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露桃秾李自成谿,流水终天不向西。”诗句出处:《瑶草春》;是唐朝诗人顾况的作品。
信节冠秋胡。议以腰支嫁,时论自有夫。蝉鬓蛾眉明井底,
燕裙赵袂萦辘轳。李生闻之泪如绠。不忍回头看此井。
月中桂树落一枝,池上䴔䴖唳孤影。露桃秾李自成谿,
流水终天不向西。翠帐绿窗寒寂寂,锦茵罗荐夜凄凄。
瑶草春,丹井远,别后相思意深浅。
【注释】:
露:
①露水。《诗经·召南·行露》:“畏行多露。”白居易《暮江吟》:“露似真珠月似弓。”引申为润泽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覆露万民。”②露天;在屋外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太仓之粟,陈陈相因,充溢露积于外,至腐败不可食。”(太仓:京都谷仓。陈:指陈旧的谷物。因:积压。)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草行露宿,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。”③显露;泄露。《论衡·对作》:“文露而旨直。”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事遂漏露。”④败坏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入其境,其田畴秽,都邑露。”⑤羸弱;疲惫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于是乎节宣其气,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。”(湫底:闭塞不通。)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诸侯见齐之罢露,君臣之不亲,举兵而伐之。”⑥通“辂”。车子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昔我先王熊绎,辟在荆山,荜露蓝蒌,以处草莽。”(辟:避。蓝蒌:衣服破旧。)秾:
①花木繁盛的样子。《诗经·召南·何彼秾矣》:“何彼秾矣?华(花)如桃李。”(何彼:那是什么。如:乃是。)②浓厚;浓郁。苏轼《和刘孝叔会虎丘》:“青山兴已秾。”③丰满。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秾纤得中,修短合度。”(纤:细。此指体瘦。中:适中。修:长。)④艳丽;美丽。元稹《山枇杷》:“秾姿秀色人皆爱。”自:
①自己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”(言:通“焉”。配命:合乎天命。)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②亲自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”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高祖自将。”③自然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谚曰:‘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。’”(蹊:小径;小路。)④介词。1.从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,自楚之滕。”(神农:传说为古代造耒耜、兴农业的帝王。许行:当时的农学家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。”2. 由于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。”《汉书·灌夫传》:“侯自我得之,自我捐之,无所恨。”⑤连词。表示假设。可译为假如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”⑥连词。表示假设的让步。可译为即使。《汉书·高祖纪下》:“高祖不修文学,而性明达,好谋能听,自监门戍卒,见之如旧。”又《杜周传》:“自京师不晓,况于远方?”成:
①完成;实现。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使秦成帝业。”②帮助实现;成全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”③成为;变为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玉不琢,不成器。”刘向《说苑·奉使》:“齐之临淄三百闾,张袂(mèi)成帷,挥汗成雨。”(闾:里巷。袂:袖子。帷:帷幕。)④成果;成就。李白《化城寺大钟铭》:“少蕴才略,壮而有成。”(蕴:蓄。)⑤成长;成熟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(万物)各得其养以成。”⑥和解;交好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一年》:“秦晋为成。”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哀王于是倍从(zòng)约而因仪请成于秦。”(倍:违背。从:指合纵。仪:人名。)⑦已定的;定型的;现成的。《诗经·周颂·昊天有成命》:“昊天有成命,二后受之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蒋琬费祎姜维传论》:“咸承诸葛之成规,因循而不革。”(咸:都。革:改变。)⑧层;重(chóng)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刑者相半于道,而死人日成积于市。”《吕氏春秋·音初》:“为九成之台。”⑨古代十里见方为一成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成方十里。”谿:
(旧读qī) ①同“溪”。山间的流水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不临深谿,不知地之厚也。”②空虚。《吕氏春秋·适音》:“太清则志危,以危听清,则耳豁极。”(太清:指乐音过于纯净。危:紧急。极:疲困。)③中医术语。与“谷”并称。指肢体肌肉之间的缝隙或凹陷处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肉之大会为谷,肉之小会为谿。”[勃谿]争斗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室无空虚,则妇姑勃谿。”流:
