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忧心愈愈,是以有侮。”诗句出处:《正月》;是先秦诗人诗经的作品。
正月繁霜,我心忧伤。 民之讹言,亦孔之将。 念我独兮,忧心京京。 哀我小心,癙忧以痒。
父母生我,胡俾我瘉。 不自我先,不自我後。 好言自口,莠言自口。 忧心愈愈,是以有侮。
忧心惸惸,念我无禄。 民之无辜,并其臣仆。 哀我人斯,于何从禄。 瞻乌爰止,于谁之屋。
瞻彼中林,侯薪猴蒸。 民今方殆,视天梦梦。 既克有定,靡人弗胜。 有皇上帝,伊谁云憎。
谓山盖卑,为岗为陵。 民之讹言,宁莫之惩。 召彼故老,讯之占梦。 具曰予圣,谁知乌之雌雄。
谓天盖高,不敢不局。 谓地盖厚,不敢不蹐。 维号斯言,有伦有脊。 哀今之人,胡为虺蜴。
瞻彼阪田,有菀其特。 天之扤我,如不我克。 彼求我则,如不我得。 执我仇仇,亦不我力。
心之忧矣,如或结之。 今兹之正,胡然厉矣。 燎之方扬,宁或灭之。 赫赫周宗,褒姒灭之。
终其永怀,又窘阴雨。 其车既载,乃弃尔辅。 载输尔载,将伯助予。
无弃尔辅,员于尔辐。 屡顾尔仆,不输尔载。 终逾绝险,曾是不意。
鱼在于沼,亦匪克乐。 潜虽伏矣,益孔之炤。 忧心惨惨,念国之为虐。
彼有旨酒,又有嘉殽。 洽比其邻,昏姻孔云。 念我独兮,忧心慇慇。
佌佌佊有屋,蔌蔌方有谷。 民今之无禄,天夭是椓。 哿矣富人,哀此惸独。
|
【注释】:
忧:
①担忧;发愁。《盐铁论·伐功》:“忧人之患者,民一心而归之,汤武是也。”(汤武:商汤王和周武王。)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心忧炭贱愿天寒。”②困厄;忧患。《新书·礼》:“忧民之忧者,民必忧其忧。”苏轼《贫士》:“未能遣一力,分汝薪水忧。”③特指父母的丧事。《魏书·李彪传》:“朝臣丁父忧者假满赴职。”(丁:遭遇。)心:
①心脏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心者,五脏之主也。”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则思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夫民虑之于心,而宣之于口。”③挂怀;关心。唐顺之《与吕沃洲巡按书》:“两公者,一日居乎其位,一日心乎其民者也。”(乎:于。)④中央;中心。刘禹锡《洞庭秋月行》:“洞庭湖月生湖心。”⑤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《吕氏春秋·季夏》:“季夏之月,日在柳,昏心中,旦尾中。”[心腹]1.要害之处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庞统法正传》:“而敌家数道并进,已入心腹。”2. 亲信的人。愈:
①病好了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昔者疾,今日愈。”②治疗。《说苑·建本》:“孟子曰:‘人皆知以食愈饥,莫知以学愈愚。’”郦道元《水经注·滱水》:“水出西北暄谷,其水温热若汤,能愈百病。”(汤:热水;开水。)③胜过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思天下惟羿(yì)为愈己,于是杀羿。”(羿:人名。相传为夏代诸侯有穷国之君。)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病不犹愈于亡乎?”(病:指疲惫。亡:灭亡。)④副词。更加;越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夫有功者必赏,则爵禄厚而愈劝。”(劝:受到鼓励。)是:
①正确。与“非”相对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偃之言是也。”②肯定;认为正确。《墨子·尚同上》:“国君之所是,必皆是之。”③纠正;订正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是察阿党,则罪无有掩蔽。”(察:审察。)④表示判断,是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此必是豫让也。”⑤代词。表示近指。相当于“此”、“这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⑥连词。相当于“于是”。《管子·君臣上》:“非兹,是无以理人;非兹,是无以生财。”⑦助词。用以前置宾语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唯余马首是瞻。”[是以]因此;所以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今在骨髓,臣是以无请也。”[是故]因此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唯仁者能以大事小,是故汤事葛。”[国是]国家大计。梁启超《戊戌政变记·谭嗣同传》:“定国是之诏既下。”以:
①任用;使用。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“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以。”②缘故;原因。《诗经·邶风·旄丘》:“何其久也,必有以也。”③认为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皆以美于徐公。”④介词。1. 表示使用的对象。用;拿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以子之矛陷子之楯,何如?”(陷:戳穿。)2.表示动作的涉及对象。与;同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:“主人以宾三揖。”3. 表示动作的原因。因;因为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孙膑以此名显天下。”4.表示动作的方式和依凭。凭借……身份;按照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使民以时。”(使:役使。)5.表示动作的时间。在;于。《吕氏春秋·孟春》:“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。”(元日:吉日。)6. 表示动作的目的。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: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”⑤连词。1.表示并列、相承等关系。相当于“而”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城高以厚,地广以深。”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狐偃,其舅也,而惠以有谋。”(惠:通“慧”。聪明。)2. 表示目的。为了;以便。《战国策·东周策》:“秦假道于周以伐韩。”(假道:借路。)⑥助词。用在往、来、上、下、内、外、前、后、左、右、东、西、南、北等方位词前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数量的限制。《吕氏春秋 · 上农》:“凡民自七尺以上,属诸三官。”(三官:指农工商三种职业。)⑦通“已”。1.已经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袭传》:“吾计以定。”2.停止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无以,则王乎?”有:
(一)①与“无”相对。1. 表示占有、具有、领有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陈文子有马十乘(shèng)。”(乘:四匹。)诸葛亮《草庐对》:“孙权据有江东。”2.表示存在。曹丕《杂诗》:“西北有浮云,亭亭如车盖。”3. 表示发生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。”②丰收。储光羲《观竞渡》:“能令秋大有,鼓吹远相催。”③表示不定指。跟“某”相近。李白《菩萨蛮》:“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”④助词。1.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有周不显,帝命不时。”2. 用于形容词前面。《诗经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:“明星有烂。”(烂:灿烂。) (二)yòu 通“又”。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三十有七年,亲巡天下。”侮:
①欺负;侮辱。《诗经·邶风·柏舟》:“觏闵既多,受侮不少。”②轻慢;怠慢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侮圣人之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