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鲁连真义士,陆逊岂书生。”诗句出处:《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》;是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。
高阁凭栏槛,中军倚旆旌。感时常激切,于己即忘情。 河华屯妖气,伊瀍有战声。愧无戡难策,多谢出师名。 秉钺知恩重,临戎觉命轻。股肱瞻列岳,唇齿赖长城。 隐隐摧锋势,光光弄印荣。鲁连真义士,陆逊岂书生。 直道宁殊智,先鞭忽抗行。楚云随去马,淮月尚连营。 抚剑堪投分,悲歌益不平。从来重然诺,况值欲横行。 |
【注释】:
鲁:
①嘉美;赞美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周公受禾东土,鲁天子之命。”②迟钝,笨拙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柴也愚,参也鲁。”③古代诸侯国名。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此。故都在今山东省曲阜市。连:
①联合;集合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故善战者服上刑,连诸侯者次之。”《史记· 田单列传》:“乐毅畏诛而不敢归,以伐齐为名,实欲连兵南面而王(wàng)齐。”(王:称王。)②连接。陈子龙《寓山赋》:“是山也,峻削孤竦,无所连附。”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连辟公府,不就。”③连续。何景明《岁晏行》:“长官叫号吏驰突,府帖连催筑河卒。”(府帖:府的文书。)④牵连;连累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令民为什伍,而相收司连坐。”⑤同时得到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一钓而连六鳌。”⑥连同;连带。葛洪《神仙传》:“凡传三人,连子四矣。”⑦姻亲关系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“(吕嘉)及苍梧秦王有连。”⑧古代行政区划名。十国为连。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。”(方伯:一方诸侯之长。)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十国以为连”。⑨未炼的铅。后作“链”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长沙出连锡。”真:
①古称仙人为真。《楚辞·九思·守志》:“随真人兮翱翔。”②本性;本质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无益损乎其真。”③真实;真诚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使真伪毋相乱。”④真书,即汉字楷书。⑤副词。的确;实在。杜甫《莫相疑行》:“牙齿欲落真可惜。”义:
(一)①合宜;合理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”(使:役使。)也指合宜的道德、行为或道理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。”②正义;道义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春秋无义战。”③指卓异过人的品行与节操。《史记·信陵君列传》:“以公子之高义,为能急人之困。”(急:急于援助。)④名分。《商君书·君臣》:“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,民乱而不治,是以圣人列贵贱,制爵秩,立名号,以别君臣上下之义也。”(秩:等级;次序。)⑤交情;情分。《古今小说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两下恩深义重,各不相舍。”⑥意义;含义。《晋书·王隐传》:“文体混漫,义不可解。”⑦公益的;为公益事业而举办的。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一:“(周)畅收葬洛阳城旁客死骇骨万余,为立义冢(zhǒng)。”(客:寄居他乡。冢:坟墓。)⑧因领养或拜认而结成的亲属关系。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景兴尼寺》:“汝南王闻而异之,拜为义父。”⑨假的;人造的。《新唐书·五行志一》:“义髻(jì)抛河里。”(髻:发髻。)⑩通“议”。议论。《战国策·东周策》:“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。”《吕氏春秋· 上农》:“民农则重,重则少私义,少私义则公法立。”(11)通“俄é”。邪曲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掩义隐贼。” (二)yí ①仪容;状貌。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:“遣诣相国府,署行、义、年。”②礼仪;仪制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三年》:“朝以正班爵之义。”士:
①从事某种活动的男子。《周易·归妹》:“女承筐,无实;士刲(kuī)羊,无血。”(刲:割。)②特指未婚的青年男子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于嗟女兮,无与士耽。”③古代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,贵族的最下一等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诸侯之上大夫卿、下大夫、上士、中士、下士,凡五等。”④智者;贤者。后泛指读书人,知识阶层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故君子居必择乡,游必就士。”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士农工商,四民有业。学以居位曰士,辟士殖谷曰农,作巧成器曰工,通财鬻(yù)货曰商。”(鬻:卖。)⑤古代的法官;狱官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。”(管夷吾:管仲。孙叔敖:春秋时楚令尹。海:指隐居海滨。)⑥对人的美称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”⑦古军制,在车上者称士,也称“甲士”。与“步卒”相对。屈原《九歌·国殇》:“矢交坠兮士争先。”⑧通“事”。职事;从事。《诗经·豳风·东山》:“制彼裳衣,勿士行枚。”⑨通“仕”。做官。《论衡·刺孟》:“有士于此,而子悦之。”⑩通“恃”。依靠;凭借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见威王》:“孙子见威王,曰:‘夫兵者,非士恒势也。’”陆:
①[名]陆地。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水~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”②[名]道路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复~重阁,转石成雷。”③[名]高而平的大土山。《楚辞·九叹·忧苦》:“巡~夷之曲衍兮,幽空虚以寂寞。”④[动]跳跃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龁草饮水,翘足而~,此马之真性也。”逊:
①逃;逃走。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抱其书而远逊。”②退让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将逊于位,让于虞舜。”③恭顺;谦逊。《荀子·子道》:“辞不逊与?”④差;不及。《徐霞客游记·粤西游日记二》:“高少逊北岭。”岂:
(一)副词。①表示反问。相当于“难道”、“怎么”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晋,吾宗也,岂害我哉?”②表示推测或疑问。相当于“是否”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,将军岂愿见之乎?”(二)kǎi 同“愷”。快乐;和乐。《诗经·小雅·鱼藻》:“岂乐饮酒。”[岂弟]同“愷悌”。和悦可亲。《诗经·齐风·载驱》:“齐子岂弟。”(齐子:齐国国君的女儿。)书:
①书写;用文字记录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”《左传·隐公七年》:“滕侯卒,不书名,未同盟也。”②书法。《新唐书·三宗诸子传》:“(李)范好学,工书。”③书法的字体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六体者,古文、奇字、篆书、隶书、缪篆、虫书。”④指文字。《南史·陈伯之传》:“伯之不识书。”⑤书籍。《论语· 先进》:“何必读书,然后为学?”⑥特指古代典籍《尚书》,为五经之一,内容主要是上古帝王的文诰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尽信《书》,则不如无《书》。”⑦书信。《左传· 昭公六年》:“叔向使诒子产书。”⑧公文;文书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民知争端矣,将弃礼而征于书。”(征:征引。书:指刑法。)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”⑨指帝王的诏书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上》:“立春之日,下宽大之书曰……”⑩臣下的奏章。岑参《寄左省杜拾遗》:“圣朝无阙事,自觉谏书稀。”(阙:缺点。)书生:
①儒生或学生的称谓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》:“少为~~,言行质直。”②从事缮写的人。唐临《冥报记》:“大起房廊为写经之室,庄严清净,供给丰厚,~~常数十人。”生:
①生长;长出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”②活着;生存。《论语· 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③生命;性命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禄也者,人之所以持生也。”(禄:俸禄。持:维持。)④产生;发生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水渊深广,则龙鱼生之。”⑤生育;诞生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庄公寤生。”⑥生存的期间,指人的一生;一辈子。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”⑦生活;生计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乡邻之生日蹙(cù)。”(蹙:窘迫。)⑧不熟的。1. 未煮或未煮熟的。《吕氏春秋·适音》:“大飨之礼,上玄尊而俎生鱼。”2.未加工炼制的。《洛阳伽蓝记·城北》:“头后垂二尺生绢。”⑨读书的人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,以非当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