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贯穿无遗恨,荟蕞何技痒。”诗句出处:《八哀诗·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》;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。
鶢鶋至鲁门,不识钟鼓飨。孔翠望赤霄,愁思雕笼养。 荥阳冠众儒,早闻名公赏。地崇士大夫,况乃气精爽。 天然生知姿,学立游夏上。神农极阙漏,黄石愧师长。 药纂西极名,兵流指诸掌。贯穿无遗恨,荟蕞何技痒。 圭臬星经奥,虫篆丹青广。子云窥未遍,方朔谐太枉。 神翰顾不一,体变钟兼两。文传天下口,大字犹在榜。 昔献书画图,新诗亦俱往。沧洲动玉陛,宣鹤误一响。 三绝自御题,四方尤所仰。嗜酒益疏放,弹琴视天壤。 形骸实土木,亲近唯几杖。未曾寄官曹,突兀倚书幌。 晚就芸香阁,胡尘昏坱莽。反覆归圣朝,点染无涤荡。 老蒙台州掾,泛泛浙江桨。覆穿四明雪,饥拾楢溪橡。 空闻紫芝歌,不见杏坛丈。天长眺东南,秋色馀魍魉。 别离惨至今,斑白徒怀曩。春深秦山秀,叶坠清渭朗。 剧谈王侯门,野税林下鞅。操纸终夕酣,时物集遐想。 词场竟疏阔,平昔滥吹奖。百年见存殁,牢落吾安放。 萧条阮咸在,出处同世网。他日访江楼,含凄述飘荡。
|
【注释】:
贯:
(一)①穿钱的绳索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京师之钱累巨万,贯朽而不可校。”(校:计算。)②引申为量词。古代铜钱用绳子穿,一千个为一贯。《封氏闻见记· 道祭》:“大者费千余贯,小者犹三四百贯。”③贯通;通晓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矢贯余手及肘。”(及:达到。)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吾道一以贯之。”④穿;穿连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贯薜荔之落蕊。”(薜荔:蔓生的香草。)⑤条理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百王之无变,足以为道贯。”⑥侍奉;服事。《诗经 ·魏风·硕鼠》:“三岁贯女。”(女:你。)⑦祖籍;籍贯。白居易《新丰折臂翁》:“翁云贯属新丰县,生逢圣代无征战。”⑧学习;复习。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昼而讲贯,夕而习复。”⑨习惯。后作“惯”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我不贯与小人乘。” (二)wān 通“弯”。《盐铁论·论功》:“一旦有急,贯弓上马而已。”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士不敢贯弓而报怨。”贯穿:
贯通,通达。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~~古今。”穿:
①穿透;穿破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强弩之末,势不能穿鲁缟。”《隋唐嘉话》卷下:“昆明池者,汉孝武所穿,有捕鱼利。”②通过。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:“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”③孔洞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陶人》:“甑实二鬴,厚半寸,唇寸,七穿。”④贯穿。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贯穿古今。”无:
①没有。跟“有”相对。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。”②副词。表示否定,相当于“不”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民以此为教,则粟焉得无少,而兵焉得弱也?”③连词。表示条件,相当于“无论”、“不论”。《诗经·鲁颂·沣水》:“不小不大,从公于迈。”④通“毋”。不要。《古诗源·箜篌引》:“公无渡河,公竟渡河。堕河而死,当奈公何!”⑤非;不是。《管子·形势》:“则国非其国,而民无其民也。”⑥语气词。用于疑问句末,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否”。白居易《问刘十九》:“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遗:
(一)①失去;丢失。《韩非子·难三》:“齐桓公饮酒醉,遗其冠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禹之趋时也,履遗而弗取,冠挂而弗顾。”(履:鞋。冠:帽。)②遗漏;忽略。《韩非子·有度》:“刑过不避大臣,赏善不遗匹夫。”③遗失;遗漏的东西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,招贤进能。”(阙:缺失。)④舍弃。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商君遗礼义。”(商君:指商鞅。)⑤遗留;留给。《史记·韩长儒列传》:“兄弟不能相教,乃为太后遗忧。” ⑥前代遗留的风气、风格等。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四:“卢(照邻)、骆(宾王)、王(勃)、杨(炯),号称四杰,词旨华靡,固沿陈、隋之遗,翩翩意象,老境超然胜之。”⑦特指死者留下的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深追先帝遗诏。”(追:追念。)⑧剩下。曹操《蒿里行》:“生民百遗一。”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地有遗利,民有余力。”⑨超脱。贾谊《鵩鸟赋》:“至人遗物兮,独与道俱。”⑩排泄。《南史·梁豫章王综传》:“尝改岁后,问讯临川王宏,出至中阁,登宏羊车次遗粪而出。”(11)坠;落。刘向《九叹·思古》:“目眇眇而遗泣。”(泣:眼泪。) (二)wèi ①给予;赠送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公子闻之,往请,欲厚遗之。”②特指馈赠。古乐府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。”③送达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三回:“表然其言,先遣人以书遗谭。”④指送行。《商君书·画策》:“强国之民,父遗其子,兄遗其弟,妻遗其夫,皆曰:‘不得,无返!’”(得:指立功取胜。无:同“毋”。)遗恨:
①遗憾,余憾。《后汉书·王常传》:“闻陛下即位河北,心开目明,今得见阙庭,死无~~。”②感到遗憾。杜甫《八阵图》:“江流石不转,~~失吞吴。”恨:
①怨恨。《荀子·尧问》:“处官久者士妒之,禄厚者民怨之,位尊者君恨之。”岳飞《满江红》:“靖康耻,犹未雪;臣子恨,何时灭!”②遗憾;不满意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不知戒,后必有恨。”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。”荟:
①[形]草木繁盛的样子。郭璞《江赋》:“潜~葱茏。”②[动]荟萃,聚集。《诗经·曹风·候人》:“~兮蔚兮,南山朝ji。”蕞:
小的样子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郑虽无腆(tiǎn),抑谚曰蕞尔国,而三世执其政柄。”(腆:指强大。抑:或者。政柄:政权。)何:
(一)①疑问代词。1. 什么。《诗经·召南·何彼秾矣》:“何彼秾(nóng)矣?”(那长得很茂盛的是什么?)2. 为什么。《汉书·伍被传》:“公独以为无福,何?”3. 何处。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:“云横秦岭家何在?”②副词。1.表示反问。相当于“怎么”、“哪里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大王来何操?”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男儿要当死于边野,以马革裹尸还葬身,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?”(邪:同“耶”。)2.表示感叹。相当于“多么”。曹操《观沧海》:“水何澹澹。” (二)hè 扛;担。《诗经·曹风·候人》:“何戈与祋(duì)。”(祋:兵器名。)泛指背负。《诗经·小雅· 无羊》:“何蓑(suō)何笠。”引申为承受。《诗经·商颂·长发》:“何天之休。”(休:福。)以上意义后来写作“荷”。技:
①技艺;技能。《尚书·秦誓》:“人之有技,若己有之。”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技盖止此乎?”②有技艺的人;工匠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故百技所成,所以养一人也。”痒:
(一)同“痒2(癢)”。痒。《易林·蹇之革》:“头痒搔跟,无益于疾。”(二)yáng ①忧思成病。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:“哀我小心,癙(shǔ)忧以痒。”(癙:忧病。)②病害。《诗经·大雅·桑柔》:“降此蟊(máo)贼,稼穑卒痒。”(蟊贼:害虫。卒:尽。)③疥疮。《周礼·天官·疾医》:“夏时有痒疥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