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学剑翻自哂,为文竟何成。

“学剑翻自哂,为文竟何成。”诗句出处:《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,忆旧游...》;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。

天上白玉京,十二楼五城。仙人抚我顶,结发受长生。
误逐世间乐,颇穷理乱情。九十六圣君,浮云挂空名。
天地赌一掷,未能忘战争。试涉霸王略,将期轩冕荣。
时命乃大谬,弃之海上行。学剑翻自哂,为文竟何成。
剑非万人敌,文窃四海声。儿戏不足道,五噫出西京。
临当欲去时,慷慨泪沾缨。叹君倜傥才,标举冠群英。
开筵引祖帐,慰此远徂征。鞍马若浮云,送余骠骑亭。
歌钟不尽意,白日落昆明。十月到幽州,戈鋋若罗星。
君王弃北海,扫地借长鲸。呼吸走百川,燕然可摧倾。
心知不得语,却欲栖蓬瀛。弯弧惧天狼,挟矢不敢张。
揽涕黄金台,呼天哭昭王。无人贵骏骨,騄耳空腾骧。
乐毅倘再生,于今亦奔亡。蹉跎不得意,驱马还贵乡。
逢君听弦歌,肃穆坐华堂。百里独太古,陶然卧羲皇。
征乐昌乐馆,开筵列壶觞。贤豪间青娥,对烛俨成行。
醉舞纷绮席,清歌绕飞梁。欢娱未终朝,秩满归咸阳。
祖道拥万人,供帐遥相望。一别隔千里,荣枯异炎凉。
炎凉几度改,九土中横溃。汉甲连胡兵,沙尘暗云海。
草木摇杀气,星辰无光彩。白骨成丘山,苍生竟何罪。
函关壮帝居,国命悬哥舒。长戟三十万,开门纳凶渠。
公卿如犬羊,忠谠醢与菹。二圣出游豫,两京遂丘墟。
帝子许专征,秉旄控强楚。节制非桓文,军师拥熊虎。
人心失去就,贼势腾风雨。惟君固房陵,诚节冠终古。
仆卧香炉顶,餐霞漱瑶泉。门开九江转,枕下五湖连。
半夜水军来,浔阳满旌旃。空名适自误,迫胁上楼船。
徒赐五百金,弃之若浮烟。辞官不受赏,翻谪夜郎天。
夜郎万里道,西上令人老。扫荡六合清,仍为负霜草。
日月无偏照,何由诉苍昊。良牧称神明,深仁恤交道。
一忝青云客,三登黄鹤楼。顾惭祢处士,虚对鹦鹉洲。
樊山霸气尽,寥落天地秋。江带峨眉雪,川横三峡流。
万舸此中来,连帆过扬州。送此万里目,旷然散我愁。
纱窗倚天开,水树绿如发。窥日畏衔山,促酒喜得月。
吴娃与越艳,窈窕夸铅红。呼来上云梯,含笑出帘栊。
对客小垂手,罗衣舞春风。宾跪请休息,主人情未极。
览君荆山作,江鲍堪动色。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。
逸兴横素襟,无时不招寻。朱门拥虎士,列戟何森森。
剪凿竹石开,萦流涨清深。登台坐水阁,吐论多英音。
片辞贵白璧,一诺轻黄金。谓我不愧君,青鸟明丹心。
五色云间鹊,飞鸣天上来。传闻赦书至,却放夜郎回。
暖气变寒谷,炎烟生死灰。君登凤池去,忽弃贾生才。
桀犬尚吠尧,匈奴笑千秋。中夜四五叹,常为大国忧。
旌旆夹两山,黄河当中流。连鸡不得进,饮马空夷犹。
安得羿善射,一箭落旄头。

《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,忆旧游...》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。
原题: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,忆旧游,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

【注释】:

学:

(一)①学习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不学,无以言。”②仿效。③学校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夏曰校,殷曰序,周曰庠,学则三代共之。”④学问;学识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其学甚博。”⑤学说;学派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世之显学,儒墨也。” (二)jiào 教导。后作“教”。《墨子·鲁问》:“鲁人有因子墨子而学其子者。”

翻:

①鸟飞;翻飞。王维《辋川闲居》诗:“白鸟归山翻。”②翻动;反复翻转。元稹《竞渡》:“万里黄河翻。”③反转;倾覆。杜甫《白帝》:“白帝城下雨翻云。”④编写;谱写。刘禹锡《杨柳枝词》:“请君莫奏前朝曲,听唱新翻《杨柳枝》。”⑤翻译。《旧唐书·姚崇传》:“今之佛经,罗什所译。姚兴执本与什对翻。”⑥副词。反而;反倒。岑参《衙郡守还》:“头白翻折腰,归家还自笑。”(折腰:指下拜。)

自:

①自己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”(言:通“焉”。配命:合乎天命。)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②亲自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”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高祖自将。”③自然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谚曰:‘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。’”(蹊:小径;小路。)④介词。1.从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,自楚之滕。”(神农:传说为古代造耒耜、兴农业的帝王。许行:当时的农学家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。”2. 由于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。”《汉书·灌夫传》:“侯自我得之,自我捐之,无所恨。”⑤连词。表示假设。可译为假如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”⑥连词。表示假设的让步。可译为即使。《汉书·高祖纪下》:“高祖不修文学,而性明达,好谋能听,自监门戍卒,见之如旧。”又《杜周传》:“自京师不晓,况于远方?”

