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便当勤秉烛,为乐戒暮迟。

“便当勤秉烛,为乐戒暮迟。”诗句出处:《秋怀二首》;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。

苦热念西风,常恐来无时。
及兹遂凄凛,又作徂年悲。
蟋蟀鸣我床,黄叶投我帷。
窗前有栖鵩,夜啸如狐狸。
露冷梧叶脱,孤眠无安枝。
熠燿亦求偶,高屋飞相追。
定知无几见,迫此清霜期。
物化逝不留,我兴为嗟咨。
便当勤秉烛,为乐戒暮迟。
海风东南来,吹尽三日雨。
空阶有余滴,似与幽人语。
念我平生欢,寂寞守环堵。
壶浆慰作劳,裹饭救寒苦。
今年秋应熟,过従饱鸡黍。
嗟我独何求,万里涉江浦。
居贫岂无食,自不安畎亩。
念此坐达晨,残灯翳复吐。

【注释】:

便:

(一)①有利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必法古。”②指利益。《汉书·娄敬传》:“臣愿见上言便宜。”③方便;便利。韩愈《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》:“归来得便即游览。”杜牧《赤壁》: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”(周郎:周瑜。铜雀:台名。二乔:指大乔、小乔。)④顺便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却因人舟未便,一面收拾起身,一面寻觅便人。”⑤熟习。《淮南子·齐俗》:“胡人便于马,越人便于舟。”(胡:指北方。越:指江浙一带。)⑥简便的;平常的。徐珂《清稗类钞·冯婉贞》:“以枪上刺刀相搏击,而便捷猛鸷终弗逮。”⑦副词。就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旬日便退。”(旬日:十天。)⑧连词。即使。表示让步的假设。[便宜]1.相机作某事。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牵招传》:“帝乃招招,使从便宜讨之。”2. 有利,特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情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。”(条:分列条目。田:耕种。事:件。)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第一折:“你正是得便宜翻做了落便宜。”(翻:反。落:失。) (二)pián ①安适;妥帖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食不甘味,卧不便席。”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百姓皆得暖衣饱食,便宁无忧。”②巧于言辞。古乐府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便言多令才。”(令:美好。)[便嬖(bì)]指君主身边亲信的小臣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观其便嬖,则其信者悫(què),是明主也。”(悫:诚实。)

当:

(一)①面对;面向。王充《论衡·变动》:“盛夏之时,当风而立。”②正在某处。《墨子·兼爱下》:“然当今之时。”③相当于;抵得上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(张仪)乃曰:‘以一(张)仪而当汉中地,臣请往如楚。’”(如:到。)④抵挡;抵抗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必一而当十,十而当百,百而当千。”⑤遮挡;挡住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汝不知夫螳螂乎,怒其臂以当车辙。”⑥担当;承受。《宋史·萧注传》:“敢当天下大事。”⑦担任;充当。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今当官者以理事为俗吏,奉法为苛刻。”⑧主管;掌管。《左传·襄公二年》:“于是子罕当国。”⑨判决定罪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当高罪死。”⑩适应;符合。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:“以言事不当意,而为文吏所诋挫。”(挫:屈辱。)(11)应该;应当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穷当益坚,老当益壮。”(12)介词。引进时间或处所。相当于“就在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当是时,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。”(是:此。) (二)dàng ①恰当;得当。《礼记· 乐记》:“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。”②当做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安步以当车。”③器物的底部或顶端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今有千金之玉卮(zhī),通而无当,可以盛水乎?”(卮:酒杯。)

勤:

①勤劳;辛苦;劳苦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”王建《赛神曲》:“新妇上酒勿辞勤,使尔舅姑有所苦!”②使之劳苦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布令陈辞而又不至,则增修德而无勤民于远。”③名词,勤劳的事。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幽独守此仄陋兮,敢怠遑而舍勤!”(仄陋:出身卑微。遑:暇,偷闲。)④功绩;功劳。《周书·贺拔胜传》:“将军首举义兵,共除奸道,功勤未立,逆有此谋,可谓速祸,未见其福。”(逆:反。速祸:招祸。)⑤努力干;积极用;做事尽力。《尚书·蔡仲之命》:“克勤无怠。”⑥帮助;援助。《左传·僖公三年》:“齐方勤我,弃德不祥。”⑦慰问;慰劳。韩愈《送杨支使序》:“夫乐道人之善,以勤其归者,乃吾之心也。”⑧殷切;殷勤。孙复《答张浻书》:“两辱手书,辞意勤至。”⑨忧愁;忧虑。韦应物《送宣州周录事》:“惟当存令德,可以解悁(juān)勤。”(悁:忧愁。)⑩经常;频繁地;次数多。刘开《问说》:“好学而不勤问,非真能好学者也。”

秉:

①一把禾。《诗经·小雅·大田》:“彼有遗秉,此有滞穗。”(滞:留下。)②拿着;握着。《诗经·邶风·简兮》:“右手秉翟(dí)。”(翟:指山雉的尾羽。)③主持;执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吕布传》:“共秉朝政。”④保持;坚持。《晋书·李含传》:“实有史鱼秉直之风。”(史鱼:人名。)⑤同“柄”。权力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治国不失秉。”⑥通“禀”。承受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民之秉彝,好(hào)是懿德。”(彝:常理。是:此。懿:美。)⑦量词。十六斛为一秉。《礼记·仪礼》:“十斗曰斛(hú),十六斗曰䉤(shǔ),十䉤曰秉。”

