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悲风为我起,激烈伤雄才。

“悲风为我起,激烈伤雄才。”诗句出处:《冬到金华山观,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》;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。

涪右众山内,金华紫崔嵬。上有蔚蓝天,垂光抱琼台。
系舟接绝壁,杖策穷萦回。四顾俯层巅,澹然川谷开。
雪岭日色死,霜鸿有馀哀。焚香玉女跪,雾里仙人来。
陈公读书堂,石柱仄青苔。悲风为我起,激烈伤雄才。

【注释】:

悲:

①哀痛;悲伤。《礼记· 问丧》:“夫悲哀在中,故形变于外也。”《韩非子·和氏献璧》:“子奚哭之悲也?”(奚:为何。)②同情;怜悯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(蒋氏)言之,貌若甚戚者。余悲之。”(戚:悲哀。)③眷恋。《汉书·高祖纪下》:“游子悲故乡。”

悲风:

①凄厉的寒风。李白《古风》:“天寒~~生,夜久众星没。”②秋风。参见“素风”。

风:

(一)①空气流通的现象。《诗经·邶风·北风》:“北风其凉。”②吹风;让风吹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有寒疾,不可以风。”③比喻快速如风。《资治通鉴·晋成帝咸和五年》:“俟足下军到,风发相赴。”④气势;势头。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好臧否人物,王公贵人望风惮之。”⑤教化;教育。《周书·齐炀王宪传》:“宣风导礼。”⑥风气;风俗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故为之说,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。”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衣冠简朴古风存。”⑦景象;景色。杨万里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》之一:“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”⑧风度;风格。杜甫《咏怀古迹五首》:“摇落深知宋玉悲,风流儒雅亦吾师。”⑨歌谣;民歌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吾骤歌北风,又歌南风。”(骤:屡次。)⑩走失;散失。《尚书·费誓》:“马牛其风。”(11)病名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粲传》注引《典略》:“太祖先苦头风,是日疾发卧。”(12)讽诵。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辩》:“先须读《楚辞》,朝夕讽詠,以为之本。” (二)fěng 通“諷(fěng)”。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。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:“广汉闻之,先风告(杜)建不改,于是收案致法。”(收案:收审。)[风骚]《诗经》的《国风》和《楚辞》的《离骚》的合称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:“莫不同祖风骚。”(祖:效法。)也泛指诗文。高适《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》:“晚晴催翰墨,秋兴引风骚。”(翰:笔。)

为:

(一)①做。《诗经·周颂·丰年》:“为酒为醴,烝畀祖妣。”(烝:进献。畀:给予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其为人也孝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爱。)②制作;创作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为宫室,不斩于丘木。”(丘木:墓地的树。)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。”(迟:慢。)③治理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善为国者,仓廪虽满,不偷于农。”(偷:怠惰;忽视。)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为政以德。”④行为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。”(尝:曾经。)⑤充当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温:温习。故:旧的知识。)⑥当作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霓为衣兮风为马。”⑦变为;成为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兰芷变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为茅。”(兰、芷、荃、蕙:皆香草名。)⑧认为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而子为我愿之乎?”(子:你。)⑨是。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余为伯儵,余而祖也。”⑩介词。1. 表被动。被。《三国志 · 吴书· 吕蒙传》:“为张辽等所袭。”2.表对象。对;向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(严仲子)因为聂政语曰:‘臣有仇。’”(11)连词。如果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秦为知之,必不救也。”(12)语气词。1. 与“何”相配,表疑问语气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何以伐为?”(伐:进攻。)2. 多用于句未,表示反问语气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赵皇后》:“今故告之,反怒为!”(故:故意。) (二)wèi ①帮助。《诗经·大雅·凫鹥》:“公尸燕饮,福禄来为。”②介词。1. 表对象。替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为人谋而不忠乎?”2. 表原因。因为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3. 表目的。为了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慎勿为妇死。”③通“伪”。假装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。”

起:

