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莫辞更送刘郎酒,百斛明珠异日酬。”诗句出处:《和人听歌》;是唐朝诗人崔珏的作品。
气吐幽兰出洞房,乐人先问调宫商。声和细管珠才转, 曲度沉烟雪更香。公子不随肠万结,离人须落泪千行。 巫山唱罢行云过,犹自微尘舞画梁。 红脸初分翠黛愁,锦筵歌板拍清秋。一楼春雪和尘落, 午夜寒泉带雨流。座上美人心尽死,尊前旅客泪难收。 莫辞更送刘郎酒,百斛明珠异日酬。
|
【注释】:
莫:
①(mu)[名]日落的时候。《礼记·聘义》:“日~人倦。”(“暮”的本字。)②[代]没有什么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天下之水,~大于海。”③[副]不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杀臣,宋~能守,乃可攻也。”辞:
①口供。《周礼·秋官· 乡士》:“听其狱讼,察其辞。”(察:审察。)柳宗元《断刑论下》:“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。”②言词;文词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多辞缪说。”陆机《文赋》:“要辞达而理举,故无取乎冗长。”③告诉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使人辞于狐突。”④推辞;不接受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与之粟九百,辞。”曹操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:“固辞不受。”⑤告别;离开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停数日,辞去。”李白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: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”⑥辞退;解除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三回:“便脱去那领朝衫,辞官不作。”⑦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。更:
(一)①改变;更换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凡法令更则利害易。”②替换。《吕氏春秋·仲春纪》:“是月也,祀不用牺牲,用圭璧,更皮币。”(牺牲:祭祀用的牲畜。圭:玉器名。皮币:毛皮和缯帛。)引申为交替。《汉书·万石君传》:“九卿更进用事。”③经历;经过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更日久则涂干而椽燥。”④抵偿;抵押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。”(悉:竭尽。)⑤古时夜间计时单位,一夜分为五更,每一更约二小时。岳飞《小重山》:“惊回千里梦,已三更。” (二)gèng 副词。①相当于“再”、“又”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,直千金,天下无双,入秦献之昭王,更无他裘。”(直:同“值”。)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”②相当于“愈”。更加。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吾尝为鲍叔谋事,而更穷困。”送:
①送;送行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宾出,主人拜送。”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“轮台东门送君去。”(轮台:地名。)②目送。《左传·桓公元年》:“目逆而送之。”(逆:迎。)③运送;传送。《墨子·杂守》:“外宅粟米畜产财物诸可以佐城者,送入城中。”王安石《元日》:“春风送暖入屠苏。”(屠苏:酒名。)④赠送。《仪礼·聘礼》:“宾再拜稽首送币。”刘:
①斧钺一类的兵器。《尚书·顾命》:“一人冕,执刘,立于东堂。”(冕:大夫以上贵族戴的礼帽。这里指戴冕。)②杀;杀戮。归有光《论御倭书》:“自倭奴入寇,于今三年,虔刘我人民,淫污我妇女,焚荡我屋庐。”(虔:杀。)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虔刘我边垂。”③枝叶剥落;凋残。《诗经·大雅·桑柔》:“捋(luō)采其刘,瘼此下民。”(捋采:摘取。瘼:病;害。)④泛;遍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刘览偏照,复守以全。”郎:
①古代官名。帝王侍从官的总称。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少以父任,兄弟并为郎。”②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呼。李白《长干行》:“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”《西洲曲》:“忆郎郎不至,仰头望飞鸿。”③对青年男子的美称。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:“故垒西边,人道是:三国周郎赤壁。”④对年轻女子称为“女郎”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。”⑤古邑名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战于郎。”1. 春秋鲁远邑。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。2. 春秋鲁近邑。在今山东省曲阜市附近。⑥通“廊”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醉甚而出,倚于郎门。”百:
①数词。十的十倍。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纪于一,协于十,长于百。”(纪:记数。协:合。长:增多。)②指虚数,众多的。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观沧海》:“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”斛:
