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玉貌对应惭,霞标方不似。

“玉貌对应惭,霞标方不似。”诗句出处:《鲜于少府宅看花》;是唐朝诗人李端的作品。

谢家能植药,万簇相萦倚。烂熳绿苔前,婵娟青草里。
垂栏复照户,映竹仍临水。骤雨发芳香,回风舒锦绮。
孤光杂新故,众色更重累。散碧出疏茎,分黄成细蕊。
游蜂高更下,惊蝶坐还起。玉貌对应惭,霞标方不似。
春阴怜弱蔓,夏日同短晷。回落报荣衰,交关斗红紫。
花时苟未赏,老至谁能止。上客屡移床,幽僧劳凭几。
初合虽薄劣,却得陪君子。敢问贤主人,何如种桃李。

《鲜于少府宅看花》唐朝诗人李端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玉:

①一种质细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。《尚书·胤(yìn)征》:“火炎昆冈,玉石俱焚。”(胤:古国名。炎:焚烧。)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:“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(攻:制作。)②玉器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。”(牺牲:祭祀用的牛羊猪。加:增加。指虚报。)③精美珍贵的。葛洪《抱朴子·外篇·诘鲍》:“崇节俭之清风,肃玉食之明禁。”④洁白美好的。鲍照《舞鹤赋》:“叠霜毛而弄影,振玉羽而临霞。”(羽:羽翼。)⑤相助;培养。《诗经·大雅·民劳》:“王欲玉女,是用大谏。”(用:以。谏:规劝。)

玉貌:

①喻指美貌。《西游记》回九十一:“看不尽花容~~。”②称人容貌的敬词。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传》:“今观先生之~~,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。”③借指青年时期。卢纶《送黎燧尉阳翟》:“~~承严训,金声称上才。”

貌:

① [名]容貌,面容。魏禧《大铁椎传》:“时座上有健啖客,~甚寝。”②[名]外表,样子。刘知几《史通·模拟》:“盖模拟之体,厥途有二:一曰~同而心异,二曰~异而心同。”③[名]神情,脸色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言之,~若甚戚者。”④[动]描绘。杜甫《丹青引赠曹将军霸》:“屡~寻常行路人。”

对:

①对答;回答;应对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齐宣王问曰:‘齐桓晋文之事,可得闻乎?’孟子对曰:‘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,是以后世无传焉。’”(齐桓:齐桓公。晋文:晋文公。)②对着;向着;朝向;面对。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。”韦应物《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》:“门对寒流雪满山。”③对立;敌对;相对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而所与对敌,或值人杰。”(值:遇到;碰见。)又对手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刘备天下知名,曹操所惮,今在境界,此强对也。”④对付。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,十可以对百。”⑤婚姻配偶。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梁鸿》:“同县孟氏有女,状肥丑而黑,力举石臼,择对不嫁,至年三十。”⑥对照。《梦溪笔谈》卷八:“国朝置天文院于禁中……以两司奏状对勘,以防虚伪。”(勘:校对。)⑦对偶。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体》:“有律诗彻首尾对者,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。”⑧较量。曹丕《典论·自叙》:“余与论剑,因求与余对。”⑨称扬;显扬。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“以对于天下。”

应:

(一)yīng ①当;应当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重则本非应死之罪。”(重:指刑法重。)苏轼《水调歌头》:“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”②古国名。相传为周武王之子的封国,故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。 (二)yìng ①受;接受。王充《论衡·语增》:“周流应聘。”(周流:周游。)②答应;回答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河曲智叟亡以应。”③允许;同意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阿母谓阿女:‘汝可去应之。’”④适合;合于。《荀子· 天论》:“望时而待之,孰与应时而使之?”⑤应和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杀之以应陈涉。”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山鸣谷应,风起云涌。”⑥对付;处置。《三国志· 魏志·钟繇传》:“得所送马,甚应其急。”⑦应验;证实。《后汉书·郭玉传》:“和帝时,为太医丞,多有效应。帝奇之。”⑧小鼓。《诗经·周颂·有瞽》:“应田县鼓。”(田:大鼓。县:悬挂。)

惭:

羞愧。《史记· 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高帝不怿(yì)而有惭色。”

霞:

①彩霞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。”②色彩艳丽。孟郊《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》:“霞衣相飘飘。”③通“遐”。遥远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载营魄而登霞兮,掩浮云而上征。”(营魄:魂魄。)

标:

①树梢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至德之世……上如标枝,民如野鹿。”(标枝:树梢的枝条。)②顶端。李白《蜀道难》:“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。”③事物的枝节或表面。与“本”相对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先治其本,后治其标。”④标杆;标记。《天工开物·乃粒·稻灾》:“立标飘扬鹰俑,则雀可驱矣。”(鹰俑:假鹰。)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见范进抱着鸡,手里插个草标。”⑤写明;表明。睢景臣《[般涉调]哨遍·高祖还乡》:“明标着册历,见放着文书。”⑥格调;风度。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夫以耿介拔俗之标,萧洒出尘之想,度白雪以方洁,干青云而直上。”⑦清代陆军编制的名称,相当于后来的团。

方:

(一)①并列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方舟而济于河。”也指竹木编成的筏子。《诗经·周南·汉广》:“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”②方圆。表面积。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(孙权)割据江东,地方数千里。”③正方;方形。与圆相对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舆人》:“圜者中规,方者中矩。”④方向;方位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北方有侮臣者,愿借子杀之。”⑤方面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心怵惕而震荡兮,何所忧之多方?”(怵惕:戒惧。)⑥正直。《新语·慎微》:“然后忠良方直之人,则得容于世而施于政。”⑦地区;区域。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:“且五方土音,乡俗好尚,习见习闻。”⑧指地。古人以为天圆地方,故称地为方。《淮南子·本经》:“戴圆履方。”⑨方法;办法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博学而无方。”⑩药方;处方。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:“精于方药。”(11)道理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尚贤使能,则民知方。”(尚:尊崇。)(12)比拟;比方。《汉书·卫青霍去病传赞》:“票(piāo)骑亦方此意,为将如此。”(票骑:指霍去病。)(13)副词。1.正在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沛公、项羽方攻陈留。”2. 刚刚。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庑下一生伏案卧,方成草。”3. 就要。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今治水军八十万众,方与将军会猎于吴。”(治:训练。会猎:一同打猎,是交战的婉辞。)(14)介词。正当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方此之时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。” (二)páng [方羊]徘徊。《左传·哀公十七年》:“如鱼窥尾,衡流而方羊。”

不:

(一)①不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(悬)特兮。”(特:三岁的兽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无;没有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词。无实义。《逸周书·皇门》:“我不则寅哉寅哉!”[不禄]士死的讳称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曰崩,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禄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后作“柎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华,鄂不(wěi)。”(常棣:即棠梨树。 鄂:同“萼”。 :有光采。)

似:

①像;类似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材与不材之间,似之而非也。”古诗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”②似乎;好像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天似启之。”晏殊《浣溪沙》:“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③给与。韩愈《谁氏子》:“写吾此诗持送似。”贾岛《剑客》:“今日把似君,谁为不平事。”④介词。引进比较对象。刘克庄《风入松》:“逆旅主人相问,今回老似前回?”⑤通“嗣”。继承;延续。《诗经·大雅·江汉》:“无曰予小子,召公是似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