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--皎然或颂燕然,或赞麟阁。

“--皎然或颂燕然,或赞麟阁。”诗句出处:《讲古文联句》;是唐朝诗人皎然的作品。

帝出于震,文明始敷。--潘述
山岳降气,龟龙负图。--裴济
爰有书契,乃立典谟。--皎然
先知孔圣,飞步天衢。--汤衡
汉承秦弊,尊儒尚学。--潘述
百氏六经,九流七略。--裴济
屈宋接武,班马继作。--皎然
或颂燕然,或赞麟阁。--汤衡
降及三祖,始变二雅。--潘述
仲宣闲和,公干萧洒。--皎然
士衡安仁,不史不野。--皎然
左张精奥,嵇阮高寡。--汤衡
暨于江表,其文郁兴。--汤衡
绮丽争发,繁芜则惩。--潘述
词晔春华,思清冬冰。--潘述
景纯跌宕,游仙独步。--汤衡
青云其情,白璧其句。--汤衡
灵运山水,实多奇趣。--潘述
远派孤峰,龙腾凤翥。--潘述
陶令田园,匠意真直。--皎然
春柳寒松,不凋不饰。--皎然
江淹杂体,方见才力。--汤衡
拟之信工,似而不逼。--汤衡
鲍昭从军,主意危苦。--潘述
气胜其词,雅愧于古。--潘述
隐侯似病,创制规矩。--皎然
时见琳琅,惜哉榛楛。--皎然
谢脁秀发,词理翩翩。--汤衡
孤标爽迈,深造精研。--汤衡
惠休翰林,别白离坚。--潘述
有会必惬,无惭曩贤。--潘述
吴均颇劲,失于典裁。--皎然
竟乏波澜,徒工边塞。--皎然
彼柳吴兴,高视时辈。--汤衡
汀洲一篇,风流寡对。--汤衡
何逊清切,所得必新。--潘述
缘情既密,象物又真。--潘述
江总征正,未越常伦。--皎然
时合风兴,或无淄磷。--皎然
二杜繁俗,三刘琐碎。--汤衡
陈徐之流,阴张之辈。--汤衡
伊数公者,阃域之外。--潘述
吁此以还,有固斯郐。--潘述

《讲古文联句》唐朝诗人皎然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皎:

①洁白明亮。《诗经·陈风·月出》:“月出皎兮。”②洁白;明亮。《穆天子传》卷五:“有皎者鴼。”(鴼:同“鹭”。)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远而望之,皎若太阳升朝霞;迫而察之,灼若芙蕖出渌波。”③清楚的;明白的。王逸《离骚经序》:“其词温而雅,其义皎而朗。”[皎皎]洁白;明亮。《诗经·小雅·白驹》:“皎皎白驹。”《古诗十九首》之十:“皎皎河汉女。”

然:

①燃烧。后来写作“燃”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达。”②代词。如此;这样。《吕氏春秋·用众》:“物固莫不有长,莫不有短,人亦然。”③对;赞同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雍之言然。’”④副词。1.表示出乎意料,相当于“乃”、“竟”。《汉书·丙吉传》:“君侯为汉相,奸吏成其私,然无所惩艾(yì)。”(艾:治。)2. 表示顺承关系。相当于“便”、“就”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。”⑤连词。1.表示转折关系,相当于“然而”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然郑亡,子亦有不利焉!”2.表示让步关系,相当于“虽然”。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七:“然憔悴,尚天真,纤腰细褪罗裙。”⑥助词。1.用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,表示状态,“……的样子”。《诗经· 小雅·南有嘉鱼》:“南有嘉鱼,烝然罩罩。”2. 用于句末,表示比拟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道则高矣,美矣,宜若登天然。”3. 用于句末,表示断定,相当于“焉”、“也”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”

或:

①有的人;有的(物)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或以为死,或以为亡。”(亡:逃亡。)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”②副词。1. 或许;也许。范缜《神灭论》:“刃之与利,或如来说。”2.又。《诗经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:“既立之监,或佐之史。”(监:酒监。史:席间御史。)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军之导,或失道,后大将军。”③连词。1.或者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则千里虽远,亦或迟或速,或先或后,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。”(及:到。)2. 如果。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或王命急宣,有时朝发白帝,暮到江陵。”④助词。用在否定句中。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松柏之茂,无不尔或承。”(承:继承。)⑤通“惑”。迷惑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无或乎王之不智也。”《淮南子·汜论》:“论事如此,岂不或哉!”⑥疑怪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无或乎王之不智也。”

颂:

(一)①颂扬;歌颂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刻石颂秦德。”②《诗经》六义之一。为庙堂乐章。③一种文体。指歌功颂德的文章。姚鼐《古文辞类纂·序》:“颂赞类者,亦《诗经·颂》之流。”④通“诵”。朗读;背诵;讽诵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颂其诗,读其书,不知其人可乎?” (二)róng 仪容。后作“容”。《汉书·儒林传》:“鲁徐生善为颂。”