①[动]站起,起来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曩子坐,今子~。”②[动]起床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鸡鸣而~。”③[动]起身,出发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子墨子闻之,~于鲁。”④[动]兴起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一废一~,应子以贯,理贯不乱。”⑤[动]发动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远方之能疑者,并举而争~矣。”⑥[动]起用。《泰州海陵县主薄许君墓志铭》:“有拔而~之。”⑦[动]修建。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秦~长城,竟海为关。”⑧[动]开始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明法度,定律令,皆以始皇~。”⑨[动]出身。《汉书·萧何曹参传》:“萧何曹参皆~刀笔吏。”

激:

(一)①阻遏水势;使之腾涌。《孙子·势》:“激水之疾,至于漂石者,势也。”引申为冲刷,冲击。《尸子·君治》:“扬清激浊,荡去滓秽。”②迅疾;猛烈。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:“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,其势激也。”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“千雷万霆,激绕其身。”③激动;激励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五人者……激于义而死焉者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恃君》:“所以激君人者之行,而厉人主之节也。”引申为激动。柳宗元《贞符序》:“臣不胜奋激。”④声音高亢。左芬《万年公主诔》:“挽童齐唱,悲音激摧。”(挽童:引灵柩唱哀歌的少年。摧:悲痛。) (二)jiào 鲜明;明亮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唇如激丹,齿如齐贝。”《酉阳杂俎·诺皋记上》:“光明迭激,目不能视。”

激烈:

激昂,高亢。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》:“取笑同学翁,浩歌弥~~。”

烈:

①火势猛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夫火烈,民望而畏之,故鲜(xiǎn)死也。”(鲜:很少。)②猛烈;强烈。沈约《连珠》:“臣闻烈风虽震,不断蔓草之根。”《淮南子·齐俗》:“曾参之养亲也,若事严主烈君。”③香味浓郁。《吕氏春秋·尽数》:“凡食,无以烈味重酒。”④焚烧;燃烧。《孟子· 滕文公上》:“益烈山泽而焚之。”(益:远古人名。)⑤光明;显赫。何晏《景福殿赋》:“烈若钩星在汉。”陆云《吴故丞相陆公诔》:“我有烈武,如震如霆。”(烈武:显赫的武功。)⑥威武;威力。刘劭《人物志·八观》:“是故骨直气清,则休名生焉;气清力劲,则烈名生焉。”(休:美。)欧阳修《秋声赋》:“其所以摧败零落者,乃一气之余烈。”⑦刚烈;坚贞。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凡此之辈数百人,皆忠壮果烈,有智有仁。”⑧事业;功业。傅亮《为宋公修张良庙教》:“抒怀古之情,存不刊之烈。”(刊:磨灭。)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及至始皇,奋六世之馀烈。”⑨通“列”。行列。《诗经·郑风·大叔于田》:“叔在薮(sǒu),火烈具举。”(薮:草木茂盛的沼泽。)[烈士]指建功立业、重义轻利的人。杨炯《上骑都尉高则神道碑》:“烈士徇(xùn)名,不受黄金之赏。”(徇:求。)

伤:

①人或动物身体受到损伤。《春秋·宣公三年》:“郊牛之口伤。”(郊:祭祀名。)②伤口;创伤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吴起怀瘳实而吮伤。”③伤害;损害。《周易·节卦》:“节以制度,不伤财,不害民。”④妨碍。杜甫《陈拾遗故宅》:“位下曷足伤?”⑤忧愁;悲伤;忧伤。《诗经·小雅·杕杜》:“女心伤止。”(止:句末语气词。)⑥丧祭。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明君饰食饮吊伤之礼。”⑦嫌;失之于。《北史·苏威传》:“所修格令章程,并行于当世,颇伤琐碎。”⑧太;过度。齐己《野鸭》:“长生缘甚瘦,近死为伤肥。”

雄:

①雄性的,与“雌”相对。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:“谁知鸟之雌雄。”②强有力的;杰出的。《后汉书·荀彧(yù)传》:“彧闻操有雄略,而度(duó)绍不能定大业。”(操:曹操。度:估量。绍:袁绍。)③称雄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方今唯秦雄天下。”④杰出的人或国家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常为诸侯雄。”

才:

①副词。表示此前不久。晁错《言守边备塞疏》:“救之,少发则不足,多发,远县才至,则胡又已去。”(胡:指匈奴。)②仅仅;只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初极狭,才通人。”③表示在某种条件下结果怎样。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二回:“问了乡人,才寻着了关帝庙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