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遥欣克复美,光武安可同。

“遥欣克复美,光武安可同。”诗句出处:《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》;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。

黄口为人罗,白龙乃鱼服。得罪岂怨天,以愚陷网目。
鲸鲵未翦灭,豺狼屡翻履。悲作楚地囚,何日秦庭哭。
遭逢二明主,前后两迁逐。去国愁夜郎,投身窜荒谷。
半道雪屯蒙,旷如鸟出笼。遥欣克复美,光武安可同。
天子巡剑阁,储皇守扶风。扬袂正北辰,开襟揽群雄。
胡兵出月窟,雷破关之东。左扫因右拂,旋收洛阳宫。
回舆入咸京,席卷六合通。叱咤开帝业,手成天地功。
大驾还长安,两日忽再中。一朝让宝位,剑玺传无穷。
愧无秋毫力,谁念矍铄翁。弋者何所慕,高飞仰冥鸿。
弃剑学丹砂,临炉双玉童。寄言息夫子,岁晚陟方蓬。

《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》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遥:

①远。《楚辞·招魂》:“路贯庐江兮左长薄,倚沼畦瀛兮遥望博。”(庐江、长薄:均地名。瀛:池泽。)②长久。白居易《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》诗:“遥夜凉风楚客悲。”③飘荡。景差《大招》:“魂魄归徕,无远遥只。”(徕:招来。只:语气词。)[遥遥]1. 辽远的样子。陶潜《赠长沙公》:“遥遥三湘,滔滔九江。”2. 长久的样子。江淹《青苔赋》:“昼遥遥而不暮,夜永永以空长。”3. 摇摆不定的样子。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:“漂翻翻其上下兮,翼遥遥其左右。”

欣:

①高兴;喜悦。《吕氏春秋·大乐》:“欢欣生于平。”②喜爱;爱戴。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昔者之伐也,兴百姓,以为百姓也,是以民能欣之。”[欣欣]1. 高兴的样子。《楚辞·九歌·东皇太一》:“五音纷兮繁会,君欣欣兮乐康。”2.草木茂盛的样子。范成大《寒食郊行书事》之二:“陇麦欣欣绿。”[欣赏]用喜爱的心情来领会其中的意味。陶潜《移居二首》之一:“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。”

克:

①能;能够。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”(邦:国。)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如其克谐,天下可定也。”②战胜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”(竭:耗尽。盈:旺盛。)《资治通鉴·唐高祖武德四年》:“世民每破军克城,诸将佐争取宝货。”③克制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(礼:指礼仪制度。)④通“刻。”刀刻;雕刻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更克画,平斗斛、度量、文章。”⑤约定或限定(时间)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“公乃与克日会战。”⑥好胜。《左传· 僖公九年》:“无好(hào)无恶(wù),不忌不克之谓也。”[克复]收复失地。诸葛亮《为后帝伐魏诏》:“除患宁乱,克复旧都。”(宁:平定。)

克复:

收复,恢复。《三国志·蜀·后主传》“五年春”裴注:“除患宁乱,~~旧都。”

复:

①返回;回归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宣子未出山而复。”崔颢《黄鹤楼》:“黄鹤一去不复返。”②恢复。《吕氏春秋·慎大》:“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。”③报复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为匹夫匹妇复仇也。”④回报;回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有复于王者曰。”⑤副词。再;又。曹植《送应氏》:“侧足无行径,荒畴不复田。”⑥免除赋税徭役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下之下》:“裁什一之税,复三日之役。”

美:

①味美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脍炙与羊枣孰美。”(脍:剁细了的肉。炙:烧烤的肉。羊枣:一种小柿子。孰:哪个。)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:“果之美者,沙棠之实。”②美丽;漂亮。《诗经·魏风·汾沮洳》:“彼其之子,美如玉。”③美善;美好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无国而不有美俗。”④称赞;赞扬。《谷梁传·僖公元年》:“美齐侯之功也。”

光:

①光亮;光辉。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若日之光,若月之明。”李白《静夜思》:“窗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”②明亮;光明。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“与天地兮同寿,与日月兮齐光。”③光采;风采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身长八尺二寸,面目有光。”也指华美。《诗经·大雅·韩奕》:“百两彭彭,八鸾锵锵,不显其光。”④光荣;荣耀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下民之乐,子孙保光。”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取尊官厚禄,以为宗族交游光宠。”⑤时光;光阴。李白《前有一樽酒行二首》之一:“青轩桃李能几何?流光欺人忽蹉跎。”(青轩:官员坐的有青绸障蔽的车。)⑥景物;景色。辛弃疾《南乡子·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:“何处望神州,满眼风光北固楼。”⑦发扬光大。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。”⑧光滑。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爬罗剔抉(jué),刮垢磨光。”(抉:挑出,剔出。)⑨指礼乐文物。《周易·观》:“观国之光,利用宾于王。”

