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眼吞江湖,万象涵古今。”诗句出处:《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会者十六人分韵赋诗轼得》;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。
涨水返旧壑,飞云思故岑。 念君忘家客,亦有怀归心。 三间得幽寂,数步藏清深。 攒金卢橘坞,散火杨梅林。 茶笋尽禅味,松杉真法音。 云崖有浅井,玉醴常半寻。 遂名参寥泉,可濯幽人襟。 相携横岭上,未觉衰年侵。 一眼吞江湖,万象涵古今。 愿君更小筑,岁晚解我簪。
|
【注释】:
一:
①数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何爱一牛?”(爱:吝惜。)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数者,一、十、百、千、万也。”又表序数第一。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投足以歌八阕:一曰载民,二曰玄鸟。”(八阕:指舞乐的八章。载民、玄鸟:乐曲八章之名。)②专一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螾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”(螾:通“蚓”。蚯蚓。)③全;满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至拜大将,乃韩信也,一军皆惊。”④统一;使……一致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一法度衡石丈尺。”⑤相同。《左传·庄公十二年》:“天下之恶一也。”(恶:指恶人。)⑥整体。贾谊《新书·过秦上》:“合从缔交,相与为一。”⑦古代哲学概念。指“道”及“道”所派生的“气”。⑧副词。1. 一概;都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食客数千人,无贵贱一与文等。”2. 一旦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一闻人之过,终身不忘。”(过:过失。)3. 乃;竟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靖郭君之于寡人,一至于此乎?”⑨语气词。起加强语气的作用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寡人耻之,愿比死者一洒之。”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。[一何]副词。表示程度深。杜甫《石壕吏》:“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!”眼:
(一)①眼睛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比干剖心,子胥抉眼,忠之祸也。”②眼光;眼力。陆游《冬夜对书卷有感》:“万卷虽多当具眼,一言惟怨可铭膺。”(铭:刻。膺:胸。)③孔洞;窟窿。杜甫《石笋行》:“古来相传是海眼。”杨万里《小池》:“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阴照水爱晴柔。”④事物的关键精要处。黄庭坚《赠高子勉》之四:“拾遗句中有眼。”(拾遗:指杜甫。杜曾任左拾遗之职。)⑤戏曲中的节拍。方以智《物理小识·天类》:“瑟实以配琴,笙实以和管箎(chí),岂有不合止于版眼而可听者哉?”(箎:同“篪”。一种乐器。)⑥围棋术语。指成片棋子中的空格,对方不能下子处。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音律》:“曲中有务头,犹棋中有眼,有此则活,无此则死。”⑦量词。用于泉,井等。白居易《钱塘湖石记》:“湖中又有泉数十眼。” (二)wěn凸出的样子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轮人》:“望其毂,欲其眼也。”(毂gǔ:车轮中心可以插轴的圆木。)吞:
①整个咽下。《楚辞·天问》:“一蛇吞象,厥大何如?”(厥:其。)②隐忍。《后汉书·曹节传》:“群公卿士,杜口吞声,莫敢有言。”《南史·王藻传》:“其人虽众,然皆患彰遐迩,事隔天朝,故吞言咽理,无敢论诉。”(彰遐迩:远近都知道。)③消灭;侵占。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吞二周而亡诸侯。”④容纳;包容。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吞若云梦者八九。”(云梦:古薮泽名。)薛能《黄河》:“九曲终柔胜,常流可暗吞。”(柔胜:以柔获胜。指虽然曲折,终能向前。)江:
①长江的专称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江汉朝宗于海。”《论衡·书虚》:“且投于江中,何江也?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临浙江,水波恶。”②江河的通称。柳宗元《江雪》: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钱起《省试湘灵鼓瑟》:“曲终人不见,江上数峰青。”③指隐士的居处。陶潜《与殷晋安别》:“良才不隐世,江湖多贱贫。”王安石《和王胜之雪霁借马人省》:“超然遂有江湖意。”万:
[万俟(qí)]复姓。万象:
一切景象。苏轼《海市》:“荡摇浮世生~~,岂有见阙藏珠宫。”象:
①动物名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驱虎豹犀象而远之。”②象牙的省称。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:“持一象笏至。”③形象;景象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凡有貌象声色者,皆物也。”④征兆;象征。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国乱无象。”⑤相貌;图像。后作“像”。《晋书·顾恺之传》:“尝图裴楷象,颊上加三毛,观者觉神明殊胜。”⑥摹拟;描绘。韩愈《贺皇帝即位表》:“仪而象之,以永多福。”(仪:容貌。)⑦仿效;效法。《墨子·辞过》:“为宫室若此,故左右皆法象之。”⑧相似。后作“像”。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:“雷殷殷而响起兮,声象君之车音。”涵:
①包含;包容。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乱之初生,僭始既涵。”(僭:通“谮”。谗言。)②潜入水中。谢灵运《撰征赋》:“羡轻魵之涵泳,观翔鸥之落啄。”(魵:斑文鱼。)引申为沉浸。梁元帝《望江中月影》:“澄江涵皓月,水影若浮天。”古:
①往昔;历时久远。与“今”相对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上古穴居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。”(易:换。宫室:房舍。)苏轼《水调歌头》: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”②指古代的事物;旧;原来。《古诗十九首》之十六:“良人惟古欢,枉驾惠前绥。”③久远;古老。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三:“客土二字,其来甚古。”④古体诗的简称。或称古风、古诗。与近体诗相对,不受平仄、对仗等格律的限制,形式比较自由。《诗薮·古体上》:“歌至五、七言古,全不入乐矣。”今:
①此时;现在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老夫今者殊不欲食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年》:“(崔子)今不来矣。”②现代。与“古”相对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生乎今之世,反古之道。”(反:违反。)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?”③今日。《诗经·召南·摽有梅》:“求我庶士,迨其今兮。”(庶:多。士:指未婚男子。迨dài:及;到。)④当今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今夫天下之人牧,未有不嗜杀人者也。”⑤将要;将会。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竖子不足与谋,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。吾属今为之虏矣。”⑥不久。《史记·申屠嘉列传》:“汝第往,吾今使人召若。”⑦假如;如果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今不急下,吾烹太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