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踌躇足力烦,聊欲投吾簪。

“踌躇足力烦,聊欲投吾簪。”诗句出处:《招隐》;是魏晋诗人左思的作品。

杖策招隐士,荒途横古今。
岩穴无结构,丘中有鸣琴。
白云停阴冈,丹葩曜阳林。
石泉漱琼瑶,纤鳞或浮沉。
非必丝与竹,山水有清音。
何事待啸歌,灌木自悲吟。
秋菊兼糇粮,幽兰间重襟。
踌躇足力烦,聊欲投吾簪。

【注释】:

踌:

[踌躇]1.徘徊;犹豫。曹丕《出妇赋》:“马踌躇而回顾,野鸟翩(piān篇)而高飞。”(翩:疾飞。)向秀《思旧赋》:“心徘徊以踌躇。”(以:而。)这个意义又写作“踌蹰”。2.从容自得的样子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。”

足:

(一)①脚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苑子刜(fú)林雍,断其足。”(苑子、林雍:均人名。刜:刀砍。)古乐府《木兰辞》:“愿借明驼千里足,送儿还故乡。”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手足胼胝,面目黧黑,劳有功者也。”②器物的脚。《礼记·明堂位》:“夏后氏之鼓足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如此则荆、吴之势强,鼎足之形成矣。”③足够;充足。《老子》:“损有余而补不足。”④满足。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呜呼!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。”(突兀:高耸的样子。)⑤够得上;配;值得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百发失一,不足谓善射。” (二)jù ①过分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巧言,令色,足恭,左丘明耻之,丘亦耻之。”(丘:孔子名。)②补足。《列子·杨朱》:“[公孙穆]逃于后庭,以昼足夜。”(逃:躲避。)

力:

①力气,力量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有人于此,力不能胜一匹雏,则为无力人矣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力足以举百钧。”②能力;才能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。”元结《上〈时议三篇〉表》:“百姓劳苦,力用不足。”③权力;势力;威力。贾谊《新书·藩疆》:“欲天下之治安,天子之无忧,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;力小则易使以义。”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。”④功劳。《礼记· 夏官·司勋》:“治功曰力,战功曰多。”⑤功效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:“且譬之于天,其有五材,而将用之,力尽而敝之。”(五材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)⑥劳役;力役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有布缕之征,粟米之征,力役之征。”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任力以夫,而议其老幼。”也指役使。范仲淹《张公神道碑》:“公请增长堤二百里,旁锢巨石为十闼,以疏其横流,舍(shè)役伍于堤上,不力一民,而日广月高。”(闼:门,指闸。舍:止宿。)⑦努力;尽力;竭力。《后汉书· 桓帝纪》:“自忠贤力争,屡折奸锋,虽愿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。”(斟:夏太康被羿逐所居处;彘:周厉王流放处。)杜甫《往在》:“冗官各复业,土著还力农。”《吕氏春秋·上农》:“若民不力田,墨乃家畜。”(墨:通“没”。没收。)⑧甚;厉害。《汉书·汲黯传》:“今病力,不能任郡事。”

烦:

①烦躁;烦闷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血并于上,气并于下,心烦惋善怒。”(惋:叹恨。)②疲乏;疲劳。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日既西倾,车殆马烦。”张籍《寄韩愈》:“临溪一盥濯,清去肢体烦。”③敬辞。相烦;麻烦。韩愈《咏灯花》:“更烦将喜事,来报主人公。”④繁多;繁杂。《尚书·说命中》:“礼烦则乱,事神则难。”《史通·表历》:“文尚简要,语恶烦芜。”

聊:

①耳鸣。刘向《九叹· 远逝》:“耳聊啾而戃(tǎng)慌。”(戃慌:恍忽。)②依靠;凭借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上下相愁,民无所聊。”③副词。1.相当于“姑且”。辛弃疾《永遇乐·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》:“梦觉东窗,聊复尔尔,起欲题书简。”(尔尔:如此。)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聊以卒岁。”2.相当于“略微”。陶潜《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》:“开春理常业,岁功聊可观。”④地名。在今山东聊城县。

欲:

①欲望;愿望。又作“慾”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从(纵)耳目之欲。”《孙子兵法·谋攻》:“上下同欲者胜。”②想要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之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③需要。《齐民要术·耕田》:“凡秋耕欲深,春夏欲浅。”④副词。将要;快要。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:“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”⑤情欲;贪欲。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不觉寒暑之切肌,利欲之感情。”

投:

①掷;抛;扔。《诗经·小雅·巷伯》:“取彼谮人,投畀豺虎。”《左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荦(luò)有力焉,能投盖于稷门。”(荦:人名。盖:车盖。稷门:鲁都南门。)②挥;甩。《左传·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闻之,投袂而起。”③扔掉;抛弃。陶潜《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作》:“投冠旋旧墟,不为好爵萦。”(冠:指官帽。旋:还;返。萦:拘牵。)④投入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遂自投汩罗以死。”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有过于江上者,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。”⑤相合;迎合。李白《秋日赠元六兄林宗》:“投分三十载,荣枯所共欢。”⑥投靠;投奔。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备曰: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,欲往投之。’”(旧:老交情。)《南史·王懿传》:“有远来相投者,莫不竭力营赡。”⑦投宿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”⑧到;临近。牟融《题朱庆余居》:“寂寥荒馆下,投老欲何为?”王安石《送程公辟之豫章》:“九江右投贡与章,杨澜吹漂浩无旁。”⑨赠送。《诗经·卫风·木桃》:“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。”⑩趁。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:“又投间蔑污使君。”

吾:

①代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②通“禦(御)”。抵御。《墨子·公孟》:“厚攻则厚吾,薄攻则薄吾。”③[吾子]对人的尊称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病未及死,吾子勉之。”

簪:

①古人用来绾住头发或帽子的一种针形首饰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吾知吏之不事事也,求簪三日不得之。”(事事:从事其职事。)杜甫《春望》: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”②插戴在头上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西门豹簪笔磬折,向河立待良久。”③连缀。《仪礼·士丧礼》:“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。”[簪笏]冠簪和笏板。因为都是官宦所用,所以代指做官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舍簪笏于百龄。”(百龄:指一生。)[簪缨]冠簪和冠缨,都是官吏所戴,代指显贵。萧统《锦带书十二月启》:“鹢路颓风,想簪缨于几载?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