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定应邻火宅,非独过焦原。

“定应邻火宅,非独过焦原。”诗句出处:《题黄山汤院》;是唐朝诗人李敬方的作品。

楚镇惟黄岫,灵泉浴圣源。煎熬何处所,炉炭孰司存。
沙暖泉长拂,霜笼水更温。不疏还自决,虽挠未尝浑。
地启岩为洞,天开石作盆。常留今日色,不减故年痕。
阴焰潜生海,阳光暗烛坤。定应邻火宅,非独过焦原。
龙讶经冬润,莺疑满谷暄。善烹寒食茗,能变早春园。
及物功何大,随流道益尊。洁斋齐物主,疗病夺医门。
外秘千峰秀,旁通百潦奔。禅家休问疾,骚客罢招魂。
卧理黔川守,分忧汉主恩。惨伤因有暇,徒御诫无喧。
痒闷头风切,爬搔臂力烦。披榛通白道,束马置朱幡。
谢屐缘危磴,戎装逗远村。慢游登竹径,高步入山根。
崖巘差行灶,蓬茅过小轩。御寒增帐幕,甃影尽玙璠。
不与华池语,宁将浴室论。洗心过顷刻,浸发迨朝暾。
汗洽聊箕踞,支羸暂虎蹲。濯缨闲更入,漱齿渴仍吞。
气燠胜重絸,风和敌一尊。适来还蹭蹬,复出又攀援。
形秽忻除垢,神嚣喜破昏。明夷徵立象,既济感文言。
已阂眠沙麂,仍妨卧石猿。香驱蒸雾起,烟霿湿云屯。
破险更祠宇,凭高易庙垣。旧基绝仄足,新构忽行鹓。
胜地非无栋,征途遽改辕。贪程归路远,折政讼庭繁。
兴往留年月,诗成遗子孙。已镌东壁石,名姓寄无垠。

《题黄山汤院》唐朝诗人李敬方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定:

①安定;使安定。《周易·家人》:“正家而天下定矣。”曹操《置屯田令》:“夫定国之术,在于强兵足食。”又指平定。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沛公定魏地。”(沛公,指刘邦。)②平静。戴叔伦《送少微上人入蜀》:“乱猿心本定,流水性长闲。”(乱猿:性情浮躁的猿猴。)③停止。王安石《燕集》:“空堂无尘小雨定。”④决定;确定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君亟(jí)定变法之虑。”⑤使确定。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奏请正定六经文字。”⑥固定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“随时之宜,未有定制。”⑦副词。确实;一定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梁闻陈王定死,召诸别将会薛计事。”⑧副词。到底;究竟(后起意义)。李白《答僧中孚赠仙人掌茶》诗:“举世未见之,其名定谁传。”

应:

(一)yīng ①当;应当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重则本非应死之罪。”(重:指刑法重。)苏轼《水调歌头》:“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”②古国名。相传为周武王之子的封国,故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。 (二)yìng ①受;接受。王充《论衡·语增》:“周流应聘。”(周流:周游。)②答应;回答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河曲智叟亡以应。”③允许;同意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阿母谓阿女:‘汝可去应之。’”④适合;合于。《荀子· 天论》:“望时而待之,孰与应时而使之?”⑤应和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杀之以应陈涉。”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山鸣谷应,风起云涌。”⑥对付;处置。《三国志· 魏志·钟繇传》:“得所送马,甚应其急。”⑦应验;证实。《后汉书·郭玉传》:“和帝时,为太医丞,多有效应。帝奇之。”⑧小鼓。《诗经·周颂·有瞽》:“应田县鼓。”(田:大鼓。县:悬挂。)

邻:

①古代居民组织。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:“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”②邻近的;接近的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死生相与邻。”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祸与福邻。”

火:

