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南湖一夜雨,应湿采莲船。

“南湖一夜雨,应湿采莲船。”诗句出处:《效崔国辅》;是唐朝诗人韩偓的作品。



澹月照中庭,海棠花自落。独立俯闲阶,风动秋千索。
雨后碧苔院,霜来红叶楼。闲阶上斜日,鹦鹉伴人愁。
酒力滋睡眸,卤莽闻街鼓。欲明天更寒,东风打窗雨。
罗幕生春寒,绣窗愁未眠。南湖一夜雨,应湿采莲船。

《效崔国辅》唐朝诗人韩偓的作品。

【注释】:

一:

①数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何爱一牛?”(爱:吝惜。)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数者,一、十、百、千、万也。”又表序数第一。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投足以歌八阕:一曰载民,二曰玄鸟。”(八阕:指舞乐的八章。载民、玄鸟:乐曲八章之名。)②专一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螾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”(螾:通“蚓”。蚯蚓。)③全;满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至拜大将,乃韩信也,一军皆惊。”④统一;使……一致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一法度衡石丈尺。”⑤相同。《左传·庄公十二年》:“天下之恶一也。”(恶:指恶人。)⑥整体。贾谊《新书·过秦上》:“合从缔交,相与为一。”⑦古代哲学概念。指“道”及“道”所派生的“气”。⑧副词。1. 一概;都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食客数千人,无贵贱一与文等。”2. 一旦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一闻人之过,终身不忘。”(过:过失。)3. 乃;竟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靖郭君之于寡人,一至于此乎?”⑨语气词。起加强语气的作用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寡人耻之,愿比死者一洒之。”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。[一何]副词。表示程度深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!”

应:

(一)yīng ①当;应当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重则本非应死之罪。”(重:指刑法重。)苏轼《水调歌头》:“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”②古国名。相传为周武王之子的封国,故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。 (二)yìng ①受;接受。王充《论衡·语增》:“周流应聘。”(周流:周游。)②答应;回答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河曲智叟亡以应。”③允许;同意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阿母谓阿女:‘汝可去应之。’”④适合;合于。《荀子· 天论》:“望时而待之,孰与应时而使之?”⑤应和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杀之以应陈涉。”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山鸣谷应,风起云涌。”⑥对付;处置。《三国志· 魏志·钟繇传》:“得所送马,甚应其急。”⑦应验;证实。《后汉书·郭玉传》:“和帝时,为太医丞,多有效应。帝奇之。”⑧小鼓。《诗经·周颂·有瞽》:“应田县鼓。”(田:大鼓。县:悬挂。)

湿:

(一)①潮湿。与“干” 相对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施薪若一,火就燥也;平地若一,水就湿也。”②沾湿。李山甫《早春微雨》:“怪来莺蝶似凝愁,不觉看花暂湿头。” (二)tà 古水名。后变写作“漯”。为古黄河支流,河道屡有变迁,主河道在今山东省茌(chí)平县。已湮没

采:

(一)①采摘。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登彼西山兮,采其薇矣。”②开采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今农事弃捐,而采铜者日蕃。”③收集。《论衡·自纪》:“非玉工珠师,莫能采得。”④选取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采上古帝位号,号曰‘皇帝’。”⑤精神;神色。李白《白马篇》:“酒后竞风采,三杯弄宝刀。”⑥同“彩”。彩色。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西蜀丹青不为采。”⑦彩色的绸缎。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(商贾)衣必文采,食必粱肉。”⑧指美丽的词藻。《文心雕龙·情采》:“是以联辞结采,将欲明经。”⑨博具的花色;彩头。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下:“掷采之骰有二,其法生于握槊,变于双陆。”(握槊、双陆:古代博戏。)因指赌注。⑩幸运;运气。许棐《选官图》诗:“纵有黄金无好采,也难平白到公卿。”(11)叫好声。《水浒传》第十回:“安排的好菜蔬,调和的好汁水,来吃的人都喝采。”(12)理会。后作“睬”。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七:“倾山覆海晏然静,地动安眠岂采伊。”(13)木名。即栎,通称柞树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尧之有天下也,堂高三尺,采椽不斫。”(堂:屋基。) (二)cài 采地,古代卿大夫的封地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