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持杯祝愿无他语,慎勿顽愚似汝爷。”诗句出处:《予与微之,老而无子,发于言叹》;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。
常忧到老都无子,何况新生又是儿。阴德自然宜有庆, 皇天可得道无知。一园水竹今为主,百卷文章更付谁。 莫虑鹓雏无浴处,即应重入凤凰池。 五十八翁方有后,静思堪喜亦堪嗟。一珠甚小还惭蚌, 八子虽多不羡鸦。秋月晚生丹桂实,春风新长紫兰芽。 持杯祝愿无他语,慎勿顽愚似汝爷。
|
【注释】:
持:
①一只手从下托物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左手据膝,右手持颐以听。”②握;执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媪之送燕后也,持其踵为之泣。”③掌握;掌管。戴复古《春日怀家》:“客游儿废学,身拙妇持家。”④执行。《明史·孝宗纪》:“务存心仁恕,持法公平。”⑤保持;维持。《诗经·大雅·凫鹥序》:“太平之君子,能持盈守成。”⑥支持;支撑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“十围之木,持千钧之屋。”⑦扶持;扶助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西朝颠覆而莫持。”⑧挟制;控制。《史记·宁成传》:“持吏长短。”(短:指短处。)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使子厚在台省时,自持其身,己能如司马、刺史时,亦自不斥。”(子厚:柳宗元字。台省:指尚书省、御史台。)⑨对抗;对峙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郭嘉传》:“太祖与袁绍持于官渡。”杯:
①一种盛酒、水、羹等物的器具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覆杯水于坳(ào)堂之上,则芥为之舟。”(坳:洼下处。芥:小草。)杜甫《九日五首》之一:“重阳独酌杯中酒,抱病岂登江上台。”②量词。用于杯子。李白《将进酒》:“会须一饮三百杯。”③借指舟船。李白《赠僧崖公》:“何日更携手,乘杯向蓬灜。”祝:
(一)①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。仲长统《昌言·论天道》:“巫医卜祝之伍,下愚不齿之民也。”(伍:一伙。)②向“鬼神”祈祷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:“巫咸虽善祝,不能自祓也。”(巫咸:传说中的神巫。祓:消除灾祸。)③祈祷时的祝文。王符《潜夫论·浮侈》:“或裁好缯,作为疏头,令工采画,雇人书祝,虚饰巧言,欲邀多福。”(疏头:祝祷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。)④祝福。《吕氏春秋·乐成》:“魏襄王与群臣饮,酒酣,王为群臣祝,令群臣皆得志。”⑤断绝,剪断。《书·泰誓下》:“上帝弗顺,祝降时丧。”《谷梁传·哀公十三年》:“祝发文身。” (二)zhòu 诅咒。《后汉书·贾逵传》:“乡人有所计争,辄令祝少宾。”愿:
老实;谨慎。《尚书·皋陶谟》:“愿而恭。”《晋书·汝阴哀王谟传》:“为人恭愿,才不及中人。”无:
①没有。跟“有”相对。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。”②副词。表示否定,相当于“不”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民以此为教,则粟焉得无少,而兵焉得弱也?”③连词。表示条件,相当于“无论”、“不论”。《诗经·鲁颂·沣水》:“不小不大,从公于迈。”④通“毋”。不要。《古诗源·箜篌引》:“公无渡河,公竟渡河。堕河而死,当奈公何!”⑤非;不是。《管子·形势》:“则国非其国,而民无其民也。”⑥语气词。用于疑问句末,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否”。白居易《问刘十九》:“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他:
①别的;其他的。《管子·内业》:“别无他图。”屈原《离骚》:“岂其有他故兮,莫好脩之害也!”(脩:修饰。)②第三人称代词。寒山子《有汉姓傲慢》:“百事被他嫌。”③助词。虚指,无实际意义。李清照《声声慢》:“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晚来风急。”语:
(一)①谈论;说话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食不言,寝不语。”②言论;话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无先王之语,以吏为师。”(不用先王的那套言论,而用官吏当老师。)③谚语;俗语。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古语有之:‘生相怜,死相捐。’”(捐:弃。)④诗文、谈话中的字或句。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:“语不惊人死不休。” (二)yù 告诉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沛公今事有急,亡去不义,不可不语。”(亡:逃走。)慎:
①谨慎;慎重;小心。《周易·颐卦》:“君子以慎言语,节饮食。”②副词。与“勿”、“莫”等连用,表示警戒,相当于“千万”、“务必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谨守成皋,若汉挑战,慎勿与战!”勿:
①无;没有。与“有”相对。《墨子·兼爱下》:“贵贤罚暴,勿有亲戚兄弟之所阿。”②副词。不;不要。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韩康子欲勿与,段规谏曰:‘不可不与也。’”③表禁止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。”④助词。用于句首,无意义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史苏是占,勿从何益。”[勿勿]1.勤勉的样子。《大戴礼记·曾子立事》:“君子守此终身勿勿也。”2. 急速;匆忙。杜牧《遣兴》:“浮生长勿勿,儿小且呜呜。”顽:
①愚妄;愚昧。《尚书·多士》:“迁殷顽民。”②顽固;不驯服。《尚书·毕命》:“毖殷顽民,迁于洛邑。”③贪婪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故闻伯夷之风者,顽夫廉,懦夫有立志。”④凶暴。《吕氏春秋·慎大览》:“暴戾顽贪。”愚:
①愚笨;无知。《论语 ·为政》:“回也不愚。”(回:颜回。)柳宗元《愚溪诗序》:“余以愚触罪。”又指愚笨的人。《论语· 阳货》:“古之愚也直。”(直:直率。)②蒙蔽;欺骗。《孙子·九地》:“能愚士卒之耳目,使之无知。”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于是废先王之道,燔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”(黔首:百姓。)③自称谦词。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。”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。”似:
①像;类似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材与不材之间,似之而非也。”古诗《敕勒歌》:“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”②似乎;好像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天似启之。”晏殊《浣溪沙》:“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③给与。韩愈《谁氏子》:“写吾此诗持送似。”贾岛《剑客》:“今日把似君,谁为不平事。”④介词。引进比较对象。刘克庄《风入松》:“逆旅主人相问,今回老似前回?”⑤通“嗣”。继承;延续。《诗经·大雅·江汉》:“无曰予小子,召公是似。”汝:
①古水名。源出河南省鲁山县大盂山,流经宝丰、襄城、郾城、上蔡、汝南,注入淮河。②第二人称代词。你;你的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予汝天下而杀汝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