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论事到深夜,僵仆铃与驺。

“论事到深夜,僵仆铃与驺。”诗句出处:《送李公择》;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。

嗟予寡兄弟,四海一子由。
故人虽云多,出处不我谋。
弓车无停招,逝去势莫留。
仅存今几人,各在天一陬。
有如长庚月,到晓烂不收。
宜我与夫子,相好手足侔。
比年两见之,宾主更献酬。
乐哉十日饮,衎衎和不流。
论事到深夜,僵仆铃与驺。
颇尝见使君,有客如此不。
欲别不忍言,惨惨集百忧。
念我野夫兄,知名三十秋。
已得其为人,不待风马牛。
他年林下见,倾盖如白头。

【注释】:

论:

(一)①讨论;研讨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世叔讨论之。”②议论;评论;谈论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郑人游于乡校,以论执政。”③辩论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今日廷论。”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与之论辩,言和而色夷。”④陈述;述说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众形殊声,不可胜论。”⑤评判;评定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”《盐铁论·箴石》:“论其才能,然后官之。”⑥定罪;判罪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。”(晦:每月最后一天。)⑦顾及;考虑。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不问可否,不论曲直,非秦者去,为客者逐。”⑧言论;学说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君法明,论有常。”⑨文体的一种。萧统《文选序》:“论则析理精微。” (二)lún①《论语》的简称。刘向《别录》:“鲁人所学谓之《鲁论》。”②通“伦”。顺序,次序。《诗经·大雅·灵台》:“於论鼓钟。”③通“抡”。选择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权节其用,论比其材。”

事:

①职位;职务;官职。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:“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。”②职业。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:“舞阳侯樊哙(kuài)者,沛人也,以屠狗为事。”(沛:江苏沛县。)③事情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言不顺则事不成。”④变故;意外事故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秦有荆轲之事。”苏轼《徐州上皇帝书》:“今臣于无事之时,屡以盗贼为言……不然,事至而图之,则已晚矣。”(图:谋。)⑤实行;从事;做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”⑥侍奉;服事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欲与大叔,巨请事之 ”⑦从师求学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[非]与李斯俱事荀卿,斯自以为不如非。”⑧量词。用于器物或衣服,相当于“件”。白居易《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》:“管弦三两事。”

到:

①达到;到达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蒙到,二郡皆服。”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于是天子北至朔方,东到太山。”(太:同“泰”。)②通“倒”。颠倒。《墨子·经下》:“临鉴而立,景到。”(鉴:镜。景:同“影”。)

深:

①水深。与“浅”相对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(mín)》:“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②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远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深山大泽,实生龙蛇。”③深厚;密切。杜甫《羌村三首》之三:“请为父老歌,艰难愧深情。”④深入;深刻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”又精到。⑤精深;深奥。《论衡· 自纪》:“何以为辩? 喻深以浅。”⑥厉害;深重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君之病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。”⑦刻毒;残酷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秦之遇将军,可谓深矣:父母宗族皆为戮没。”(将军:指樊於[wū]期。遇:对待。)⑧色彩浓重。白居易《买花》:“一丛深色花,十户中人赋。”⑨时间久。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是日风静,舟行颇迟,又深秋潦(lǎo)缩。”(潦缩:积水下降。)⑩副词。表示程度较高,相当于“很”、“非常”。《史记·汲黯郑当时列传》:“然至其辅少主,守城深坚,招之不来。”

僵:

①仰面倒下。《汉书·金日䃅传》:“走趋卧内欲入,行触宝瑟,僵。”(走:跑。卧内:寝宫。)又泛指倒下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不植则僵。”(植:竖立。)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详僵而弃酒。”(详:通“佯”。假装。)②僵硬。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僵尸千里,流血顷亩,百姓力竭,欲为乱者十家而五。”《列子·仲尼》:“体将僵者先亟(jí)奔佚(yì)。”(亟:赶快。奔佚:奔跑。)③[僵梁]凶暴,强横。僵,通“疆”。《异苑》卷曰:“秦始皇,何僵梁,开吾户,据吾床。”

僵仆:

僵直,跌倒。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:“而军士之折臂断足,血流殷地,偃仰~~者,令人目不忍睹。”

仆:

①向前倾跌;倒伏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有碑仆道。”②扑灭。《汉书·邹阳传》:“卒仆济北。”(卒:终于。济北:济北王兴居,以谋反被诛。)

与:

(一)①给予;授予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原思为之宰,与之粟九百。”(原思:孔子弟子。宰:官名。粟:指俸禄。)②帮助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君不与胜者,而与不胜者。”③赞许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与其进也,不与其退也。”④结交;亲附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不欺其与。”(其与:指所结交的国家。)⑤盟国;友邦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王夺之人,霸夺之与,强夺之地。”(之:其。人:指贤士。)⑥党与;共事人。《后汉书·寇荣传》:“于人少所与,以此见害于权宠。”(权宠:权臣;宠臣。)⑦介词。相当于“跟”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蜩与学鸠笑之。”⑧连词。1. 相当于“和”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太子之善,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。”2.[与其]表示比较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与其奢也,宁俭。”⑨对付。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“庞煖易与耳。”(二)yú 语气词。1.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。《史记·樗里子甘茂列传》:“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?”(文信侯:指吕不韦。专:专权。)2. 用在句尾表示感叹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舜其大知也与!”(知:智。)以上意义后作“欤”。 (三)yù 参加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蹇叔之子与师。”(师:军队。)

驺:

(一)①主管养马及驾车的人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命仆及七驺咸驾。”(仆:车夫。咸:皆。)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。“程郑为乘马御,六驺属焉。”(乘马御:替诸侯赶车之人。)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:“有欲以御见荆王者,众驺妒之。”②骑士;侍从。《后汉书·羊续传》:“令中使督之,名为左驺。”杨万里《归自豫章复过西山》:“我行莫笑无驺从。”③帝王畜养禽兽的园地。贾谊《新书·礼》:“驺者,天子之囿也。”④通“菆”。好箭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材官驺发,矢道同的。”(的:箭靶的中心。) (二)zòu 通“骤”。马急行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车驱而驺。” (三)qū 通“趋”。快走。《荀子·正论》:“驺中《韶》、《护》以养耳。”(韶、护:皆乐曲名。)


可可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