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磅礴跨岷峨,巍蟠限蛮貊。”诗句出处:《入剑门作,寄杜、杨二郎中,时二公》;是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。
不知造化初,此山谁开坼。双崖倚天立,万仞从地劈。 云飞不到顶,鸟去难过壁。速驾畏岩倾,单行愁路窄。 平明地仍黑,停午日暂赤。凛凛三伏寒,巉巉五丁迹。 与时忽开闭,作固或顺逆。磅礴跨岷峨,巍蟠限蛮貊。 星当觜参分,地处西南僻。陡觉烟景殊,杳将华夏隔。 刘氏昔颠覆,公孙曾败绩。始知德不修,恃此险何益。 相公总师旅,远近罢金革。杜母来何迟,蜀人应更惜。 暂回丹青虑,少用开济策。二友华省郎,俱为幕中客。 良筹佐戎律,精理皆硕画。高文出诗骚,奥学穷讨赜。 圣朝无外户,寰宇被德泽。四海今一家,徒然剑门石。
|
【注释】:
磅:
[形][磅礴]1. 广大。《宋史·乐志八》:“~~罔测。”2.充满。文天祥《正气歌》:“是气所~~,凛烈万古存。”跨:
①跨越;越过。《魏书·李平传》:“虽年跨十稔,根基未就。”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康王跨之。”②骑。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跨野马。”③横架。庾信《登州中新阁》:“跨虚凌倒景(yǐng),连云拒少阳。”(景:同“影”。少阳:东方极远之处。)④超出;胜过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乃览秦制,跨周法。”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故遂割据山川,跨制荆吴,而与天下争衡矣。”⑤占据;领有;占有。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不跨其国,可谓挟乎?”石崇《楚妃叹》:“荡荡大楚,跨土万里。”⑥同“胯”。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能死,刺我;不能,出跨下。”葛洪《抱朴子·外篇·广譬》:“淮阴隐勇于跨下,不损其龙跃而虎视也。”峨:
①山势高峻。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南山峨峨。”引申为高大。杜甫《往在》:“峨冕聆金钟。”②峨眉山的简称。《水经注》:“乃当抚峰岷峨,偕岭衡疑。”巍:
高大;高大的样子。王充《论衡·书虚》:“太山之高巍然。”陈元光《落成会咏》:“环堂巍岳秀。”(岳:山岳。)蟠:
①盘曲;环绕。《法言·问神》:“龙蟠于泥。”②弯曲。李白《咏山樽二首》之一:“蟠木不雕饰。”③充满;遍及。《庄子·刻意》:“精神四达并流,无所不极,上际于天,下蟠于地。”限:
①险阻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南有巫山黔中之限。”②门槛。《后汉书·臧宫传》:“宫夜使锯断城门限。”③界限。谢脁《和王著作八公山》:“东限琅邪台。”④限制。《荀子·强国》:“夫义者,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。”蛮:
古代对我国南方民族的称呼,也泛指所有的少数民族。《诗经·小雅·采芑》:“蠢尔蛮荆,大邦为仇。”(大邦:指周王朝。)代指南方。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“用逷蛮方。”貊:
①通“貘”。兽名,大如驴,状似熊。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·哀牢》:“出铜、铁、铅、锡……犀、象、猩猩、貊兽。”②同“貉”。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名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行矣。”③安静;寂静。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“貊其德音,其德克明。”(德音:美好的声誉。克明:能照明四方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