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恐二男儿,辛勤养无益。”诗句出处:《送李校书二十六韵》;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。
代北有豪鹰,生子毛尽赤。渥洼骐骥儿,尤异是龙脊。 李舟名父子,清峻流辈伯。人间好少年,不必须白晰。 十五富文史,十八足宾客。十九授校书,二十声辉赫。 众中每一见,使我潜动魄。自恐二男儿,辛勤养无益。 乾元元年春,万姓始安宅。舟也衣彩衣,告我欲远适。 倚门固有望,敛衽就行役。南登吟白华,已见楚山碧。 蔼蔼咸阳都,冠盖日云积。何时太夫人,堂上会亲戚。 汝翁草明光,天子正前席。归期岂烂漫,别意终感激。 顾我蓬屋姿,谬通金闺籍。小来习性懒,晚节慵转剧。 每愁悔吝作,如觉天地窄。羡君齿发新,行己能夕惕。 临岐意颇切,对酒不能吃。回身视绿野,惨澹如荒泽。 老雁春忍饥,哀号待枯麦。时哉高飞燕,绚练新羽翮。 长云湿褒斜,汉水饶巨石。无令轩车迟,衰疾悲夙昔。
|
【注释】:
自:
①自己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”(言:通“焉”。配命:合乎天命。)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②亲自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”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高祖自将。”③自然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谚曰:‘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。’”(蹊:小径;小路。)④介词。1.从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,自楚之滕。”(神农:传说为古代造耒耜、兴农业的帝王。许行:当时的农学家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。”2. 由于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。”《汉书·灌夫传》:“侯自我得之,自我捐之,无所恨。”⑤连词。表示假设。可译为假如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”⑥连词。表示假设的让步。可译为即使。《汉书·高祖纪下》:“高祖不修文学,而性明达,好谋能听,自监门戍卒,见之如旧。”又《杜周传》:“自京师不晓,况于远方?”恐:
①畏惧;害怕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猛虎在深山,百兽震恐。”《尚书·金滕》:“天大雷电以风,禾尽偃(yǎn),大木斯拔,邦人大恐。”(偃:倒下。邦人:国人。)②威吓;恐吓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李斯因说秦王,请先取韩以恐他国。”《宋史·杨廷璋传》:“有姊寡居京师;周祖微时,欲聘之,姊不从;令媒氏传言恐逼。”(周祖:后周太祖郭威。)③恐怕;担心。《论语· 季氏》:“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。”苏轼《海棠》:“只恐夜深花睡去。”二:
①数词。一加一的和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问一而告二谓之囋。”②第二。聶夷中《咏田家》:“二月卖新丝,五月粜(tiào)新谷。”(粜:卖粮食。)③不专一;不一致。魏徵《述怀》:“季布无二诺,侯嬴重一言。”(诺:许诺。)《汉书·王陵传》:“毋以老妾故持二心。”男:
①男性的。《诗经·小雅·斯干》:“乃生男子。”又男人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男女之合,夫妇之分。”②儿子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”③古代五等爵位的最后一等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禄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凡五等。”④“男服”(古代王畿以外的“九服”或“五服”之一)的简称。《尚书·康诰》:“侯、甸、男、邦、采、卫。”儿:
①小孩子;儿童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闻秦人爱小儿,即为小儿医。”②儿子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。”也用作父母对儿女的称呼。汤显祖《牡丹亭·训女》:“儿啊,爹三分说话你自心模。”(模:摸。自心模:自己体会。)也用于儿女在父母面前自称。韩愈《琴操·履霜操》:“父兮儿寒,母兮儿饥,儿罪当笞,逐儿何为?”③年轻人,尤指青年男子。曹植《白马篇》:“借问谁家子?幽并游侠儿。”李益《江南曲》:“早知潮有信,嫁与弄潮儿。”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愿借明驼千里足,送儿还故乡。”④助词。名词后缀。沈约《领边绣》:“结缕坐花儿。”李清照《永遇乐·落日熔金》:“不如向,帘儿底下,听人笑语。”辛:
①辣味。《荀子·正名》:“甘苦咸淡酸奇味以口异。”②劳苦;辛苦。李白《陈情赠友人》:“自古多艰辛。”③悲伤。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”④天干第八位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五月辛丑,大叔出奔共。”勤:
