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(有鲧庙。”诗句出处:《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》;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。
此生终安归,还轸天下半。 朅来乘樏庙,复作微禹叹。 (昔自南河赴杭州过此,盖二十二年矣。 )従祠及彼呱,(有启庙。 )像设偶此粲。 (谓涂山氏。 )秦祖当侑坐,(庙有柏翳。 )夏郊亦荐裸。 (有鲧庙。 )可怜淮海人,尚记弧矢旦。 (淮南人谓禹以六日生,是日,数万人会山上。 虽传记不载,然相传如此。 )荆山碧相照,楚水清可乱。 刖人有余坑,美石肖温瓚。 (荆山下有卞氏采玉坑,石色如玉,不受镵刻。 取出山下,辄变色不复温莹。 )龟泉木杪出,牛乳石池漫。 (龟泉在荆山下色白而甘,真陆羽所谓石池漫流者。 有石记云:唐贞元中随白龟流出。 )小儿强好古,侍史笑流汗。 归时蝙蝠飞,炬火记远岸。
|
【注释】:
有:
(一)①与“无”相对。1. 表示占有、具有、领有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陈文子有马十乘(shèng)。”(乘:四匹。)诸葛亮《草庐对》:“孙权据有江东。”2.表示存在。曹丕《杂诗》:“西北有浮云,亭亭如车盖。”3. 表示发生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。”②丰收。储光羲《观竞渡》:“能令秋大有,鼓吹远相催。”③表示不定指。跟“某”相近。李白《菩萨蛮》:“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”④助词。1.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有周不显,帝命不时。”2. 用于形容词前面。《诗经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:“明星有烂。”(烂:灿烂。) (二)yòu 通“又”。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三十有七年,亲巡天下。”鲧:
人名,夏禹的父亲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於! 鲧哉!”庙:
①供奉祖先牌位及祭祀祖先的地方。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:“新庙奕(yì)奕。”(奕奕:高大。)②指供奉神灵或先贤的地方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于是作渭阳五帝庙。”许浑《泛五云溪》:“佛庙千岩里,人家一岛中。”③借指朝廷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。”《孙子·计》:“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。”[庙号]古代帝王死后附祭于太庙所起的名号。《新唐书·高帝纪》:“谥曰太武,庙号高祖。”(谥:死者的称号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