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弄闲时细转,争急忽惊飘。”诗句出处:《春雪》;是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。
看雪乘清旦,无人坐独谣。拂花轻尚起,落地暖初销。 已讶陵歌扇,还来伴舞腰。洒篁留密节,著柳送长条。 入镜鸾窥沼,行天马度桥。遍阶怜可掬,满树戏成摇。 江浪迎涛日,风毛纵猎朝。弄闲时细转,争急忽惊飘。 城险疑悬布,砧寒未捣绡。莫愁阴景促,夜色自相饶。
|
【注释】:
弄:
巷子;胡同。《南齐书 · 郁林王纪》:“帝竟无一言,出西弄,杀之。”闲:
① 养马的圈。《周礼· 夏官·校人》:“天子十有二闲,马六种。”(有:又。)②一定的范围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。”③防止。《周易·文言》:“闲邪有其诚。”④清闲;空闲。李绅《惘农》之一:“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”⑤安静。孟浩然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:“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”(轩:窗。)⑥通“娴。”1. 熟练;熟习。李白《豫章行》:“斩虏素不闲。”(虏:指敌人。)2. 文雅;闲静。曹植《美女篇》:“美女妖且闲。”时:
①季节;指四季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四时行焉。”②特指农时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。”③光阴;时光;时候。《吕氏春秋·首时》:“天不再与,时不久留。”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。南卓《羯(jié)鼓录》:“黄幡繟亦知音,上尝使人召之,不时至,上怒,络绎遣使寻捕。”⑤时辰;时候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时。”⑥其时;当时。魏禧《大铁椎传》:“时座上有健啖者,貌甚寝。”(健啖:食量过人。寝:丑陋。)⑦机会;时机;时运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好从事而亟失时,可谓知乎?”《新唐书·武平一传》:“时不再来,荣难人借。”(荣:荣华富贵。)⑧合时;应时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。”⑨时代;时世。《吕氏春秋· 察今》:“世易时移,变法宜矣。”⑩时势;时尚。朱庆余《近试上张籍水部》:“妆罢低声问夫婿:画眉深浅入时无?”(11)副词。用以表示时间。1.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,相当于“常常”、“经常”。韩愈《行难》:“圣人不世出,贤人不时出。”(不世:罕有。)2.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,相当于“有时”、“时而”。杜甫《自阆(làng)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》之三:“行色递隐见,人烟时有无。”(12)通“伺(sì)”。等候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孔子时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”细:
①小。1. 与“大”相对。《吕氏春秋·达郁》:“得其细,失其大,不知类耳。”2.与“粗”相对。《墨子·兼爱中》:“昔者楚灵王好细要。”②详细;仔细;周密。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:“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。”③年龄小。袁文《甕牖闲评》卷一:“世有娘惜细儿之语。”[细人]小人。《资治通鉴·汉纪一·高帝元年》:“而听细人之说,欲诛有功之人,此亡秦之续耳。”转:
(一)①转动。《诗经·邶风·柏舟》:“我心匪石,不可转也。”(匪:非。)②转运;用车运输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丁壮苦军旅,老弱罢转漕。”③转移;辗转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往来转徙,时至时去,此胡人之生业也。”(徙:迁移。)④改变方向或情势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千转万变而不穷。”⑤以舞伴歌。《淮南子·齐俗》:“古者歌乐而无转。”⑥转送。⑦旧时诗文结构章法的术语。⑧反而;反倒。《诗经·小雅·谷风》:“将安将乐,女转弃予。”(女:你。予:我。)⑨愈益;渐趋。《宋书·王景文传》:“吾逾忝转深,足以致谤。”(逾忝:指蒙受过分的恩宠。)(二)zhuàn ①旋转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千岩万转路不定。”②量词。相当于“回”、“次”。《木兰辞》:“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”(策勋:记功。)争:
(一)①争夺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:“争肥饶之地。”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两女子争桑相攻。”②竞争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左右争欲击之。”③争辩;辩论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鄂侯争之急,辨之疾。”④相差。杜荀鹤《自遣》:“百年身后一丘土,贫富高低争几多?”⑤怎么;怎。多用于古诗词曲中。白居易《题峡中石上》:“诚知老去风情少,见此争无一句诗!”(二)zhèng 通“诤”。规劝。《后汉书·王充传》:“以数谏争不合,去。”(以:因为。)急:
①急躁。《韩非子·观行》:“西门豹之性急,故佩韦以自缓。”(韦:皮带。)又气恼;发怒。②着急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忽驰骛以追逐兮,非余心之所急。”③迫切;紧急。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”④急需的、紧急严重的事情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顺天之义,知民之急。”⑤快;急速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赵太后新用事,秦急攻之。”《吕氏春秋·处方》:“齐令周最趣章子急战。”⑥逼迫;迫使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大王必欲急臣,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。”忽:
①不注意;不经心;忽视;疏忽。《尚书·周官》:“蓄疑败谋,怠忽荒政。”(蓄:积。怠:惰。荒:乱。)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:“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。”②疾;迅速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”《左传·庄公十一年》:“桀、纣罪人,其亡也忽焉。”③迷惚;不分明。《淮南子·精神》:“游于忽区之旁。”(忽区:忽恍无形之区。)④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名称。欧阳修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:“夫祸患常积于忽微。”(微: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。)⑤副词。突然。曹植《杂诗》之一:“形影忽不见。”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金鼓忽破。”[忽忽]1. 迅疾的样子。《楚辞·惜誓》:“惜余年老而日衰兮,岁忽忽而不反。”(反:同“返”。)2. 飘浮不定的样子。贾《庄周梦为蝴蝶赋》:“忽忽悠悠,东西泛浮。”3. 神志昏乱的样子。《汉书·苏建传》:“(李)陵始降时,忽忽如狂,自痛负汉。”惊:
①马受到突然刺激而受惊。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如有马惊车败,陛下纵自轻,奈高庙、太后何?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庆氏之马善惊,士皆释甲束马。”(善:容易。束马:将马绊住以免惊跳奔逸。)②恐惧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:“人见蛇则惊骇。”③惊动;震动。《庄子· 达生》:“今汝饰知以惊愚,修身以明污。”《长恨歌》:“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《霓裳羽衣曲》。”张说《岳州守岁》:“爆竹好惊眠。”④奇怪;惊异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”⑤使吃惊。《春望》: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”⑥气势大而猛。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:“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”⑦通“警”。警戒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卒有惊事,中军疾击鼓者三。”飘:
①旋风;大风。常“飘风”连用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若飘风之还,若羽之旋。”也指风吹。《楚辞·九歌·山鬼》:“东风飘兮神灵雨。”(雨:下雨。)②飞扬;飘扬。宋之问《灵隐寺》:“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。”③流浪;生活不安定。《北史·胡叟传》:“叟孤飘坎(lǎn),未有仕路。”(坎:不得志。)[飘零]1.坠落;飘落。白居易《惜牡丹花二首》之二:“晴明落地犹惆怅,何况飘零泥土中。”2.流落失意。刘沧《旅馆书怀》:“兄弟飘零寄海边。”(寄:寄居。)[飘飖(yáo)]也作“飘摇”。随风摇动或飞扬。曹植《杂诗六首》之二:“转蓬离本根,飘飖随长风。”(蓬:草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