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况复空岩侧,苍苍幽桂期。”诗句出处:《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》;是唐朝诗人李益的作品。
|
凤翔属明代,羽翼文葳蕤。昆仑进琪树,飞舞下瑶池。
振仪自西眷,东夏复分釐。国典唯平法,伊人方在斯。
荒宁桁杨肃,芳辉兰玉滋。明质鹜高景,飘飖服缨绥。
天寒清洛苑,秋夕白云司。况复空岩侧,苍苍幽桂期。
岁寒坐流霰,山川犹别离。浩思凭尊酒,氛氲独含辞。
《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》唐朝诗人李益的作品。
【注释】:
况:
①比拟;比较。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》:“以往况今,甚可悲伤。”《论衡·论死》:“案火灾不能复燃以况之,死人不能复为鬼明矣。”②情形;状况。高启《送丁孝廉之钱塘》:“若见故人询旅况,知君解说不烦书。”③副词。更加。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以众故,不敢爱亲,众况厚之。”《墨子·非攻》:“王况自纵也。”(王:指殷纣王。纵:放纵。)④连词。何况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困兽犹斗,况国相乎!”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况复秦兵耐苦战,被驱不异犬与鸡!”⑤通“贶”。赐;赐予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遭天地况施,著见景象,屑然如有闻。”(屑:轻微,微小。)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君以诸侯之故,况使臣以大礼。”复:
①返回;回归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宣子未出山而复。”崔颢《黄鹤楼》:“黄鹤一去不复返。”②恢复。《吕氏春秋·慎大》:“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。”③报复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为匹夫匹妇复仇也。”④回报;回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有复于王者曰。”⑤副词。再;又。曹植《送应氏》:“侧足无行径,荒畴不复田。”⑥免除赋税徭役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下之下》:“裁什一之税,复三日之役。”空:
(一)①空虚;什么也没有。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囷仓空虚。”宋玉《风赋》:“空穴来风。”王维《鹿砦》:“空山不见人。”②不实;空泛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贪,负其强,以空言求璧。”③白白地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兵不空出。”④天空;空中。李白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:“孤帆远影碧空尽。”⑤佛教用语。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并无实体,都是空的。《般若心经》: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(色:指物质现象。) (二)kǒng 孔;洞穴。《周礼· 考工记·函人》:“眡(shì)其钻空。”(眡:视。)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舜穿井为匿空旁出。”(三)kòng ①穷困。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不宜空我师。”(空:用如使动,使……穷困。师:众;众人。)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回也其庶乎,屡空。”(回:颜回。庶:庶几;差不多。)②缺少。《法言·问神》:“昔之说《书》者序以百,而《酒诰》之篇俄空焉。”(《酒诰》:《尚书》中的篇名。)白居易《春忆二林寺旧游》:“最惭僧社题桥处,十八人名空一人。”③间隙;空子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鲂传》:“看伺空隙,欲复为乱。”④闲着;未被利用的。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上林中多空地。”(上林:苑囿名。)《论衡·命义》:“伯牛空居,而遭恶疾。”(伯牛:冉耕,字伯牛。空居:闲居在家。)岩:
①崖岸,水边高地或山崖。《后汉书·丁鸿传》:“夫坏崖破岩之水,源自涓涓。”(涓涓:细流。)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批岩冲拥。”(批:击。拥:山崖弯曲处。)②山岩,泛指高山。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。”③山峰。许浑《行次虎头岩酬路中丞》:“樟亭去已远,来虎头岩。”④山中洞穴;岩洞。杜甫《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》:“盛论岩中趣。”⑤险峻;险要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制,岩邑也。”[岩岩]山石堆积的样子。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节彼南山,维石岩岩。”(节:高峻的样子。维:语气词。)侧:
①旁边。《商君书·修权》:“君好言,则毁誉之臣在侧。”②斜向一边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妻侧目而视,倾耳而听。”③用同“仄(zè)”。苍:
①深蓝色。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诗:“谢公行处苍苔没。”(谢公:谢灵运。)②灰白色。杜甫《洗兵行》:“张公一生江海客,身长九尺须眉苍。”③指天。袁康《越绝书·越绝清籴内传》:“昔者上苍以越赐吴,吴不受也。”[苍苍]1.深蓝色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天之苍苍,其正色邪?”2. 灰白色。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”3. 茂盛貌。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:“蒹葭(jiān jiā)苍苍,白露为霜。”(蒹葭:芦苇。)苍苍:
①上天。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泣血仰头兮诉~~,生我兮独罹此殃。”②鬓发斑白。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吾年未四十,而视茫茫,而发~~,而齿牙动摇。”③深青色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天之~~,其正色邪?”④茂盛。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:“蒹葭~~,白露为霜。”苍:
①深蓝色。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诗:“谢公行处苍苔没。”(谢公:谢灵运。)②灰白色。杜甫《洗兵行》:“张公一生江海客,身长九尺须眉苍。”③指天。袁康《越绝书·越绝清籴内传》:“昔者上苍以越赐吴,吴不受也。”[苍苍]1.深蓝色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天之苍苍,其正色邪?”2. 灰白色。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”3. 茂盛貌。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:“蒹葭(jiān jiā)苍苍,白露为霜。”(蒹葭:芦苇。)幽:
(一)①昏暗;深暗。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:“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”(迁:迁移。乔:高。)②隐晦;深奥。《荀子·正论》:“上周密,则下疑玄矣;上幽险,则下渐诈矣。”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研求幽邃。”(邃:精深。)③深沉;沉静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故忧愁幽思而作《离骚》。”④隐藏的;不公开的。曾觌《海野词·信传玉女》:“幽期密约,暗想浅颦轻笑,良时莫负,玉山倾倒。”(玉山:喻品德容仪。)⑤囚拘;监禁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身幽囹圄之中。”⑥幽雅;幽静。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是足以畅叙幽情。”王籍《入若耶溪》:“蝉噪林愈静,鸟鸣山更幽。”⑦旧指阴间。宋玉《招魂》:“魂兮归来,君无下此幽都些。”(些:语气词。)⑧古州名。在今河北北部辽宁南部一带。[幽默]幽静无声。《楚辞·九章·怀沙》:“眴(shùn)兮杳杳,孔静幽默。”(眴:同“瞬”。目转动。孔:甚。) (二)yǒu黑色。《诗经·小雅·隰桑》:“其叶有幽。”桂:
①植物名。桂皮树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杂申椒与桂菌兮,岂维纫夫蕙茞。”②植物名,指木樨。三国·魏·繁钦《弥愁赋》:“整桂冠而自饰,敷綦藻之华文。”期:
(一)①约会。《诗经·鄘风·桑中》:“期我乎桑中。”又约定。《谷梁传·隐公八年》:“不期而会曰遇。”②预定的时日;期限。《史记 · 陈涉世家》:“失期,法皆斩。”③限量;限度。《诗经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:“乐只君子,万寿无期。”(只:语气词。)④期望;要求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。”⑤必;必定。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“期死,非勇也。” (二)jī 同“朞”。一周年、一整月或一昼夜。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行之期年,国乃有节。”(节:节余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