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劝酒执御郎,行人有哀色。

“劝酒执御郎,行人有哀色。”诗句出处:《悼豆卢策先辈》;是唐朝诗人鲍溶的作品。

丧车出东门,生时马无力。何处入黄泉,嵩高山西北。
室人万里外,久望君官职。今与牵衣儿,翻号死消息。
平生江海上,我不空相识。远客迷畏途,孤鸿伤一翼。
行将鸡黍祭,已是乌鸢食。劝酒执御郎,行人有哀色。
先悲三尺土,经岁哭不得。眼前双双流,故袂安可拭。
一拜隔千里,生人意何极。唯有阳春曲,永播清玉德。

【注释】:

劝:

①勉励;鼓励;奖励。《左传·成公十四年》:“惩恶而劝善,非圣人谁能修之?”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三曰劝农耕。”②受鼓励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夫有功者必赏,则爵禄厚而愈劝。”③进言鼓励;劝说;劝阻。《吕氏春秋·慎行》:“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,无忌劝王夺。”④努力。《盐铁论·未通》:“故牧民之道,除其所疾,适其所安,安而不扰,使而不劳,是以百姓劝业而乐公赋。”(牧:统治。公赋:国家的赋税。)

执:

①捉拿;拘捕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。”《公羊传·桓公十一年》:“涂出于宋,宋人执之。”②握;拿。《诗经·邶风·击鼓》: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”③持有某种主张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惟瑜、肃执拒之议。”(瑜,周瑜。肃,鲁肃。拒:抵抗。)④控制;掌握。《韩非子·扬权》:“圣人执要,四方来效。”⑤主管。《淮南子·说山》:“执牢狱者无病。”⑥执行;施行。《汉书·哀帝纪》:“有司执法,未得其中。”(有司:官吏。得其中:指妥当。)⑦固执;坚持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“书奏,上以问光,光执不许。”(光:霍光。)[执政]掌管国家政事。《新唐书·朱敬则传》:“及执政,每以用人为先,细务不省(xǐng)也。”(省:察,察看。)又掌管国家政事的人。《旧唐书·黄巢传》:“及巢见招,大诟(gòu)执政。”(诟:斥骂。)

御:

(一)①驾驭车马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樊迟御。”(樊迟:孔子的弟子。)《庄子·达生》:“桓公田于泽,管仲御。”②驾驭车马的人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其御追喜以戈杀犬于门中。”③驾驭;控制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振长策而御宇内。”④统治;治理。《晏子春秋·内篇谏下二十四》:“礼者,所以御民也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百官御事。”⑤侍奉;陪侍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公孙鞅、甘龙、杜挚三大夫御于君。”⑥进献;多指侍奉君主。《诗经·小雅·吉日》:“以御宾客,且以酌醴。”(醴:酒。)⑦用;使用。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铅华弗御。”(铅华:脂粉。)⑧古代凡与帝王有关的事物,均冠以“御”字作为敬称。⑨抵御;防御。后作“禦”。《诗经·邶风· 谷风》:“亦以御冬。” (二)yà(讶)。迎。《诗经·召南·鹊巢》:“之子于归,百两御之。”

郎:

①古代官名。帝王侍从官的总称。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少以父任,兄弟并为郎。”②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呼。李白《长干行》:“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”《西洲曲》:“忆郎郎不至,仰头望飞鸿。”③对青年男子的美称。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:“故垒西边,人道是:三国周郎赤壁。”④对年轻女子称为“女郎”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。”⑤古邑名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战于郎。”1. 春秋鲁远邑。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。2. 春秋鲁近邑。在今山东省曲阜市附近。⑥通“廊”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醉甚而出,倚于郎门。”

行:

(一)①路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行有死人。”②排列而成的行列。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:“昔别君未婚,儿女忽成行。”又为成行的东西的量词。李群玉《九日》:“一行斜雁向人来。”③行辈;辈份。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附苏武》:“汉天子,我丈人行也。”④古代军事编制。二十五人为行。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各按行伍。”(伍:五人为伍。) (二)xíng ①行走;两脚交替前进。《列子·说符》:“譬之出不由门,行不从径也。”(径:路。)泛指运行;前进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②引申为离开;离去。《左传· 僖公五年》:“宫之奇以其族行。”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。”又指与出门在外有关的事物。杜甫《奉简高三十五使君》:“行色秋将晚。”③行程;路程。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④疏通;疏导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水逆行,泛滥于中国。”又指流动的或临时的。⑤做;实施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夫人幼而学之,壮而欲行之。”(夫:语气词。)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。”⑥行为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听其言而观其行。”⑦品行。屈原《九章·橘颂》:“行比伯夷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陆逊陈其素行。”⑧唐、宋官制,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,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。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。”(特进:官名。)⑨古诗诗体之一。属乐府诗类。⑩汉字字体之一行书的省称。字体较楷书简易,较草书规范,汉代以来即流行。陆游《作字》:“书成半行草。”(11)副词。将要。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感吾生之行休。”(休:指死。)

行人:

①出行或出征的人。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车辚辚,马萧萧,~~弓箭各在腰。”②外交使者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韩献子使~~子员问之。”

有:

(一)①与“无”相对。1. 表示占有、具有、领有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陈文子有马十乘(shèng)。”(乘:四匹。)诸葛亮《草庐对》:“孙权据有江东。”2.表示存在。曹丕《杂诗》:“西北有浮云,亭亭如车盖。”3. 表示发生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。”②丰收。储光羲《观竞渡》:“能令秋大有,鼓吹远相催。”③表示不定指。跟“某”相近。李白《菩萨蛮》:“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”④助词。1.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有周不显,帝命不时。”2. 用于形容词前面。《诗经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:“明星有烂。”(烂:灿烂。) (二)yòu 通“又”。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三十有七年,亲巡天下。”

哀:

①悲哀;悲伤。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:“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”②悼念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秦不哀吾丧。”(丧:指晋文公之死。)③怜悯;怜恤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之乎?”④哀叹。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。”

色:

①脸色;表情;神色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民有饥色。”②怒色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太后之色少解。”③姿色;美色。多用于女子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寡人好色。”④情欲。《孟子· 告子上》:“告子曰:‘食、色,性也。’”⑤颜色;色彩。《老子》第十二章:“五色令人目盲。”⑥景象;景色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车马有行色。”⑦种类;品类。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树下端然坐睡,不知是何色类?”⑧佛教用语。指人能感知的一切外物,与“空”相对。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: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陈子昂《感遇》之八:“空色皆寂灭,缘业亦何名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