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照水寒澹荡,对山绿峥嵘。

“照水寒澹荡,对山绿峥嵘。”诗句出处:《云溪竹园翁》;是唐朝诗人鲍溶的作品。

硠硠云溪里,翠竹和云生。古泉积涧深,竦竦如刻成。
楚客卧云老,世间无姓名。因兹千亩业,以代双牛耕。
乱林不可留,寸茎不可轻。风暖斗出地,仰齐故年茎。
幽室结白茅,密叶罗众清。照水寒澹荡,对山绿峥嵘。
苍松含古貌,秋桂俨白英。相看受天风,深夜戛击声。

【注释】:

照:

①[动]照耀。《周易·恒》:“日月得天而能久~。”②[名]日光。杜甫《秋野》之四:“远崖秋沙白,连山晚~红。”③[动]看镜中的影子。《晋书·王戎传附王衍》:“在车中揽镜自~。”④[动]察看。《后汉书·冯勤传》:“忠臣孝子,览~前世,以为镜诫。”⑤[动]按照,依照(后起意义)。《天朝田亩制度》:“凡分田,~人口,不论男妇。”

寒:

①冷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寒热不节,民多虐疾。”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见瓶水之冰,而知天下之寒。”②贫穷;贫寒。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》:“彤庭所分帛,本自寒女出。”(彤庭:指富贵人家。)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是以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。”③害怕;畏惧。《聊斋志异·辛十四娘》:“误入涧谷,狼奔鸱(chī)叫,竖毛寒心。”(鸱:猫头鹰。)

澹:

(一)①波浪起伏,流水迂回的样子。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涵澹澎湃而为此也。”②触动。《隋书·音乐志下》:“澹群心,留余惠。”③减轻;消除。汉·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:“漬灑澹灾。”④水名。⑤通“淡”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澹而静乎!” (二)dān [澹林]又作“襜褴”。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。《史记·张释之冯唐列传》:“破东胡,灭澹林。” (三)shàn 满足;供给。后作“赡”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物不能澹则必争。” (四)tán 姓。

澹荡:

①舒适,和缓。鲍照《代白曲》:“春风~~侠思多,天色净绿气妍和。”也作“淡荡”。陈子昂《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》:“春风正~~,白露已清冷。”②放纵,放任。李白《古风》:“吾亦~~人,拂衣可同调。”③飘荡,飞扬。张说《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》:“别馆芳菲上苑东,飞花~~御筵红。”

荡:

①摇动。《韩非子· 外储说左上》:“夫人荡舟,桓公大惧。”②动摇;不安定。《荀子· 劝学》:“天下不能荡也。”③震动;震荡。《史记· 龟策列传》:“以破族灭门者,不可胜数,百僚荡恐。”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水之无声,风荡之鸣。”④放纵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古之狂也肆,今之狂也荡。”⑤涤除。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扫荡仇耻。”⑥平坦。《诗经·齐风·南山》:“鲁道有荡。”(有:形容词词头。)⑦广大貌。《春秋繁露·基义》:“圣人之道,同诸天地,荡诸四海。”⑧冲撞;冲杀。《古今风谣·隋大业长白山谣》:“忽闻官军至,提刀向前荡。”[荡荡]1. 平坦貌。刘向《九叹·离世》:“路荡荡其无人兮。”2. 广大貌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大海荡荡水所归。”3.心胸宽广貌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”(戚戚:忧愁貌。)

对:

①对答;回答;应对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齐宣王问曰:‘齐桓晋文之事,可得闻乎?’孟子对曰:‘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,是以后世无传焉。’”(齐桓:齐桓公。晋文:晋文公。)②对着;向着;朝向;面对。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。”韦应物《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》:“门对寒流雪满山。”③对立;敌对;相对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而所与对敌,或值人杰。”(值:遇到;碰见。)又对手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刘备天下知名,曹操所惮,今在境界,此强对也。”④对付。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,十可以对百。”⑤婚姻配偶。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梁鸿》:“同县孟氏有女,状肥丑而黑,力举石臼,择对不嫁,至年三十。”⑥对照。《梦溪笔谈》卷八:“国朝置天文院于禁中……以两司奏状对勘,以防虚伪。”(勘:校对。)⑦对偶。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体》:“有律诗彻首尾对者,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。”⑧较量。曹丕《典论·自叙》:“余与论剑,因求与余对。”⑨称扬;显扬。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“以对于天下。”

峥:

[峥嵘(róng)]1. 形容山势高峻。也单作“峥”。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经三峡之峥嵘。”秦韬玉《问古》:“高为五岳太峥嵘。”2.深远;深邃的样子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下峥嵘而无地,上寥廓而无天。”(寥廓:空旷。)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刻削峥嵘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