哂:

①[动]微笑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夫子~之。”②[动]讥笑。刘知几《史通·自叙》:“莫不~其徒劳。”

为:

(一)①做。《诗经·周颂·丰年》:“为酒为醴,烝畀祖妣。”(烝:进献。畀:给予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其为人也孝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爱。)②制作;创作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为宫室,不斩于丘木。”(丘木:墓地的树。)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。”(迟:慢。)③治理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善为国者,仓廪虽满,不偷于农。”(偷:怠惰;忽视。)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为政以德。”④行为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。”(尝:曾经。)⑤充当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温:温习。故:旧的知识。)⑥当作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霓为衣兮风为马。”⑦变为;成为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兰芷变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为茅。”(兰、芷、荃、蕙:皆香草名。)⑧认为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而子为我愿之乎?”(子:你。)⑨是。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余为伯儵,余而祖也。”⑩介词。1. 表被动。被。《三国志 · 吴书· 吕蒙传》:“为张辽等所袭。”2.表对象。对;向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(严仲子)因为聂政语曰:‘臣有仇。’”(11)连词。如果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秦为知之,必不救也。”(12)语气词。1. 与“何”相配,表疑问语气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何以伐为?”(伐:进攻。)2. 多用于句未,表示反问语气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赵皇后》:“今故告之,反怒为!”(故:故意。) (二)wèi ①帮助。《诗经·大雅·凫鹥》:“公尸燕饮,福禄来为。”②介词。1. 表对象。替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为人谋而不忠乎?”2. 表原因。因为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3. 表目的。为了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慎勿为妇死。”③通“伪”。假装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。”

文:

①在身体上刺画花纹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越人断发文身。”②线条交错的图形;花纹。王充《论衡·言毒》:“蝮蛇多文。”③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。《周易·贲》:“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。”④礼乐典章制度。张居正《与蓟辽总督谭二华》:“如有不效,巡关御史得论劾(hé)之,固不必袭此故套虚文为也。”(劾:揭发罪状。袭:沿用。)⑤法令条文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与赵禹更定诸律令,务在深文。”⑥字;文字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书同文。”⑦文辞;文章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 情采》:“昔诗人什篇,为情而造文。”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文者,太守也。”⑧非军事的;与“武”相对。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文武并用,长久之术也。”⑨华美;有文采。杜预《春秋经传集解序》:“史有文质,辞有详略。”(质:质朴。)⑩文饰;掩饰。刘知几《史通·惑经》:“庸儒末学,文过饰非。”(11)柔和;不猛烈。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士龙为人,文弱可爱。”(士龙:陆云字。)(12)量词。计算铜币的单位。《宋书·徐羡之传》:“可以钱二十八文埋宅四角。”

竟:

①乐曲完毕。《周礼·春官·乐师》:“凡乐成则告备”郑玄注:“成,谓所奏一竟。”②完毕;终了。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龟虽寿》:“神龟虽寿,犹有竟时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于是项梁乃教(项)籍兵法,籍大喜,略知其意,又不肯竟学。”③从头至尾。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竟日皆美供,虽晚至亦获盛馔(zhuàn)。”(供:饭食。馔:食物。)④穷究;追究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此县官重太后,故不竟也。”(重:敬重。)苏舜卿《王公行状》:“虽末事必竟。”(末事:小事。)⑤同“境”。边境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亡不越竟。”(亡:逃亡。)⑥终于;终究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信亦知其意,怒,竟绝去。”(绝去:决绝而去。)《后汉书·耿弃传》:“有志者事竟成也。”⑦竟然;居然。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:“而齐竟怒不救楚,楚大困。”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日记》:“拟寻石笋奥境,竟为天夺,浓雾迷漫。”⑧至;直到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“竟(齐)顷公卒,百姓附,诸侯不犯。”

何:

(一)①疑问代词。1. 什么。《诗经·召南·何彼秾矣》:“何彼秾(nóng)矣?”(那长得很茂盛的是什么?)2. 为什么。《汉书·伍被传》:“公独以为无福,何?”3. 何处。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:“云横秦岭家何在?”②副词。1.表示反问。相当于“怎么”、“哪里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大王来何操?”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男儿要当死于边野,以马革裹尸还葬身,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?”(邪:同“耶”。)2.表示感叹。相当于“多么”。曹操《观沧海》:“水何澹澹。” (二)hè 扛;担。《诗经·曹风·候人》:“何戈与祋(duì)。”(祋:兵器名。)泛指背负。《诗经·小雅· 无羊》:“何蓑(suō)何笠。”引申为承受。《诗经·商颂·长发》:“何天之休。”(休:福。)以上意义后来写作“荷”。

成:

①完成;实现。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使秦成帝业。”②帮助实现;成全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”③成为;变为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玉不琢,不成器。”刘向《说苑·奉使》:“齐之临淄三百闾,张袂(mèi)成帷,挥汗成雨。”(闾:里巷。袂:袖子。帷:帷幕。)④成果;成就。李白《化城寺大钟铭》:“少蕴才略,壮而有成。”(蕴:蓄。)⑤成长;成熟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(万物)各得其养以成。”⑥和解;交好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一年》:“秦晋为成。”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哀王于是倍从(zòng)约而因仪请成于秦。”(倍:违背。从:指合纵。仪:人名。)⑦已定的;定型的;现成的。《诗经·周颂·昊天有成命》:“昊天有成命,二后受之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蒋琬费祎姜维传论》:“咸承诸葛之成规,因循而不革。”(咸:都。革:改变。)⑧层;重(chóng)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刑者相半于道,而死人日成积于市。”《吕氏春秋·音初》:“为九成之台。”⑨古代十里见方为一成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成方十里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