甲。《周易·损》:“或益之十朋之龟。”(益:增。朋:货币单位。五贝一串,两串一朋。)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虞夏之币……或钱,或布,或刀,或龟币。”③官印。古代印章的纽多作龟形,故称。潘岳《马汧督诔》:“剔子双龟,贯以三木。”(剔:去除。三木:加在颈、手、足上的刑具。)曹植《王仲宣诔》:“金龟紫绶,以彰勋则。” (二)jūn 皮肤冻裂。也作“皲”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。” (三)qiū [龟兹(cí)]汉代西域国名。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“龟兹国王治延城,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。”

留:

(一)①停留;停止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已却秦存赵,使将将其军归魏,而公子独与客留赵。”②留下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吕公因目固留高祖。”③扣留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。”(玺书:封口处盖有玉玺的诏书。)④保存;存留。杜甫《咏怀古迹五首》之三:“一去紫台连朔漠,独留青塚向黄昏。”⑤拖延。《战国策·宋卫策》:“臣请受边城,徐其攻而留其日。”⑥古地名。1.春秋郑邑。故地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城。2. 春秋宋邑。故地在今江苏省沛县东南。(二)liù等待;伺候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执弹而留之。”

闲:

① 养马的圈。《周礼· 夏官·校人》:“天子十有二闲,马六种。”(有:又。)②一定的范围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。”③防止。《周易·文言》:“闲邪有其诚。”④清闲;空闲。李绅《惘农》之一:“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”⑤安静。孟浩然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:“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”(轩:窗。)⑥通“娴。”1. 熟练;熟习。李白《豫章行》:“斩虏素不闲。”(虏:指敌人。)2. 文雅;闲静。曹植《美女篇》:“美女妖且闲。”

去:

(一)①离开。《诗经·魏风·硕鼠》:“逝将去女,适彼乐土。”②距离。《谷梁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梁丘在曹邾之间,去齐八百里。”③失去;失掉。孟云卿《悲哉行》:“孤儿去慈亲,远客丧主人。”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一:“郡县守巡各至,问所失,吏部曰:‘吾家无一物,独去破毡具一床耳。’”④除去;舍弃;丢弃。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。”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何有去圣人之道,舍先王之法,而从夷狄之教,以求福利也。”⑤婉称去世;死亡。古诗《孤儿行》:“居生不乐,不如早去,下从地下黄泉。”⑥往;到。辛弃疾《摸鱼儿》:“休去倚危栏,斜阳正在、烟柳断肠处。”⑦过去的;从前的。《新语·至德》:“斯乃去事之戒,来事之师也。”⑧助词。用于形容词后,相当于“啊”、“了”。白居易《盐商妇》:“绿鬟富去金钗多,皓腕肥来银钏窄。”(绿鬟:比喻女子乌黑的发髻。)⑨去声。汉语四声之一。⑩往;到……去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卿可去成婚。”李白《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》:“一为迁客去长沙,西望长安不见家。”(迁客: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。)(11)通“驱”。驱逐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三去之馀,获其雄狐。” (二)jǔ 收藏。《左传·昭公十九年》:“纺焉以度而去之。”(纺线搓绳量了城墙的高度然后收藏起来。)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龙亡而漦在,椟而去之。”(漦lí:涎沫。椟dú:放在木匣中。)这个意义后来写作“弆”。

问:

①询问;与“答”相对。《史记 · 管晏列传》:“晏子怪而问之。”②责问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昭王南征而不复,寡人是问。”(复:返。)③管;干预。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恣所为不问。”(恣:放任。)④慰问;问候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伯牛有疾,子问之。”⑤赠送。《诗经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:“杂佩以问之。”⑥通“闻”。1. 音讯。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既而羁寓京师,久无家问。”(羁寓:寄居。)2. 名声;声誉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宣昭义问。”(宣昭:宣扬昭示。)

约:

①捆缚;套。《诗经·小雅·斯干》:“约之阁阁。”(阁阁:上下严紧的样子。)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,质于齐。”(百乘:百辆。质于齐:到齐国作人质。)又绳索。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:“人寻约。”(每人一根八尺长的绳子。寻:八尺为一寻。)②约束;束缚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约之以礼。”③简明;简要。《荀子·强国》:“约而详。”(详:详尽。)④节俭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荀彧传》:“约食畜谷。”(畜:积蓄。)⑤订约;约定。《史记· 高祖本纪》:“与诸将约,先入定关中者王之。”又约定的事;盟约。《盐铁论·和亲》:“匈奴数和亲,而常先犯约。”⑥大约(后起意义)。魏学洢《核舟记》: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(jī鸡)。”(奇:余数。)

偶:

①偶像;木偶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。”②伴侣;配偶。《北史·刘延明传》:“妙选良偶。”③双数;成双。与“奇(jī)”相对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丽辞》:“奇偶适变。”④相对。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娃常偶坐,宵分乃寐(mèi)。”(宵分:半夜。寐:睡。)⑤间或;偶然。指不是经常或必然发生的。刘孝绰《酬陆长史倕》:“时过马鸣院,偶憩(qì)鹿园阁。”

来:

(一)①小麦。《诗经·周颂·思文》:“贻我来牟。”②由彼至此,由远到近。跟“去”、“往”相反。《孙子兵法·九地》:“我可以往,彼可以来者,为交地。”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?”③使……来;招致;招来。也作“徕”。司马迁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:“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?”④某一时间以后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由孔子而来,至于今,百有余岁。”⑤将来;未来。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”(谏:改正。追:追求。)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如知其非义,斯速已矣,何待来年?”(斯:则。已:停止。)⑥句末助词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尝以语我来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盍归乎来!” (二)lài 慰劳。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:“东人之子,职劳不来。”(职:主管。劳lào:慰劳)

寻:

①[量]古代长度单位。八尺为一寻。刘禹锡《西塞山怀古》:“千~铁锁沉江底,一片降幡出石头。”②[动]寻找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~向所志。”③[动]重温。《公羊传·成公三年》:“聘而言盟者,~旧盟也。”④[动]用,使用。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青青不伐,将~斧柯。”⑤[副]不久。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诏书特下,拜臣郎中;~蒙国恩,除臣洗马。”⑥[寻常] 1.[量]长度单位。八尺为寻,两寻为常。“寻常”指不长,或不宽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布帛~~,庸人不释。”2. [形]普通,一般。刘禹锡《乌衣巷》: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~~百姓家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