①物体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焰。《周易· 乾》:“水流湿,火就燥。”(湿:低湿处。燥:干燥物。)②焚烧;烧毁。韩愈《原道》:“人其人,火其书,庐其居。”(使其人成为编户齐民,焚烧其经书,并将其居所改为民房。)特指火灾。《元史·文宗本纪一》:“杭州火,命江浙行省赈被灾之家。”(赈:救济。被:遭受。)《左传·宣公十六年》:“凡火,人火曰火,天火曰灾。”③古代兵制单位,十人为一火。《新唐书·兵志》:“十人为火,火有长。”《木兰诗》:“出门看火伴。”④五行之一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“五行,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”⑤星名。1. 大火,即心宿二。李白《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》:“当君相思夜,火落金风高。”(金风:指秋风。)2. 行星之一,即火星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火犯守角,则有战。”

宅:

①住所;住处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景公欲更晏子之宅。”②居住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:“宅是镐(hào)京。”③墓穴;葬地。《礼记·杂记上》:“大夫卜宅与葬日。”

非:

①违背;违反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无谋非德,无犯非义。”(无:不。谋:谋划。犯:触及。)②违理的事;过错。与“是”相对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。”③指责;讥讽;非议;非难。《吕氏春秋·审己》:“国人不说,大非上。”(说:同“悦”。上:指国君。)《荀子· 修身》:“故非我而当者,吾师也。”④不是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(子:你。安:怎。)⑤无;没有。左思《三都赋序》:“虽宝非用。”⑥副词。不。《尚书·盘庚下》:“各非敢违卜。”( 卜:吉卜。)

独:

①单一;单独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。”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:“盖高树靡阴,独木不林。”②独自。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。”③没有子孙的老人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矜(guān)寡孤独废疾者,皆有所养。”(矜:通“鳏”。)④独特;特异;与众不同之处。《论衡·实知》:“有独见之明,独听之聪。”⑤专断;独裁。《荀子·臣道》:“故明主好同,而闇主好独。”(闇:同“暗”。)⑥副词。1. 相当于“只”、“仅仅”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独五人之皎皎,何也?”2.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岂”、“难道”。司马迁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虽驽,独畏廉将军哉?”[独夫]1. 独身男子。2. 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。

过:

(一)①经过;走过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乘白马而过关。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西过高阳。”(高阳:地名)。②过去。杜甫《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》:“三伏适已过,骄阳化为霖。”(适:恰好。霖:甘雨。)③超过;胜出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大都不过参国之一。”(参国之一:国都的三分之 一。)④过分。张居正《答马总兵》:“一切事体,不必过虑。”⑤探访;拜访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臣有客在市屠中,愿枉车骑过之。”⑥过错;犯错误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《论语·学而》:“过则勿惮改。”⑦量词。遍;次。陆云《与兄平原书》:“前后读兄文一再过。” (二)guō 古国名。在今山东省掖县北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(寒浞)处浇于过,处豷于戈。” (三)huò 通“祸”。《墨子·鲁问》:“故大国之攻小国也,是交相贼也,过必反于国。”

焦:

①物体烧焦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大旱,金石流,土山焦而不热。”②酥;脆。周紫芝《五禽言·婆饼焦》:“婆饼欲焦新麦香。”③烧焦。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:“卜战,龟焦。”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”④干燥;干枯。《墨子·非攻下》:“寒暑杂至,五谷焦死。”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既以伐其木,竭其原,而焦天下矣。”王维《苦热》:“草木尽焦卷,川泽皆竭涸。”⑤焦急;烦躁。阮籍《咏怀》之六十三:“终身履薄冰,谁知我心焦。”葛洪《抱朴子·内篇·勤求》:“空自焦愁,无益于事。”⑥中医指人体内的某些部位。《难经·三十一难》:“三焦者,水谷之道路,气之所终始也。”⑦西周初年国名,故治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附近。⑧春秋时晋邑名。故治在今河南省陕县附近。

原:

①水流源头。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犹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。”②根源;来由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万害有原。”(害:灾祸。)③推究本原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原本穷末。”④文体名。对某事物推究其本原,而加以论述。⑤原野;宽广平坦的地面。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:“平原忽兮路超远。”(忽:辽阔渺茫的样子。)⑥宽恕;赦免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鲁传》:“犯法者,三原然后乃行刑。”⑦通“愿”。谨慎老实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乡原,德之贼也。”(贼:伤害;败坏。)《荀子·荣辱》:“孝弟原悫。”(弟tì:顺从兄长。悫què:诚实。)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