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饥贫相乘除,未见可吊贺。

“饥贫相乘除,未见可吊贺。”诗句出处:《迁居临皋亭》;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。

我生天地间,一蚁寄大磨。
区区欲右行,不救风轮左。
虽云走仁义,未免违寒饿。
剑米有危炊,针毡无稳坐。
岂无佳山水,借眼风雨过。
归田不待老,勇决凡几个。
幸兹废弃余,疲马解鞍驮。
全家占江驿,绝境天为破。
饥贫相乘除,未见可吊贺。
澹然无忧乐,苦语不成些。
晓至巴河口迎子由去年御史府,举动触四壁。
幽幽百尺井,仰天无一席。
隔墙闻歌呼,自恨计之失。
留诗不忍写,苦泪渍纸笔。
余生复何幸,乐事有今日。
江流镜面净,烟雨轻AA25AA25。
孤舟如凫鹥,点破千顷碧。
闻君在磁湖,欲见隔咫尺。
朝来好风色,旗尾西北掷。
行当中流见,笑脸清光溢。
此邦疑可老,修竹带泉石。
欲买柯氏林,兹谋待君必。

【注释】:

饥:

①饿。与“饱”相对。《韩非子·饰邪》:“家有常业,虽饥不饿。国有常法,虽危不亡。”②通“饥2”。饥荒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五谷不收谓之饥。”《汉书·翼奉传》:“今东方连年饥馑。”

贫:

①穷。与“富”相对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。”②匮乏;缺少。《文心雕龙·练字》:“富于万篇,贫于一字。”

相:

(一)①互相;相互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不及黄泉,无相见也。”②递相;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。《吕氏春秋·疑似》:“为高葆祷于璐,置鼓其上,远近相闻。”③质地;实质。刘峻《辩命论》:“昔之玉质金相,英髦秀达,皆摈斥于当年,韫(yùn)奇才而莫用。”(髦:俊杰。韫:藏。)[相对]相向。元稹《与李十二夜饮》:“寒夜灯前赖酒壶,与君相对兴(xìng)犹孤。”(二)xiàng ①察看;仔细看。《诗经·大雅·公刘》:“相其阴阳,观其流泉。”②占视。迷信者看外形而断定人与事的吉凶祸福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相人之形状颜色,而知其吉凶妖祥。”③相貌;形貌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形相虽善而心术恶。”④辅佐;扶助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今由与求也,相夫子。”⑤官名。1. 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家贫则思良妻,国乱则思贤相。”2.汉代另指诸侯国的实际执政者,地位相当于郡太守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永和初,出为河间相。”又使为相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·宋仁宗至和二年》:“帝新相文彦博、富弼,意甚自得。”⑥司仪赞礼者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“口能言而行人称辞,足能行而相者先导。”(行人:古时的外交官。)⑦选择。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自古相女配夫,新状元花生满路。”

乘:

(一)①登;升。屈原《涉江》:“乘鄂渚而反顾兮,欸秋冬之绪风。”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乘彼垝垣,以望复关。”(垝垣:毁坏的土墙。复关:地名。)②坐;驾。《墨子·亲士》:“良马难乘,然可以任重致远。”③趁着;凭借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因利乘便,宰割天下,分裂山河。”李白《塞下曲六首》之五:“塞虏乘秋下,天兵出汉家。”(塞虏:塞外之敌。)④欺凌。《荀子·强国》:“一国作谋,则三国必起而乘我。”⑤追逐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吏士喜,大呼乘之。”⑥战胜。《尚书·西伯戡黎》:“周人乘黎。”(黎:国名。)⑦计算;计划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为人臣者,乘事而有功则赏。”⑧乘法。算术中四则运算方法之一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赵达传》:“此术微妙,头乘尾除,一算之法,父子不相语。”⑨佛教术语。指解释教义深浅的等级。张羽《赠僧还日本》:“遍参东土法,顿悟上乘禅。” (二)shèng ①量词。一车四马的总称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车六七百乘,骑千余,卒数万人。”②四的代称。《左传·殽之战》:“以乘韦先,牛十二犒师。”③春秋时晋国史书名。后泛指一般史书。④帝王的代称。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损乘舆之服御。”(损:减少。服御:指帝王的衣物等用品。)

除:

