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读君勤齐诗,可劝薄夫敦。

“读君勤齐诗,可劝薄夫敦。”诗句出处:《读张籍古乐府》;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。

张君何为者?业文三十春。
尤工乐府诗,举代少其伦。
为诗意如何?六义互铺陈。
风雅比兴外,未尝著空文。
读君学仙诗,可讽放佚君。
读君董公诗,可诲贪暴臣。
读君商女诗,可感悍妇仁。
读君勤齐诗,可劝薄夫敦。
上可裨教化,舒之济万民。
下可理情性,卷之善一身。
始从青衿岁,迨此白发新。
日夜秉笔吟,心苦力亦勤。
时无采诗官,委弃如泥尘。
恐君百岁后,灭没人不闻。
愿藏中秘书,百代不湮沦。
愿播内乐府,时得闻至尊。
言者志之苗,行者文之根。
所以读君诗,亦知君为人。
如何欲五十,官小身贱贫。
病眼街西住,无人行到门。

【注释】:

读:

①[动]阅读,读书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~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。”②[动]公开说,宣露。《诗经·鄘风·墙有茨》:“中冓之言,不可~也。”③(dou)[名]文中不足一句,读时需稍有停顿的地方。何休《公羊传解诂序》:“援引他经,失其句~。”

君:

①君主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”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大哉尧之为君也!”(大:伟大。)②封号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乐毅奔赵,赵封以望诺君。”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始常山王、成安君为布衣时,相与为刎颈之交。”《史记·信陵君列传》:“安釐王即位,封公子为信陵君。”③对人的尊称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。”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: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(阳关:地名。)特指妻妾称夫,子孙称父祖辈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家君作宰。”(宰:指县令。)[君子]与“小人”相对。1.指在高位的人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无君子莫治野人,无野人莫养君子。”(野人:百姓。)2.指有道德的人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圣人吾不得而见矣,得见君子者,斯可矣。”(斯可矣:这就可以了。)

勤:

①勤劳;辛苦;劳苦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”王建《赛神曲》:“新妇上酒勿辞勤,使尔舅姑有所苦!”②使之劳苦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布令陈辞而又不至,则增修德而无勤民于远。”③名词,勤劳的事。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幽独守此仄陋兮,敢怠遑而舍勤!”(仄陋:出身卑微。遑:暇,偷闲。)④功绩;功劳。《周书·贺拔胜传》:“将军首举义兵,共除奸道,功勤未立,逆有此谋,可谓速祸,未见其福。”(逆:反。速祸:招祸。)⑤努力干;积极用;做事尽力。《尚书·蔡仲之命》:“克勤无怠。”⑥帮助;援助。《左传·僖公三年》:“齐方勤我,弃德不祥。”⑦慰问;慰劳。韩愈《送杨支使序》:“夫乐道人之善,以勤其归者,乃吾之心也。”⑧殷切;殷勤。孙复《答张浻书》:“两辱手书,辞意勤至。”⑨忧愁;忧虑。韦应物《送宣州周录事》:“惟当存令德,可以解悁(juān)勤。”(悁:忧愁。)⑩经常;频繁地;次数多。刘开《问说》:“好学而不勤问,非真能好学者也。”

齐:

①[形]整齐,一致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夫物之不~,物之情也。”②[副]一同,一齐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若二贼假延,来年水生,东西~举。”③[形]平等,相等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势~则不壹,众~则不使。”④[动]整治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序》:“道之以政,~之以刑。”⑤[形]敏捷。《商君书·弱民》:“~疾而均,速若飘风。”⑥[名]肚脐。《左传·庄公六年》:“若不早图,后君噬~。”

诗:

①文学体裁的一种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诗言志。”②特指《诗经》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《诗》曰:‘孝子不匮,永锡尔类。’”(锡:赐。类:善。)③奉持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朝服寝门外,诗负之。”

可:

(一)①同意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公曰:不可。”②正确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使以臣之言为可,愿行而利其道;以臣之言为不可,久留臣无为也。”(使:如果。)③值得。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”④能够;可以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朽木不可雕也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庶曰:‘此人可就见,不可屈致也。’”⑤着实。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:“吾惧燕(yān)人掘吾城外冢墓,僇(lù)先人,可为寒心。”(僇:通“戮”。杀。此指戮尸。)⑥适合;适宜。张翰《杖赋》:“方圆适意,洪细可乎。”李渔《笠翁一家言·笠翁偶集·种植部》:“芙蕖则不然:自荷钱出水之日,便为点缀绿波;及其茎叶既生,则又日高日上……此皆言其可目者也。”⑦痊愈。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瘦得浑如削,百般医疗终难可。”(浑:简直。)⑧当着,对着。周邦彦《南柯子》:“晓来阶下按新声,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。”(按:击,奏。一方:一块。)⑨副词。1.表示估计,相当于“大约”。王维《洛阳女儿行》:“洛阳女儿对门居,才可容颜十五余。”2. 表示转折,相当于“却”。李白《相逢行》:“相见情已深,未语可知心。”3. 表示反诘,相当于“岂”“哪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骓不逝兮可奈何!”方干《山中言志》:“潜夫自有孤云侣,可要王侯知姓名?”(潜夫:隐居的人。) (二)kè [可汗(hán)]亦作“可罕”。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”(军帖:军中文告。)