为:

(一)①做。《诗经·周颂·丰年》:“为酒为醴,烝畀祖妣。”(烝:进献。畀:给予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其为人也孝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爱。)②制作;创作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为宫室,不斩于丘木。”(丘木:墓地的树。)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。”(迟:慢。)③治理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善为国者,仓廪虽满,不偷于农。”(偷:怠惰;忽视。)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为政以德。”④行为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。”(尝:曾经。)⑤充当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温:温习。故:旧的知识。)⑥当作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霓为衣兮风为马。”⑦变为;成为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兰芷变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为茅。”(兰、芷、荃、蕙:皆香草名。)⑧认为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而子为我愿之乎?”(子:你。)⑨是。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余为伯儵,余而祖也。”⑩介词。1. 表被动。被。《三国志 · 吴书· 吕蒙传》:“为张辽等所袭。”2.表对象。对;向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(严仲子)因为聂政语曰:‘臣有仇。’”(11)连词。如果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秦为知之,必不救也。”(12)语气词。1. 与“何”相配,表疑问语气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何以伐为?”(伐:进攻。)2. 多用于句未,表示反问语气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赵皇后》:“今故告之,反怒为!”(故:故意。) (二)wèi ①帮助。《诗经·大雅·凫鹥》:“公尸燕饮,福禄来为。”②介词。1. 表对象。替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为人谋而不忠乎?”2. 表原因。因为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3. 表目的。为了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慎勿为妇死。”③通“伪”。假装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。”

乐:

(一)①音乐。《周易·豫》:“先王以作乐崇德。”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,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。”又为奏乐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岁凶,年谷不登……士饮酒不乐。”②乐工;演奏音乐的人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齐人归女乐,季桓子受之。”(归:通“馈”。赠送。)③乐器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故竽先则钟瑟皆随,竽唱则诸乐皆和。” (二)lè愉快;快乐。《左传· 隐公元年》:“其乐也融融。”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此乐何极?” (三)yào 喜好;喜爱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知者乐山,仁者乐水。”(知:智。)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籍平生曾游东平,乐其风土。”

戒:

①防备;警惕。《诗经·小雅· 采薇》:“岂不曰戒?��狁(xiǎn yǔn)孔棘。”(��狁:西周时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。孔棘:很紧急。)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胜敌而愈戒。”贾谊《新书·大政下》:“戒之哉! 离道而灾至矣。”(道:道义。)②劝告;警告。后作“诫”。《吕氏春秋·异宝》:“孙叔敖疾,将死,戒其子曰。”《荀子·成相》:“不知戒,后必有。”(有:又。重复。)③戒除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管辂传》:“使客节酒,戒肉,慎火。”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不念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,斯亦伐根以求木茂,塞源而欲流长也。”④佛教的戒律。《晋书·会稽王道子传》:“佛教以五戒为教,绝酒不淫。”⑤斋戒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十日戒,三日斋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,使臣奉璧,拜送书于庭。”

暮:

①日落之时。《国语·晋语五》:“范文子暮退于朝。”(朝:朝廷。)②将尽;终末。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。”③晚;迟。《后汉书·廉范传》:“廉叔度,来何暮?”(叔度:廉范之字。)④喻指衰老。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龟虽寿》:“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
迟:

(一)①徐行。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行道迟迟,中心有违。”(中心:心中。违:不顺心。)②缓慢。贾谊《新书·大政》:“自古至于今,与民为仇者,有迟有速,而民必胜之。”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吾见其难为,怵(chù)然为戒,视为止,行为迟。”(怵然:恐惧的样子。)③晚。《金史·食货志》:“地寒,稼穑迟熟。”④犹豫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寻声暗问弹者谁,琵琶声停欲语迟。”⑤鲁钝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奂传》:“初吾忧其迟钝,今治军,诸将少能及者,吾无忧矣。”⑥长久。欧阳修《苏氏文集序》:“迟久而不相及。”[迟明]黎明;破晓。曹唐《望九华寄池阳杜员外》:“戴月早辞三秀馆,迟明初识九华峰。”[迟迟]1.缓慢的样子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迟迟钟鼓初长夜,耿耿星河欲曙天。”2.从容不迫的样子。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:“无声之乐,气志不违;无体之礼,威仪迟迟。”3.迟疑不前的样子。范晔《后汉书·邓彪等传论》:“统之方轨易因,险途难御,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,迟迟于歧路之间也。”[迟暮]1.暮年。比喻衰老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惟草木之零落兮,恐美人之迟暮。”2.徐缓。鲍照《舞鹤赋》:“飒沓矜顾,迁延迟暮。”(飒沓:群飞的样子。)[迟日]1.日子久。《商君书·君臣》:“迟日旷久、积劳私门者得。”2.春日。杜甫《绝句二首》之一:“迟日江山丽,春风花草香。” (二)zhì等待。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朕思迟直士,侧席异闻。”(思:思念。侧席:不正坐,以待贤者。异闻:新的学说见解。)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