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上高堂,行取殿下堂。

“上高堂,行取殿下堂。”诗句出处:《孤儿行》;是汉朝诗人汉无名氏的作品。

孤儿生,
孤子遇生,
命独当苦。
父母在时,
乘坚车,
驾驷马。
父母已去,
兄嫂令我行贾。
南到九江,
东到齐与鲁。
腊月来归,
不敢自言苦。
头多虮虱,
面目多尘土。
大兄言办饭,
大嫂言视马。
上高堂,
行取殿下堂。
孤儿泪下如雨。
使我朝行汲,
暮得水来归。
手为错,
足下无菲。
怆怆履霜,
中多蒺藜。
拔断蒺藜肠肉中,
怆欲悲。
泪下渫渫,

清涕累累。
冬无复襦,
夏无单衣。
居生不乐,
不如早去,
下从地下黄泉。
春气动,
草萌芽。
三月蚕桑,
六月收瓜。
将是瓜车,
来到还家。
瓜车反覆。
助我者少,
啖瓜者多。
愿还我蒂,
兄与嫂严。
独且急归,
当兴校计。
乱曰:
里中一何譊譊,
愿欲寄尺书,
将与地下父母,
兄嫂难与久居。

【注释】:

上:

(一)①位置在高处的。与“下”相对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。”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。《天工开物·饴饧》:“色以白者为上。”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虽上世之圣王,岂能使五谷常收,而旱水不至哉?”古乐府《日出东南隅行》:“东方千余骑,夫婿居上头。”④在上位的君主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长上。”⑤由低处往高处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抟(tuán)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⑥去;往。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:“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。”⑦向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三鼓之而卒不上。”(卒:终。)⑧进呈;进献;送上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。”⑨出场。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楔子:“正旦扮莺莺上。”⑩加;添加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草上之风必偃。”(11)涂染。《天工开物·造竹纸》:“先以白矾水染过,后上红花汁云。”(12)通“尚”。崇尚。《吕氏春秋·长见》:“尊贤上功。” (二)shǎng 上声,汉语四声之一。钟嵘《诗品序》:“至平上去人,则余病未能。”

高:

①高。与“低”相对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厚也。”杜荀鹤《春宫怨》:“风暖鸟声碎,日高花影重。”(重:重叠。)②指高度。杜甫《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》之四:“新松恨不高千尺,恶竹应须斩万竿。”③高级;上等;优良。《对楚王问》:“是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④岁数大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且昔而高祖孙伯黶,司晋之典籍。”⑤高超;高明的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对策者百余人,唯错为高第。”(对策:对答写在简策上的考题。)⑥尊崇。《庄子· 盗跖》:“世之所高,莫若黄帝。”⑦高尚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轻辞天子,非高也,势薄也。”

高堂:

①高大的厅堂。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置酒~~,以御嘉宾。”②指父母。李白《送张秀才从军》:“抱剑辞~~,将投霍冠军。”

堂:

①殿堂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诸侯趋走堂下。”②正屋,即厅堂。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:“焉知二十载,重上君子堂。”③旧时官府议事或审案的地方。李商隐《行次西效作》:“巍巍政事堂。”④指某些有专门用途的房屋、厅堂或居室。柳宗元《盩厔(zhōu zhì)县新食堂记》:“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。”⑤父系、母系同祖的亲属。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。”(羊长和:人名。)[堂堂]1.宏大。《晏子春秋·外篇重而异者二》:“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?”(去:离开。)2. 光明正大。《法言·重黎》:“堂堂乎忠,难矣哉!”3. 容貌魁伟不凡。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:“湛容貌堂堂。”4.公然;无顾虑的样子。陆游《涉白马渡慨然有怀》:“袁曹百战相持处,犬羊堂堂自来去。”

行:

(一)①路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行有死人。”②排列而成的行列。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:“昔别君未婚,儿女忽成行。”又为成行的东西的量词。李群玉《九日》:“一行斜雁向人来。”③行辈;辈份。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附苏武》:“汉天子,我丈人行也。”④古代军事编制。二十五人为行。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各按行伍。”(伍:五人为伍。) (二)xíng ①行走;两脚交替前进。《列子·说符》:“譬之出不由门,行不从径也。”(径:路。)泛指运行;前进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②引申为离开;离去。《左传· 僖公五年》:“宫之奇以其族行。”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。”又指与出门在外有关的事物。杜甫《奉简高三十五使君》:“行色秋将晚。”③行程;路程。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④疏通;疏导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水逆行,泛滥于中国。”又指流动的或临时的。⑤做;实施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夫人幼而学之,壮而欲行之。”(夫:语气词。)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。”⑥行为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听其言而观其行。”⑦品行。屈原《九章·橘颂》:“行比伯夷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陆逊陈其素行。”⑧唐、宋官制,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,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。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。”(特进:官名。)⑨古诗诗体之一。属乐府诗类。⑩汉字字体之一行书的省称。字体较楷书简易,较草书规范,汉代以来即流行。陆游《作字》:“书成半行草。”(11)副词。将要。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感吾生之行休。”(休:指死。)