武:

①军事;与军事有关的事。《尚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。”《孙子·行军》:“故令之以文,齐之以武。”②关于技击的。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回:“(史进)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。”③勇猛;威武。《诗经·郑风·羔裘》:“羔裘豹饰,孔武有力。”④足迹;足印。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:“履帝武敏。”⑤古时以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夫目之察度也,不过步武尺寸之间。”⑥继承。《诗经·大雅·下武》:“下武维周,世有哲王。”⑦周代乐曲名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谓韶,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谓武,尽美矣,未尽善矣。”

安:

①安宁;安稳;安定。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风雨不动安如山。”《汉书·薛广德传》:“乘船危,就桥安。”(就桥:从桥上走。)②使安宁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蒋琬传》:“其为政以安民为本,不以修饰为先。”③安乐;安逸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然后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安乐也。”④安心。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司马朗传》“郊境之内,民不安业。”⑤安放;设置。陆游《东阳道中》诗:“先安笔砚对溪山。”⑥疑问代词。相当于“什么”、“什么地方”。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曰:‘沛公安在?’”《汉书·黥布传》:“女安从知之?”(女:你。)⑦副词。表示反问。韩愈《马说》:“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”

可:

(一)①同意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公曰:不可。”②正确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使以臣之言为可,愿行而利其道;以臣之言为不可,久留臣无为也。”(使:如果。)③值得。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”④能够;可以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朽木不可雕也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庶曰:‘此人可就见,不可屈致也。’”⑤着实。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:“吾惧燕(yān)人掘吾城外冢墓,僇(lù)先人,可为寒心。”(僇:通“戮”。杀。此指戮尸。)⑥适合;适宜。张翰《杖赋》:“方圆适意,洪细可乎。”李渔《笠翁一家言·笠翁偶集·种植部》:“芙蕖则不然:自荷钱出水之日,便为点缀绿波;及其茎叶既生,则又日高日上……此皆言其可目者也。”⑦痊愈。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瘦得浑如削,百般医疗终难可。”(浑:简直。)⑧当着,对着。周邦彦《南柯子》:“晓来阶下按新声,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。”(按:击,奏。一方:一块。)⑨副词。1.表示估计,相当于“大约”。王维《洛阳女儿行》:“洛阳女儿对门居,才可容颜十五余。”2. 表示转折,相当于“却”。李白《相逢行》:“相见情已深,未语可知心。”3. 表示反诘,相当于“岂”“哪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骓不逝兮可奈何!”方干《山中言志》:“潜夫自有孤云侣,可要王侯知姓名?”(潜夫:隐居的人。) (二)kè [可汗(hán)]亦作“可罕”。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”(军帖:军中文告。)

同:

①会合;聚集。《诗经·小雅·吉日》:“兽之所同,麀(yōu)鹿麌(yǔ)麌。”(麀:母鹿。麌麌:兽群聚貌。)庾信《燕射歌辞·角调曲》:“泾渭同流,清浊异能。”②古代诸侯按时朝见天子之礼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宗庙之事,如会同,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”(如:或者。端:玄端;诸侯祭服。章甫:黑色冠名。相:主持赞礼者。)③相同;与“异”相对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古今一也,人与我同耳。”④共;共用;同一个。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岂曰无衣? 与子同袍。”文天祥《正气歌》:“牛骥同一皂。”(皂:通“槽”。牛马槽。)⑤统一;同一。《三国志 · 吴书 ·吴主传》:“同船济水。”《礼记·中庸》:“车同轨,书同文,行同伦。”(轨:车子两轮间的距离。伦:伦常纲纪。)⑥偕同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同行十二年。”⑦参与。《武经总要》前集:“不知三军之权,而同三军之任,则疑。”(任:责任;职位。)⑧和谐;安定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(谋闭:停止用计谋。外户:从外面关的门。)⑨整齐。《诗经 ·小雅·车攻》:“我马既同。”⑩古代土地面积单位,方百里为同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且昔天子之地一圻,列国一同。”(11)古代乐律中的阴律,又称“吕”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同》:“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