劝:

①勉励;鼓励;奖励。《左传·成公十四年》:“惩恶而劝善,非圣人谁能修之?”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三曰劝农耕。”②受鼓励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夫有功者必赏,则爵禄厚而愈劝。”③进言鼓励;劝说;劝阻。《吕氏春秋·慎行》:“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,无忌劝王夺。”④努力。《盐铁论·未通》:“故牧民之道,除其所疾,适其所安,安而不扰,使而不劳,是以百姓劝业而乐公赋。”(牧:统治。公赋:国家的赋税。)

薄:

①草木丛生之地。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“露申辛夷,死林薄兮。”②迫近。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。”③厚度小。与“厚”相对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④微;少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知行浅薄。”⑤淡。与“浓”相对。《庄子·胠箧》:“鲁酒薄而邯郸围。”⑥土地贫瘠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薄田十五顷。”⑦减轻。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薄赋敛,广畜积。”⑧轻视。杜甫《戏为六绝·五》:“不薄今人爱古人。”⑨助词。用于句首。《诗经·周南·葛覃》:“薄污我私,薄浣我衣。”⑩通“箔”。1.帘子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帷薄之外不趋。”2.养蚕的筛子或席子。《史记·周勃世家》:“勃以织薄曲为生。”(曲:与“薄”义同。)

薄夫:

浅薄的轻浮人。《孟子·万章》:“鄙夫宽,~~敦。”

夫:

(一)①成年男子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内无怨女,外无旷夫。”②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。《诗经·周颂·噫嘻》:“率时农夫,播厥百谷。”③旧指服劳役的人。《北史·东魏静帝纪》:“发夫五万人筑漳滨堰。”④丈夫,妇女的配偶。古乐府《陌上桑》:“使君自有妇,罗敷自有夫。”(使君:称刺史。)⑤古代土地面积单位,等于一百亩。《管子·乘马》:“四聚为一离,五离为一制,五制为一田,二田为一夫,三夫为一家,事制也。”[夫人]1. 古称诸侯的妻和帝王的妾为夫人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有后,有夫人。”“天子之妃曰后,诸侯曰夫人。”2.唐以后称高级官员的妻为夫人。张祜《集灵台》:“虢(guó)国夫人承主恩,平明骑马入宫门。”(平明:天刚亮。)3.对已婚妇女的尊称。[夫子]1.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。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“夫子不远千里,将有为乎?”(有为:有所作为。)2. 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,后沿称老师为夫子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夫子时然后言。”(时:当其时。)(二)fú ①代词。1. 表示第三人称。相当于“彼”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夫将为我危,故吾得与之皆安。”2. 表示近指。相当于“这”、“此”。《论语 ·先进》:“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”3. 表示远指。相当于“那”、“彼”。《淮南子·齐俗》:“此一是非,隅曲也;夫一是非,宇宙也。”(隅曲:片面。)②句首语气词。表示发端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”③语气词。1.用于句尾,表示感叹或发议论。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驴》:“今若是焉,悲夫!”(是:此。)2.表疑问或反诘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吾歌,可夫?”

敦:

(一)①恼怒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有离俗不顺其上,则百姓莫不敦恶。”②督促;勉励;敦促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使虞敦匠。”③厚道;淳厚。《老子》第十五章:“敦兮其若朴。”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增益德行,敦厉风俗。”(厉:同“励”。)④丰厚;结实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知之而不行,虽敦必困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杨戏传》:“将军敦壮,摧锋登难,立功立事,于时之干。”⑤注重;崇尚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乐者敦和。”⑥通“屯”(tún)。驻扎。扬雄《甘泉赋》:“敦万骑(jì)于中营兮,方玉车之千乘(shèng)。”⑦劝勉。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敦众神使式道兮。” (二)duī ①独处不动的样子。《诗经·豳风·东山》:“敦彼独宿,亦在车下。”②逼近。《诗经·邶风·北门》:“王事敦我,政事一埤遗我。”③治理。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:“敦商之旅,克咸厥功。”④投掷。《庄子·说剑》:“今日试使士敦剑。”(三)duì 古时盛黍稷的器具。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:“上佐食取黍稷于四敦。” (四)dùn ①竖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敦枚蹙之乎颐。”②土堆。后作“墩”。《尔雅·释丘》:“丘一成为敦丘。” (五)tuán ①丛聚的样子。《诗经·大雅·行苇》:“敦彼行苇,牛羊勿践履。”②通“团”。圆形的。《诗经·豳风·东山》:“有敦瓜苦,烝在栗薪。”(六)tún 通“屯”。屯聚。《礼记·礼乐志》:“车千乘,敦昆仑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