①水流动。《诗经·卫风·硕人》:“河水洋洋,北流活(guō)活。”(活活:流水声。)②泛指液体流动。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若士必怒,伏尸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缟素。”(伏尸二人:指杀死国王和自己。缟素:穿白色孝服。)③水流;河流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又河流的主干。屈原《九章·哀郢》:“顺风波以从流兮。”④运动不停;移动不定。杜牧《秋夕》:“红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”⑤漂泊;流亡。刘禹锡《谢分司东都表》:“闾里获安,流庸尽复。”(庸:受雇用的人。)《列女传》:“今水旱连年,民流满道。”⑥流放;放逐。旧时遣往边远地区服役的刑罚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建炎四年》:“自今官吏犯赃,虽未加诛戮,若杖脊流配,不可贷也。”《尚书·舜典》:“流共工于幽州。”⑦流传;散播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德之流行,速于置邮而传命。”⑧变化,演变(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转变);放纵。宋濂《答章秀才论诗书》:“阴子坚涉于浅易,何仲言流于琐碎。”(阴子坚:阴铿。何仲言:何逊。)⑨流派;派别;品类。刘基《卖柑者言》:“退而思其言,类东方生滑稽之流。”《齐民要术·序》:“花草之流,可以悦目。”[流连]1.耽于游乐而忘归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流连荒亡,为诸侯忧。”(荒亡:沉迷于田猎酒色,纵欲无度。)2. 依恋不舍。傅亮《为宋公修张良庙教》:“游九京者,亦流连于随会。”(九京:即九原,春秋时晋大夫的墓地。随会:晋大夫。)3. 滞留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靖传》:“封符指期,无流连之吏。”4. 流徙离散。《汉书·师丹传》:“百姓流连,无所归心。”5. 哭泣流泪的样子。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:“言无所及,唯涕泣流连。”终:
①终了;结束。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:“靡(mí)不有初,鲜(xiǎn)克有终。”(靡:无。鲜:少。克:能。)《孙子兵法·势篇》:“终而复始,日月是也。”②生命完结;死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老母今以天年终,政将为知己者用。”(政:人名。)③自始至终。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受地于先王,愿终守之。”④副词。终归;终于。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为蛇足者,终亡其酒。”⑤尽;全。《老子》:“骤雨不终日。”[终……且……]既……又……。《诗经·邶风·终风》:“终风且暴。”(暴:急雨。)天:
①人的头部。《吕氏春秋·论人》:“适耳目,节嗜欲,释智谋,去巧故……若此,则无以害其天矣。”(释:去除。巧故:伪诈。)②天空。王充《论衡·谈天》:“察当今天去地甚高,古天与今无异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(qióng)庐,笼盖四野。”(穹庐:毡帐。)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。《周易· 睽》:“其人天且劓。”(劓:割掉鼻子的刑罚。)④天气;气候。《吕氏春秋·季春》:“行秋令,则天多沉阴。”⑤自然界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⑥自然形成的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。”⑦上帝;自然界的主宰。《春秋繁露 ·郊祭》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。”⑧天命;天意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国之存亡,天也。”⑨依凭;依靠者。《仪礼· 丧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。”不:
(一)①不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”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(悬)特兮。”(特:三岁的兽。)②非;不是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中是者取之,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?”③无;没有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德而有功。”④未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⑤句中助词。无实义。《逸周书·皇门》:“我不则寅哉寅哉!”[不禄]士死的讳称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曰崩,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禄。” (二)fū花萼。后作“柎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华,鄂不(wěi)。”(常棣:即棠梨树。 鄂:同“萼”。 :有光采。)向:
①朝北的窗户。《说文》:“向,北出牖也。”②对着;朝向。《孙子·军争》:“故用兵之法,高陵勿向。”③趋向;奔向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(西伯)修义而人向之,卒为天下患。”④方向;目标。柳宗元《送兄序》:“进不知向,退不知守。”⑤将近;接近。陶潜《岁暮和张常侍》:“向夕长风起,寒云没西山。”⑥仰慕;归向。沈作喆《寓简》卷二:“朝者君子所会,市者小人所集,义欲向君子而背小人也。”⑦偏爱;偏袒。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八回:“行者道:‘八戒生得夯,你有些偏向他。’”⑧原先;从前。《庄子· 山木》:“向也不怒,而今也怒。”⑨原来的;旧的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。”(志:记。)⑩副词。相当于“刚才”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向者休来,吾告之以至人之德。”(休:人名。至人:有至德之人。)(11)介词。表示方向、对象。李煜《虞美人》: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(12)连词“假使”。相当于“如果”。《论衡·定贤》:“向令韩信用权变之才,为芳叔通之事,安得谋反诛死之祸哉?”西:
①鸟类止息。《敦煌曲子词集·西江月》:“棹歌惊起乱西禽,女伴各归南浦。”②方位名,日落处,与“东”相对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东至于海,西至于河。”③副词。向西;往西。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: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- 上一篇:猿吟郡斋中,龙静檀栾流。
- 下一篇:明朝若相忆,云雨出巫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