①古代量器;容大斗。《韩非子·二柄》:“故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,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。”(田常:春秋时齐大夫名,《左传》作陈恒。行:指行惠。施:指施恩德。)《庄子·胠箧》:“为之斗斛以量之,则并与斗斛而窃之。”也指斛形盆缽。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五:“归登尚书每浴,皆屏左右,自于浴斛中坐移时。”(归登:唐人,累官工部尚书。移时:一段时间。)②量词。1.古代容量单位。十斗为一斛,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一斛。《汉书· 高帝纪上》:“关中大饥,米斛万钱,人相食。”2. 古时弓力的计算单位。杜甫《虎牙行》:“楚老长嗟忆炎瘴,三尺角弓两斛力。”明:
①明亮;光明。《诗经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:“子兴视夜,明星有烂。”②照亮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火尚足以明也。”③明显;明白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则秦不能害齐,亦已明矣。”④公开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太后明谓左右。”又显露。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:“明灭可见。”⑤说明;表明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亦以明死生之大。”⑥贤明;英明。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。”⑦聪明;智慧。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韩愈《师说》:“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”(遗:放弃。)⑧视力;眼力。又视力好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”⑨白天。张煌言《拟古》之二:“晦明本如毂(gǔ),日日相推移。”(晦:黑夜。毂:车轮的中心。)⑩旧指阳世间。颜延之《和谢监灵运一首》:“人神幽明绝。”(幽:指阴间。绝:指时乱不得祭祀。)(11)次(日或年)。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:“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,以告富者。”(南海:指浙江佛教胜地普陀山。)(12)朝代名。朱元璋建于公元1368年,1661年为清王朝所代替。[明堂]古代天子举行朝会、祭祀、庆赏等大典的地方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”[明器]即“冥器”。古代殉葬用的器物。石德玉《曲江池》第二折:“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殡,摆设明器,好生齐整。”(大人家:大户人家。)明珠:
①喻指珍爱的人物。《梁书·刘孺传》:“叔父瑱(刘瑱)为义兴郡,携以之官,常置坐侧,谓宾客曰:‘此儿,吾家之~~也。’”②指珍贵的物品。韩愈《酬卢给事〈曲江荷花行〉》:“遗我~~九十六,寒光映骨睡骊目。”③指眼睛。《上清黄庭内景经·天中章》:“眉号华盖覆~~。”珠:
①蚌壳体内所生的圆粒,可作装饰品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龟、珠、角、齿、皮、革、羽、毛,所以备赋,以戒不虞者也。”(不虞:意料不到的事。)《庄子·胠箧》:“擿玉毁珠,小盗不起。”(擿:通“掷”,扔掉。)②珠状物。李贺《龙夜吟》:“粉泪凝珠滴红线。”③通“朱”。红色。《后汉书·袁安传附袁逢》:“赐以珠画。”异:
①分开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群居五人,则长者必异席。”②不同的;不同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世异则事异。”(世:时代。事:指国家政治和社会情况。)③奇特;与众不同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永州之野产异蛇。”④奇怪;惊奇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渔人甚异之。”⑤其他;别的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不有异事,必有异虑。”异日:
①昔日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~~韩王纳地效玺。”②日后。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:“姑俟~~观。”酬:
①向客人敬酒。《世说新语·赏誉下》:“温元甫、刘王乔、裴叔则俱至,酬酢终日。”陶潜《游斜川》:“提壶接宾侣,引满更献酬。”(引满:斟满酒。)②报答。李白《走笔赠独孤驸马》:“壮心剖出酬知己。”③应答;交际往来。刘知几《史通·惑经》:“其间切磋酬对。”④报酬;偿付;偿还。《北史· 阳休之传》:“监临之官出行,不得过百姓饮食,有者,即数(shǔ)钱酬之。”《新唐书·李朝隐传》:“成安公主夺民园,不酬直。”⑤实现。李频《春日思归》诗:“壮志未酬三尺剑,故乡空隔万重山。”[酬酢]1. 主客互相敬酒。主敬客称酬,客回敬称酢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“觞酌俎豆酬酢之礼,所以效善也。”2. 应酬;交际往来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下》:“温元甫、刘王乔、裴叔则俱至,酬酢终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