①台阶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乃羡公侯卿士,登自东除。”②除去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诛乱除害。”③减免。韩愈《八月十五夜赠张公曹》:“赦书一日行万里,罪从大辟皆除死。”(大辟:死刑。)④修治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将为子除馆于西河,其若之何?”⑤拜官授职。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除臣洗马。”(洗马:官名。)⑥除法。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。《淮南子· 天文》:“下生者倍,以三除之。”⑦不计算在内。元稹《离思五首》之四: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”[除拜]授官。范晔《后汉书·杨秉传》:“七年南巡园陵,特诏秉从……及行至南阳,左右并通奸利,诏书多所除拜。”[除宫]1.清除宫殿。司马迁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东牟侯兴居曰:‘诛吕氏吾无功,请得除宫。’”2.比喻宫廷易主。《后汉书·天文志上》:“是时郭皇后已疏,至十七年十月,遂废为中山太后,立阴贵人为皇后,除宫之象也。”[除身]授官的文凭,犹今之委任状。《宋书·颜延之传》:“晋恭思皇后葬,应须百官,湛之取义熙元年除身,以延之兼侍中。”

未:

①十二地支之一。《春秋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六月辛未,朔,日有食之。”②十二时辰之一,即午后一时至三时。③十二生肖属羊。④副词。1.表示否定。a.相当于“不”。《诗经·周颂·小毖》:“未堪家多难。”b.相当于“没有”、“不曾”。《诗经 · 召南·草虫》:“未见君子,我心伤悲。”2. 用在句尾,表示疑问。相当于“否”。《后汉书·刘表传》:“言出子口而入吾耳,可以言未?”

见:

(一)①看;看到。《诗经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我闻其声,不见其身。”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有无,可乎?”②拜见;谒见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子墨子见王。”③会见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伯即入见沛公。”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见。”④见解;见识。《晋书·王浑传》:“敢陈愚见。”⑤表示被动,相当于“被”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”《楚辞·渔父》:“举世皆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”(放:放逐。)⑥放在动词前,有称代自我作用。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冀君实或见恕也。”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生孩六月,慈父见背。” (二)xiàn ①显露;出现。《敕勒歌》: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。”②介绍;引见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胡不见我于王?”(胡:为何。)③现成的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军无见粮。”

可:

(一)①同意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公曰:不可。”②正确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使以臣之言为可,愿行而利其道;以臣之言为不可,久留臣无为也。”(使:如果。)③值得。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”④能够;可以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朽木不可雕也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庶曰:‘此人可就见,不可屈致也。’”⑤着实。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:“吾惧燕(yān)人掘吾城外冢墓,僇(lù)先人,可为寒心。”(僇:通“戮”。杀。此指戮尸。)⑥适合;适宜。张翰《杖赋》:“方圆适意,洪细可乎。”李渔《笠翁一家言·笠翁偶集·种植部》:“芙蕖则不然:自荷钱出水之日,便为点缀绿波;及其茎叶既生,则又日高日上……此皆言其可目者也。”⑦痊愈。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瘦得浑如削,百般医疗终难可。”(浑:简直。)⑧当着,对着。周邦彦《南柯子》:“晓来阶下按新声,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。”(按:击,奏。一方:一块。)⑨副词。1.表示估计,相当于“大约”。王维《洛阳女儿行》:“洛阳女儿对门居,才可容颜十五余。”2. 表示转折,相当于“却”。李白《相逢行》:“相见情已深,未语可知心。”3. 表示反诘,相当于“岂”“哪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骓不逝兮可奈何!”方干《山中言志》:“潜夫自有孤云侣,可要王侯知姓名?”(潜夫:隐居的人。) (二)kè [可汗(hán)]亦作“可罕”。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”(军帖:军中文告。)

吊:

①追悼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燕王吊死 问生,与百姓同其甘苦。”②慰问。《左传·庄公十一年》:“秋,宋大水,公使吊焉。”③凭吊。韩翃《送(桂)客游江南》:“遥想汨罗上,吊屈秋风初。”④善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师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。”⑤伤痛。《诗经·桧风·匪风》:“顾瞻周道,中心吊兮。”⑥忧虑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有君不吊,有臣不敏。”(敏:敏达于礼。)⑦提取。吴自牧《梦粱录上·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》:“却于誊录所吊取真卷点对,批取定夺。”(誊录所:将试卷誊录后保存原卷之所。点对:检查核对。)

贺:

①奉送礼物表示庆贺。《诗经·大雅·下武》:“四方来贺。”引申为庆祝;庆贺。《淮南子·人间》:“居数月,其马将胡骏马而归,人皆贺之。”杜甫《雨》:“始贺天休雨,还嗟地出雷。”②嘉赏;犒劳。《晏子春秋·外篇重而异者二十》:“景公迎而贺之曰:‘甚善矣! 子之治东阿也。’”③增加;增益。《仪礼·士丧礼》:“带用靲(qín)贺之,结于后。”(靲:竹篾。)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