燕:

(一)①燕子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(安:哪里。鸿:雁。鹄:天鹅。志:志向。)②安逸;安闲。《史记·万石君传》:“虽燕居必冠。”(冠:戴帽。表示恭敬。)③接近;亲近。《韩非子·难三》:“士之用不在近远,而俳(pái)优侏儒,固人主之所与燕也。”(俳优:古代以乐舞作谐戏的艺人。侏儒:杂技艺人。)④轻慢;亵渎。苏轼《题杨次公春兰》:“丹青写真色,欲补《离骚》传。对之如灵均,冠佩不敢燕。”(灵均:屈原的字。)⑤通“宴”。宴饮。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:“我有旨酒,嘉宾式燕以敖。”(式:与。敖:遨游。)(二)yān 周代诸侯国名。战国时七雄之一。在今河北北部与辽宁南部。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亲齐、燕,以成霸王之名。”[燕支]1.草名。可作红色染料、颜料。《南史·齐纪下·废帝海陵王》:“武帝时以燕支为宋衣。”代指红色。白居易《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》:“燕支掌中颗,甘露舌头浆。”也作“燕脂”。2.山名。在匈奴境内。李白《王昭君》之一:“燕支长寒雪作花。”也泛指北地。李白《代赠远》:“燕支多美女,走马轻风雪。”

然:

①燃烧。后来写作“燃”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达。”②代词。如此;这样。《吕氏春秋·用众》:“物固莫不有长,莫不有短,人亦然。”③对;赞同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雍之言然。’”④副词。1.表示出乎意料,相当于“乃”、“竟”。《汉书·丙吉传》:“君侯为汉相,奸吏成其私,然无所惩艾(yì)。”(艾:治。)2. 表示顺承关系。相当于“便”、“就”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。”⑤连词。1.表示转折关系,相当于“然而”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然郑亡,子亦有不利焉!”2.表示让步关系,相当于“虽然”。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七:“然憔悴,尚天真,纤腰细褪罗裙。”⑥助词。1.用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,表示状态,“……的样子”。《诗经· 小雅·南有嘉鱼》:“南有嘉鱼,烝然罩罩。”2. 用于句末,表示比拟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道则高矣,美矣,宜若登天然。”3. 用于句末,表示断定,相当于“焉”、“也”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”

或:

①有的人;有的(物)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或以为死,或以为亡。”(亡:逃亡。)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”②副词。1. 或许;也许。范缜《神灭论》:“刃之与利,或如来说。”2.又。《诗经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:“既立之监,或佐之史。”(监:酒监。史:席间御史。)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军之导,或失道,后大将军。”③连词。1.或者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则千里虽远,亦或迟或速,或先或后,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。”(及:到。)2. 如果。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或王命急宣,有时朝发白帝,暮到江陵。”④助词。用在否定句中。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松柏之茂,无不尔或承。”(承:继承。)⑤通“惑”。迷惑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无或乎王之不智也。”《淮南子·汜论》:“论事如此,岂不或哉!”⑥疑怪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无或乎王之不智也。”

赞:

①辅佐;辅助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大叔仪不贰,能赞大事。”(贰:有二心。)②选拔;举荐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命太尉赞桀俊,遂贤良,举长大。”(遂:引进。)③引导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太史赞王,王敬从之。”④赞礼;司仪。《国语· 周语上》:“内史赞之,三命而后即冕服。”⑤称颂;赞美。《三国志 ·魏书·许褚传》:“下诏褒赞。”⑥文体名。1. 以赞美为主,多用韵语。2.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晋纪》等纪、传的结尾部分有“赞”,略等于总评。⑦告;告诉。《尚书·咸有一德》:“伊陟赞于巫咸。”

麟:

①“麒麟”的简称。《孔子家语·好生》:“凤翔麟至,鸟兽驯德。”②大雄鹿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射麋脚麟。”③通“燐”。明亮。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炳炳麟麟,岂不懿哉?”

阁:

①贮藏食物的橱柜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大夫七十而有阁。”②一种类似楼房的建筑物,通常为两层,四方形,六角形或八方形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飞阁流丹,下临无地。”(丹:指彩绘。无地:指水中。)③女子卧室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开我东阁门,坐我西阁床。”④阁道,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架木而成的道路。也指楼与楼之间架空的复道。《洛阳伽蓝记·法云寺》:“重门启扇,阁道交通。”(扇:门扇。)⑤小门。古诗《上山采蘼芜》:“新人从门入,故人从阁去。”⑥中央官署。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虽署三公,事归台阁。”⑦搁置;放下。《齐民要术·养羊》:“于风凉处阁置。”《新唐书·刘知几传》:“阁笔相视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