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可诗词网

这个世界除了苟且,
还有诗和远方!

均为人所劳,何必陋盐辎。

“均为人所劳,何必陋盐辎。”诗句出处:《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》;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。

我本麋鹿性,谅非伏辕姿。
君如汗血马,作驹已权奇。
齐驱大道中,并带銮镳驰。
闻声自决骤,那复受絷维。
谓君朝发燕,秣楚日未攲。
云何中道止,连蹇驴骡随。
金鞍冒翠锦,玉勒垂青丝。
旁观信美矣,自揣良厌之。
均为人所劳,何必陋盐辎。
君看立仗马,不敢鸣且窥。
调习困鞭箠,仅存骨与皮。
人生各有志,此论我久持。
他人闻定笑,聊与吾子期。
空斋卧积雨,病骨烦撑支。
秋草上垣墙,霜叶鸣阶墀。
门前自无客,敢作扬雄麾。
候吏报君来,弭节江之湄。
一对高人谈,稍忘俗吏卑。
今朝枉诗句,粲如凤来仪。
上山绝梯磴,堕海迷津涯。
怜我枯槁质,借润生华滋。
肯效世俗人,洗刮求瘢痍。
贤明日登用,清庙歌缉熙。
胡不学长卿,预作封禅词。

【注释】:

均:

①公平;平均。《诗经· 小雅·北山》:“大夫不均,我从事独贤?”(贤:贤才。)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不患寡而患不均。”韩愈《孟东野夫子》:“问天主下人,薄厚胡不均?”②全;都。《商君书·垦令》:“均出余子之使令,以世使之。”《墨子·尚同下》:“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,千里之外有贤人焉,其乡里之人皆未之均闻见也。”③等同;同样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令进而不进,犹令不退而退也,其罪惟均。”《论衡·奇怪》:“天人同道,好恶均心。”《鹖冠子·环流》:“酸咸甘苦之味相反,然其为善均也。”④协调;调和。《后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均其中弦,令与黄钟相得,案画以求诸律,无不如数而应者矣。”(黄钟:古十二律之一,声调最洪大响亮。)⑤同“钧”。古代制造陶器的转轮。《管子·七法》:“不明于则而欲出号令,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。”(则:法则,根本。朝夕:测日影的表。运均:运旋着的制陶转轮;指难辨东西。)⑥衡量;比较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,曲在赵;赵予璧而秦不与赵城,曲在秦。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⑦计量单位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请法古,令官作酒,以二千五百石为一均,率开一卢以卖。”(率:一概;一律。卢:酒瓮。)⑧副词。皆;都。《齐民要术·小豆》:“豆角三青两黄,拔而倒竖笼丛之,生者均熟。”(笼丛:堆放在一起。)

为:

(一)①做。《诗经·周颂·丰年》:“为酒为醴,烝畀祖妣。”(烝:进献。畀:给予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其为人也孝弟(tì)。”(弟:同“悌”。友爱。)②制作;创作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为宫室,不斩于丘木。”(丘木:墓地的树。)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。”(迟:慢。)③治理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善为国者,仓廪虽满,不偷于农。”(偷:怠惰;忽视。)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为政以德。”④行为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。”(尝:曾经。)⑤充当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温:温习。故:旧的知识。)⑥当作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霓为衣兮风为马。”⑦变为;成为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兰芷变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为茅。”(兰、芷、荃、蕙:皆香草名。)⑧认为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而子为我愿之乎?”(子:你。)⑨是。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余为伯儵,余而祖也。”⑩介词。1. 表被动。被。《三国志 · 吴书· 吕蒙传》:“为张辽等所袭。”2.表对象。对;向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(严仲子)因为聂政语曰:‘臣有仇。’”(11)连词。如果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秦为知之,必不救也。”(12)语气词。1. 与“何”相配,表疑问语气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何以伐为?”(伐:进攻。)2. 多用于句未,表示反问语气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赵皇后》:“今故告之,反怒为!”(故:故意。) (二)wèi ①帮助。《诗经·大雅·凫鹥》:“公尸燕饮,福禄来为。”②介词。1. 表对象。替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为人谋而不忠乎?”2. 表原因。因为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3. 表目的。为了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慎勿为妇死。”③通“伪”。假装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。”