取:

①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取耳朵为记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获则取之,何有如二毛?”(二毛:头发花白的人。)②斩获敌人首级。苏轼《阳关词·赠张继愿》:“恨君不取契丹首。”③捉拿;捕获。《谷梁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春,西狩获麟,引而取之也。”(引:开弓。)④攻取;夺取。《资治通鉴·唐宪宗元和十二年》:“愬遣李进诚攻牙城,毁其外门,得甲库,取器械。”(牙城:主将所居之城。)⑤拿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杀一牛,取一豆肉,馀以食士。”⑥得到;招致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偿于秦也。”⑦寻求;求得。《淮南子·览冥》:“是以乞火不及取燧(suǐ),寄汲不若凿井。”(燧:古取火用具。寄:借。)⑧选择;采取;采用。《资治通鉴·周安王二十五年》:“夫圣人之官人,犹匠之用木也,取其所长,弃其所短。”⑨通“娶(qǔ)”。娶妻。《诗经·齐风·南山》:“取妻如之何?必告父母。”⑩副词。表示范围,相当于“仅”。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“平生衣取蔽寒,食取充腹。”

殿:

①高大的房屋。《后汉书·蔡茂传》:“梦坐大殿。”②特指帝王居住及听政的处所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。”③指寺庙供奉神佛的殿堂。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》卷一:“浮图北有佛殿一所。”④行军、作战时走在最后压阵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晋人置诸戎车之殿,以为谋主。”⑤指落在最后。《南齐书·丘巨源传》:“既能陵敌不殿,争先无负。”(陵:压倒。负:失败。)[殿下]1. 殿阶之下。《庄子·说剑》:“使奉剑于殿下。”2.古代臣下对皇太子、皇后及诸王的尊称。今为对君主国王储、亲王、皇太后、皇后、公主等的尊称。《新唐书·隐太子建成传》:“殿下特以嫡长居东宫,非有功德为人所称道。”[殿军]行军、作战时排在最后的军队。《晋书·王坦之传》:“殿军后入。”[殿最]等第的高低上下。最指上等或头名,殿指下等或末名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丞相御史课殿最以闻。”

殿下:

①对皇后,储君、藩王的尊称。谢庄《庆皇太子元服上至尊表》:“伏惟皇太子~~,明两承乾,元良作贰。”②殿阶之下。《史记·荆轲传》:“诸郎中执兵皆陈~~,非有诏召不得上。”

下:

①位置在低处的。与“上”相对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庞涓死于此树之下。”②等级低的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能谤议于市朝,闻寡人之耳者,受下赏。”③谦词。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三回:“蔡福听了,心中暗喜:如此发放,正中下怀。”④质量低的。陆羽《茶经·五之煮》:“其水用山水,上;江水,中;井水,下。”⑤时间在后的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奋乎百世之上,百世之下,闻者莫不兴起也。”⑥次序靠后的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上称帝喾,下道齐桓。”⑦低于;少于。《吕氏春秋·雍塞》:“此不下九石。”⑧表示属于一定的范围、情况、条件等。⑨当某个时间或时节;时下。⑩由高处往低处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孔子下,欲与之言。”(11)去;往。常指由西往东,由北往南,由上游往下游。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:“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。”(12)攻克。《吕氏春秋·慎大》:“一朝而两城下。”(13)退让。(14)颁布;下达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令下而人皆疾习射,日夜不休。”(15)用;施行。苏轼《西江月 ·昨夜扁舟京口》:“此景百年几变,个中下语千难。”(16)动作的次数。林嗣环《口技》:“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。”

堂:

①殿堂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诸侯趋走堂下。”②正屋,即厅堂。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:“焉知二十载,重上君子堂。”③旧时官府议事或审案的地方。李商隐《行次西效作》:“巍巍政事堂。”④指某些有专门用途的房屋、厅堂或居室。柳宗元《盩厔(zhōu zhì)县新食堂记》:“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。”⑤父系、母系同祖的亲属。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。”(羊长和:人名。)[堂堂]1.宏大。《晏子春秋·外篇重而异者二》:“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?”(去:离开。)2. 光明正大。《法言·重黎》:“堂堂乎忠,难矣哉!”3. 容貌魁伟不凡。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:“湛容貌堂堂。”4.公然;无顾虑的样子。陆游《涉白马渡慨然有怀》:“袁曹百战相持处,犬羊堂堂自来去。”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