①勤劳;辛苦;劳苦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”王建《赛神曲》:“新妇上酒勿辞勤,使尔舅姑有所苦!”②使之劳苦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布令陈辞而又不至,则增修德而无勤民于远。”③名词,勤劳的事。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幽独守此仄陋兮,敢怠遑而舍勤!”(仄陋:出身卑微。遑:暇,偷闲。)④功绩;功劳。《周书·贺拔胜传》:“将军首举义兵,共除奸道,功勤未立,逆有此谋,可谓速祸,未见其福。”(逆:反。速祸:招祸。)⑤努力干;积极用;做事尽力。《尚书·蔡仲之命》:“克勤无怠。”⑥帮助;援助。《左传·僖公三年》:“齐方勤我,弃德不祥。”⑦慰问;慰劳。韩愈《送杨支使序》:“夫乐道人之善,以勤其归者,乃吾之心也。”⑧殷切;殷勤。孙复《答张浻书》:“两辱手书,辞意勤至。”⑨忧愁;忧虑。韦应物《送宣州周录事》:“惟当存令德,可以解悁(juān)勤。”(悁:忧愁。)⑩经常;频繁地;次数多。刘开《问说》:“好学而不勤问,非真能好学者也。”养:
①养活;使能生活下去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今之孝者,是为之能养。”②饲养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今释弗击,此所谓‘养虎自遗患’也。”(释:释放;放开。)张俞《蚕妇》:“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。”③培养;培植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方今阳春养物,东作始兴。”④保养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吾闻庖丁之言,得养生焉。”⑤修养;涵养。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和愉虚无,所以养德也。”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”⑥教育;熏陶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立大傅少傅以养之,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。”(大傅、少傅:官名。大:同“太”。)⑦给养;生活资料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强本而节用,则天不能贫;养备而动时,则天不能病。”(强本:增强农桑业。备:齐全。动时:按时运动。)⑧养护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敬在养神,笃在守业。”⑨厨师。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。”(扈:养马的人。)⑩通“痒”。发痒。《荀子· 正名》:“疾、养、、热。”(chuàng:寒凉。)无:
①没有。跟“有”相对。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。”②副词。表示否定,相当于“不”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民以此为教,则粟焉得无少,而兵焉得弱也?”③连词。表示条件,相当于“无论”、“不论”。《诗经·鲁颂·沣水》:“不小不大,从公于迈。”④通“毋”。不要。《古诗源·箜篌引》:“公无渡河,公竟渡河。堕河而死,当奈公何!”⑤非;不是。《管子·形势》:“则国非其国,而民无其民也。”⑥语气词。用于疑问句末,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否”。白居易《问刘十九》:“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益:
①水漫出器。引申为水涨。后作“溢”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荆人欲袭宋,使人先表澭(yōng)水。澭水暴益,荆人弗知,循表而夜涉,溺死者千有余人。”(表:标志;作记号。澭水:古水名,在今山东濮县境。暴:突然。循:顺着。涉:徒步过河。溺:淹。)②增多;增加。与“损”相对。《韩非子·定法》:“五年而秦不益一尺之地。”③富足;富裕。《吕氏春秋·贵当》:“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,如此者,其家必日益,身必日荣矣。”④利益;好处。《论语 · 卫灵公》:“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”⑤资助;补助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甘茂攻宜阳……三鼓之而卒不上,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。”⑥副词。表示程度加深并发展。1. 表示前后比较。相当于“更”、“更加”。《文子·上礼》:“故扬汤止沸,沸乃益甚。”2.表示渐进。相当于“渐”、“逐渐”。《汉书·苏建传附苏武》:“武益愈,单于使使晓武。”(愈:痊愈。)⑦古州名。汉置。在今四川省境内。⑧通“嗌”。噎住。《吕氏春秋·审时》:“得时之稻……舂之易而食之香。如此者不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