所:

①处所;位置;地方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夜以火指鼓所。”《诗经·豳风·九罭》:“鸿飞遵渚(zhǔ),公归无所。”(遵:沿着。渚:水中的沙洲。)②元、明时驻军的一种建制。《明史·兵志二》:“度(duó)要害地,系一郡者设所,连郡者设卫。”(度:估量。)③不定数词,附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未到匈奴陈二里所,止。”(陈:同“阵”。)④量词。计算房舍及其他处所。《宋书 ·沈庆之传》:“居清明门外,有宅四所,室宇甚丽。”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刺足阳明脉,左右各三所。”⑤助词。用在动词前,组成名词性短语。1. 动词后不再出现表事物的词。《荀子·荣辱》:“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所不为也。”2. 动词后用“者”或“的”表示事物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视吾家所寡有者。”3. 动词后仍出现表事物的词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。”⑥助词。放在动词前表示被动,多与“为”配合使用。《汉书·黄霸传》:“食于道旁,乃为乌所盗肉。”(乌:乌鸦。)[所以]1.表示原因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吾所以为此者,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2. 表示使用的东西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吾知所以距子矣,吾不言。”(距:同“拒”。)3. 表示方法或凭借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彼兵者,所以禁暴除害也。”

劳:

(一)①劳动;劳作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有事弟子服其劳。”又劳动者或劳动力的简称。②劳苦;操劳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师劳力竭。”③功劳;功绩。《贞观政要·择要》:“赏当其劳,无功者自退。”④费;烦。《诗经·邶风·燕燕》:“瞻望弗及,实劳我心。”⑤慰劳;慰问。《仪礼·觐礼》:“(侯氏)北而立,王劳之。”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然陵一呼劳军,士无不起。” (二)lào 通“耢”。一种耙地的农具。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耕田》:“春耕寻手劳。”

何:

(一)①疑问代词。1. 什么。《诗经·召南·何彼秾矣》:“何彼秾(nóng)矣?”(那长得很茂盛的是什么?)2. 为什么。《汉书·伍被传》:“公独以为无福,何?”3. 何处。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:“云横秦岭家何在?”②副词。1.表示反问。相当于“怎么”、“哪里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大王来何操?”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男儿要当死于边野,以马革裹尸还葬身,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?”(邪:同“耶”。)2.表示感叹。相当于“多么”。曹操《观沧海》:“水何澹澹。” (二)hè 扛;担。《诗经·曹风·候人》:“何戈与祋(duì)。”(祋:兵器名。)泛指背负。《诗经·小雅· 无羊》:“何蓑(suō)何笠。”引申为承受。《诗经·商颂·长发》:“何天之休。”(休:福。)以上意义后来写作“荷”。

何必:

何须要,不必要。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王亦曰仁义而已矣,~~曰利?”

必:

①必然;必定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”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必法古。”(便国:对国家有利。法古:效法古代。)②必须;一定要。《水浒传》第五回:“男大须婚,女大必嫁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回:“誓必杀之。”③连词。表假设。如果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传》:“王必无人,臣愿奉璧往使。”

陋:

①狭小;简陋。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斯是陋室,唯吾德馨。”②见识短浅。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鄙人固陋,不知忌讳。”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多见曰闲,少见曰陋。”③偏僻;边远地区。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“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。”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欲居九夷,或曰陋。”④卑贱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明明扬侧陋。”(明明:考察贤人。扬:荐举。侧陋:微贱。)⑤轻视。庾信《哀江南赋序》:“张子平见而陋之,固其宜也。”⑥丑陋;粗劣。《旧唐书·卢杞传》:“杞形陋而心险。”⑦谦词。

辎:

一种有帷盖的车子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居辎车中,坐为计谋。”[辎重]1.外出时所带的衣物箱笼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君子终日行,不离辎重。”《老子》:“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。”2.军用器械、粮草、营帐、服装等的统称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从间路绝其辎重。”(间路:小路。绝:断绝。)


可可诗词网